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株型对作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等区别于其他作物的特性,其株型构成及其对产量的调控更复杂。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决定了基部开花多且集中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单株生产力。由于生态环境和栽培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中直立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等不同类型品种都有一定的播种面积,株型不同加上生产条件差异导致各地区花生单产水平差异也很大。本文综述了花生株型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花生株型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了花生理想株型的特征及理想株型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静  任永泉 《北方水稻》2010,40(2):68-71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单产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理想株型的概念、发展历史、各株型构成因子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理想株型与环境优势达到最大的统一才能使水稻获得高产优质的观点,并提出了实现这一观点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理想株型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前文“初探超级稻育种与理想株型”中,已就理想株型的理论,发展阶段以及与超级稻育种的关系做了探讨,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理想株型的有关性状研究分别加以阐述。一、株高植株高度是衡量水稻对N肥反应灵敏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植株的抗倒性也主要由株高所决定的(Yoshita,S.1972,Jenming,P.R.等.1979)。至于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紧密相关的群体内通风透光状况更是受着植株高度制约的(黄耀祥等,1983)。缩短茎秆是株型育种初期即矮化育种的核心内容,早期认为矮秆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耐肥抗倒。适于密植和提高经济…  相似文献   

4.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推动我国花生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花生主推品种以直立型为主,该株型结果集中,可以密植,能够满足当时小农经济手工劳作的需求。但是相比于蔓生型和半蔓生型花生来说,直立型花生用种量大、投入高、产量偏低,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美国花生品种以蔓生型为主,花生单产高于我国,但是在我国发展蔓生型花生不切合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因此培育半蔓生型高产花生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直立型花生对产量的限制性,论证了半蔓生型高产花生的优势,以期为我国花生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战  李明 《北方水稻》2003,(4):9-10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单产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理想株型的概念、株型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型的株型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型的主要塑造途径,对水稻动态理想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以耐密植为目标的理想株型育种是快速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玉米理想株型的概念、株型主要形态性状构成因子及其遗传规律。讨论了未来理想株型育种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豫花23号的特征特性,并根据2009-2011年度河南省珍珠豆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值、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豫花23号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同步试验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珍珠豆型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豫花2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经5年大田试验与培创高产田相结合,在较大面积上使大垄宽幅麦套种的小麦和花生公顷产量分别达到了5250kg和6000~6750kg,明确了相应产量条件下花生生育规律,建立了一套适合鲁东地区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花育66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为母本,A0908-4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间型早熟大花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伏、抗逆性强、植株矮壮、结果集中等特点,于2014年3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辽备花2013001)。  相似文献   

14.
吉花3号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以四粒红为母本,徐系1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在吉林省花生品种区试中,吉花3号平均荚果产量2620.8kg/hm2,比对照品种扶花1号增产16.8%。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登记(吉登花生2012001)。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6.
抗病丰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泉花646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水  陈剑洪  庄明川 《花生学报》2003,32(Z1):209-212
泉花646是以泉花114-8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丰产、高抗青枯病、中抗黄曲霉病、品质优、出仁率高等优点.福建省花生区试其平均荚果产量为3117 kg/hm2,比对照种粤油551-116增产7.81%.该品种于2000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湛油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湛油30是以粤油223为母本,汕油523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抗锈病,抗倒伏,产量高,品质优,出仁率高等优点。在各级区域试验中,其平均荚果产量为3114.6~4058.6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75%~12.2%。该品种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了广东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宜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江西花生产业发展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本研究调研比较了江西省和周围邻近省份及山东、河南等花生高产省份在花生总产、种植面积和单产方面的变化规律,及各省历年花生审定品种情况和品种产量增长规律。结果表明江西花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为:1.江西土壤类型为红壤,有机质及营养元素含量较低,不利于花生生长;2.品种更新速度慢、品种老化严重且花生品质改良没有得到重视,优质新品种相对较少;3.良种缺乏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江西省花生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大力推动了江西花生产业的发展,2019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江西花生品种具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最高的均为粤油271,荚果产量达到6305.95 kg/hm2 ,籽仁产量为4632.57 kg/hm2 ,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一位;粤油1712荚果产量为6022.25 kg/hm2,籽仁产量为3824 kg/hm2,综合表现好,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二位;湘花522荚果产量5451.6 kg/hm2,籽仁产量4003.8kg/hm2,在试验品种中居第三位。这表明随着科技投入的进一步加大,产量潜力优良品种的培育及释放将推动江西花生产业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8个花生品种(粤油7、粤油13、粤油79、粤油114、J-11、汕油523、崖县小粒和梅县红衣)的农艺性状及籽仁中氮素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变化,对花生的高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经济性状中的饱果数、籽仁产量显著相关,与农艺性状中的主茎高、分枝长呈显著的正相关,籽仁产量与籽仁中氮素代谢相关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相关;根瘤菌的数量和干重与花生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产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