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不但是一种水平格局上的镶嵌景观,且其内部群落具有一定垂直结构.传统的森林活力或生态评价只注重其中一方面.选择"目标群落"作为参照基准计算与被评估群落"距离"的思想,为建立跨尺度、多要素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提供了契机.文章以石林世界公园的4种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遵循"目标群落""距离"评价思想,建立了群落和景观尺度上的评价项目及其对应的计算指标,并结合两个尺度上的计算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森林不但是一种水平格局上的镶嵌景观,而且其内部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传统的森林活力或生态评价只注重其中一方面.选择"目标群落"作为参照基准,计算与被评估群落"距离"的思想,为建立跨尺度、多要素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提供了契机.新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最初由Dvaid Parkes提出,Helmut进一步完善并使之系统化.笔者以石林世界公园的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遵循"目标群落""距离"评价思想,建立了群落和景现尺度上的评价项目及其对应的计算指标,并努力结合两个尺度上的计算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森林不但是一种水平格局上的镶嵌景现,且其内部群落具有一定垂直结构。传统的森林活力或生态评价只注重其中一方面。选择“目标群落”作为参照基准计算与被评估群落“距离”的思想,为建立跨尺度、多要素的森林活力评价方法提供了契杌。文章以石林世界公园的4种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遵循“目标群落”“距离”评价思想,建立了群落和景现尺度上的评价项目及其对应的计算指标,并结合两个尺度上的计算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风景游览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演变是自然保护与风景旅游业协调发展状况的直接表现。以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大石林景区为例,应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9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天然灌草在研究期内减少了近50%,耕地减少了7.81%,石林地减少了4.15%,云南松林、交通用地、水体、建筑、滇青冈林、柏树林、人工草地、香樟树林8种景观类型均有所增加。景观类型呈现出不稳定和频繁变化的特点,地类间的转化呈多向交叉转移转化,除建筑、水体、滇青冈林保有率较高外,其余各地类均有超过50%的比重发生转入和转出。景观间的连通性降低,多样性增加,异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后如何恢复被破坏的森林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研究概况,从种群、群落、生态及景观四个尺度上概括了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在森林恢复的研究方面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并探讨了林火迹地森林植被恢复的对策及发展趋势。参38。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境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植被类型丰富。按照《云南植被》的划分原则,其天然森林植被类型共有4个植被性及6个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元江栲林、黄毛青冈林、灰背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植被类型为以元江栲林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螺髻山区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的中段,螺髻山-邛海地质遗迹景观地位于川滇隆起带中段轴部。其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类型,决定了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螺髻山主要的植物景观资源有高山森林景观,杜鹃花群落景观,高山花卉群落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和亚热带河谷植被景观等。本文同时对螺髻山的植物景观资源分布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该区域景观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演替中林木对生境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喀斯特区小生境及其地表着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喀斯特区小生境分布面积及不同小生境植物的分布现状。不同生境面积比例关系是石面>土面>石沟>石缝>石槽>石洞。在森林群落的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林木株数密度的变化是从草本群落阶段到灌丛灌木阶段逐渐上升,灌乔过渡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和灌木林阶段基本一致,演替到乔林阶段林木株数密度最大,到顶级群落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又出现下降。在森林群落恢复的早期,林木主要占据石缝和土面的小生境,随着演替的进行,对于石面这种严酷的小生境植物也能充分利用。植被在自然恢复演替的早期,喀斯特区小生境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演替的进行,生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在森林群落演替的后期,林中小气候的变化成为植物演替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云南石林风景名胜保护区景观植被。在景观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理论指导下,将本区景观植被划分为2个类型,3个亚型,15个群系和21个亚群系,绘制了景观植被分布图。在上述基础上得出本区森林总覆盖率47.96%,景观植被覆盖率95.68%。并分景区景点计算出各分项覆盖率,分析了本区景观植被分布的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contains results concerning the vitality of fir stands in the West Carpathian and Sudeten mountains and fir regeneration in most common forest communities. The primary causes of fir area decrease in forest of the Swietokrzyskie, Sudeten and Carpathian mountains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picnic activities on forest diversity,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vitality of tree species in the Bhawal National Park of Bangladesh. The study area was classified as a non-used, occasionally used and frequently used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picnic activities. A total of 43 plant species were enumerated in the whole study area. The highest plant species richness (41 species) was observed in the non-used area whereas the lowest species richness (11 species) in the frequently used area. The diversity index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icnic intensity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dominance increased. Density of all plant groups except mature trees, and the basal area of the mature trees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from the non-used to frequently used area. The frequently used area exhibited very poor regeneration. Tree vital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icnic intensity. The relevance of our study as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biodiversity in Bangladesh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对沈阳、抚顺两城市交接的近郊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种子库均具有较好的储量和活力,其储量大小顺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宜林荒地,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宜林荒地,种子种类以乡土树种为主;数量化分析表明坡位对乔木林地及灌木林地中土壤种子库储量和活力影响较大,而植被覆盖度对宜林荒地中土壤种子库储量和活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遥感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叶片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的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植株所有叶片单面面积总和与植株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文中总结国内外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叶面积指数的研究进展,并对众多的估测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森林转型理论提供了全球可能经历的森林恢复途径,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森林数量.文中从广义上提出森林多维转型并重点关注森林质量转型,从森林生长性、树种多样性、结构稳定性和森林健康性4个方面对森林质量进行衡量,通过构建森林转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中国南方集体林区10个省(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培育我国林业科技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林业科技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讨论了如何增强林业科学研究活力,促使其高效率进入技术市场的若干原则性问题。认为必须针对林业经济大市场发展现状和当前限制林业科学研究高效益运行的因素,进行重大的思想转变和政策改革,才能保证林业科学技术工作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带和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及“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基础上,遵循统一、系统、可操作性原则,制定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活力的维持、水土资源的保持、社会效益的保持与加强和经济效益的保持与加强6个方面,共38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森林面积广域,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为了确保质优量足的苗木进一步提升苗木造林效果,苗木质量的无损检测成为苗木质量精准快速评价的关键。文中概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在苗木质量的形态、生理和活力指标3个方面的无损检测应用现状;针对传统检测指标单一、效率低和主观误差大的问题,指出综合应用图像采集、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算法与理论在苗木质量评价指标检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并从检测技术融合、提升检测算法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展望,旨在为苗木质量快速精准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持续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和区域发展活力是新时期有效支撑我国国有林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改善居民生计、推进生态建设以及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基于2006-2017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重点森工林业局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探究了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2类关键要素对林区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与生产要素投入相比,产业结构(1.411)与林区经济增长关系更为密切,对林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以劳动力(0.096)和资本(0.32)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投入对林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次之,二者相比,资本在林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结合改革、转型与发展的客观实际及实证分析结果,文中提出应分别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投资多元化、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深化改革配套体系等方面开展有益于加快林区经济增长、推动林区经济转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