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茶世界》2008,(7)
我出生在青海玉树,工作在西藏拉萨。2001年退休后,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经过认真考察,选择仙茶故乡一四川名山,兴建了雅安市名山县西藏朗赛茶厂。回顾在名山办厂8年的艰辛历程,喜中有忧,忧中有喜,在探索中排忧,在排忧中前进。可以说朗赛与名山情缘在我一生中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杂交晚粳稻八优52在杭州市免耕直播栽培,6月初至6月中旬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量在19.5-25.5kg/hm^2范围内,播种量越少,产量越高。八优52在杭州市免耕直播栽培,播种期安排在6月上旬,播种量控制在19.5-22.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超高产大豆发育期内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关系,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吉育593为对照品种,监测整个生育期不同节位叶片Pn和SPAD值变化,分析超高品种不同节位不同时期Pn与SPAD值变化规律。Pn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变化规律相似,在R1期达到最大,在R2期下降。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对照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两个品种上部节位表现相似,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SPAD值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各节位SPAD值变化规律相似,下部节位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5期下降。上部节位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超高产品种各节位叶片具有更高的SPAD值。Pn与SPAD值相关性表现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两个指标表现为不相关,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2至R3期保持相关,超高产品种上部节位在R5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6至R7期保持相关。结果说明超高产品种不同节位叶片整个生育时期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中部节位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壶茶泡饮五千年,冬去春来永相续,在漫长的岁月中,茶的工艺技术在变革,泡饮方法在演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所有改变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茶消费总的趋势是:越喝越好越多越浓。  相似文献   

5.
控释氮肥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中国稻米》2011,17(4):25-26
控释氮肥因其具有比普通肥料养分释放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控释氮肥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在庆安县对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在水稻上施用控释尿素都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在70%氮量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1.13%~1.88%,在100...  相似文献   

6.
曾志挥,1936年出生于南海九江,出生不久便随父母迁居香港。曾志挥父亲是秘鲁华侨,在香港及澳门均从事贸易生意,在曾志挥5岁的时候,父母带着他与两个哥哥举家迁移到澳门,在澳门长大,从此在澳门落地生根。曾志挥父亲在澳门开办了一家酒厂和牙签厂,当时我国正受日本入侵,澳门亦受葡萄牙的统治,期间许许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atlab软件在当今科学界的巨大作用和Matlab软件的特点,以及Matlab软件在线性度计算中的应用,在Allan方差求解中的应用,在产品生产时器件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当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有了明显的加快,在茶叶的出口方面,由于其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出口的农作物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在近些年的茶叶出口当中,涌现出来相当多的竞争对手,而这些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茶叶竞争力,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十分有必要着重提升自身的茶叶核心竞争力,进而促使国内的茶叶出口得到全方面的优化和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纤维素分析仪等研究了黑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组分,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和揉捻工序中,茶多酚变化不大,儿茶素主要表现为酯型儿茶素的水解。在渥堆期间,无论是传统渥堆还是无菌渥堆,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各组分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呈现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下降的幅度很小。在干燥中儿茶素和可溶性糖转化较多.对于纤维素来说,只有在传统渥堆中才表现出下降趋势,在无菌渥堆中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朱丹 《福建茶叶》2016,(9):333-334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中,茶文化犹如沧海一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时至今日,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元素在茶文化中不断渗透,成为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本文以茶文化为基础,对中国画元素在茶文化中的渗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