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科学的计量方法尚未确立之前,国内外储油罐的计量都依然沿用着人工检尺的方法。在石油产品储存损耗中,人工检尺造成的油气损失不可忽视。 人工检尺,先要打开量油口(测量孔),待油气跑掉后再行投尺。一般说来,除浮顶罐外,储油罐空余空间越大,蒸气愈多,温度愈高,蒸气浓度亦愈浓。据有关文献记载,在20℃温度下,每立方米的汽油蒸气约含汽油1公斤。按照商业部的“动转罐作业前后及时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原油或重质油品油罐的清扫方法是人工清扫。这不仅浪费了大量油品,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既污染环境又不安全。为此,我们试验总结了溢流漂油法来清扫油罐,它不仅克服了人工清罐的缺点,还回收了罐底油,提高了清洗质量和经济效益。 1.溢流漂油法清罐步骤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浮顶油罐人工检尺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对油品采样、液位测量、温度测量、密度测量、视密度换算等环节的误差大小进行了测算,得出了油品质量综合误差结果,提出了减少计量误差、提高计量准确度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油罐雷达液位计液位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昭文 《油气储运》2003,22(6):56-59
油罐雷达液位计的标称精度是其测空高的精确度,液位的精确度受其安装校正、测量方法及油罐参照高度的随机变化、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就液位测量而言,雷达液位计与人工检尺具有同样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
袁功民 《油气储运》2002,21(6):41-42
某油库的泡沫塑料浮子型组装式内浮顶油罐投运一段时间后,浮盘的密封性能明显变差,浮盘因浮力不足而下沉,测量孔蒸发损耗的油气较多,舌形橡胶带密封性能退化,密封压条、铆钉处出现渗油,油罐已丧失故障应急功能。为了改善油罐的运营状况,决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6.
潘孝光 《油气储运》1991,10(1):57-57,66
内浮顶油罐的标定方法即将颁布,但是对内浮顶油罐的油品计量问题仍没有解决。因为罐内增加了一个浮盘和导向管,用手工检尺,油高、水位、取样、测温均有影响,下面对这几方面的影响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1.浮盘重量 单纯的对浮盘重量计算比较好办,可按设计图纸直接计算或实测,虽然设计重量并不等于实际重  相似文献   

7.
油库向汽车油罐装油一般采用自流装油方式。当天装油完毕,必须放空管道。管道放空后,第二天首车装油时,因管道内存有气体,致使首车装油后流量计显示的数字比汽车油罐实际装油数量多80~100L。 油库向汽车油罐自流装油,是将储油罐的油品泵送至高架罐(又称中继罐),然后利用高差自流进行装油。 在汽车油罐装油过程中发现,每天首车装油计量数与实际装油量不符的原因除流量计计量不准确外,主要是高架罐至流量计之间的管道内存有气体,当油、气同时流过流量计后,便出现了流量计读数与实际装油量相差较大的现象。 为减少汽车油罐首车装油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灌车管道的每台流量计前安装一个消气过滤器。当首车装油时,管道内的气体通过消气过滤器把气体排出,保证油品流经流量计时无气体,从而减少了误差。  相似文献   

8.
在储存同品种油的一组卧式金属油罐上,用一根同口径的管线串联安装三个呼吸阀。既节省了设备(相对每个油罐上安装呼吸阀),又减少油品损耗。因为实际操作时,一部分罐发油时,罐需要吸气,而其他油罐当温升时,蒸气压大于10000mmH_2O又要呼气(油蒸气)。卸收油时也存在有的罐需  相似文献   

9.
叶德元 《油气储运》1995,14(5):14-18
铁路罐车的计量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炼油企业与用户的经济利益。罐车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①人工检尺不准,②测温数值偏差大,③测密度方法不规范,④罐车计量容积表填写规定不明确,⑤查表、填单、计算错误,⑥罐车装油后罐体热膨冷缩,⑦罐车装油后发生横向变形,⑧罐车容积检定误差大,这是罐车计量不准的主要原因。针对产生误差的不同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罐车计量误差的最要根本办法是采用计算机动态  相似文献   

10.
读该刊1989年第5期所载“油罐合理安全油位的探讨”一文后,有以下不同看法: 在我国,固定顶油罐多为拱顶油罐。在拱顶与罐壁连接处必须设角钢加强环,以承受拱脚处强大的推力。另外,出于安全原因规定:装油高度只能达到角钢加强环的下沿,拱顶部分不能装油。但是,拱顶部位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一定厚度的消防泡沫层,因此,在计算油罐合理安全油位高度时,  相似文献   

11.
原油储罐罐底原油重质组分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永胜  庞贵良  邱姝娟 《油气储运》2011,30(8):668-669,591
原油储罐罐底重质组分主要为凝油和蜡,溶于温度高于50℃的热油,与原油按一定比例掺混后可外输。采用热油溶解冲洗自循环法处理罐底凝油,热冲洗过程在密闭系统内进行,油品损耗小,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定期检测、清洗,延长了机械或人工清罐周期,降低了运行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油罐罐顶凹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岛石油化工厂507号油罐罐顶凹陷事故为例,指出了油罐负压超限是导致罐顶凹陷的主要原因。列举了引起油罐负压超限的各种因素,即波纹阻火器的堵塞,呼吸量与进出油量不匹配、油罐附件安装前末做好拆检工作及未按设计要求使用油罐。建议重质油罐不选择波纹型阻火器,在油罐的使用中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常压立式金属罐储存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在交接计量中误差因素较多,现对检尺、测平均温度等方面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了逐项分析和差值估算,并提出了提高计量精度、减少计量误差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宪法 《油气储运》2002,21(2):59-59
内浮顶油罐的进、出油管设置于罐的底部,为保证油罐的安全运行,除在进、出油管道设置两个闸阀外,还在第二道闸阀处并联一个小口径单向止回阀(见图1),用以解决进、出油管的胀油问题。根据有关规范,内浮顶油罐进、出油管的第一个闸阀为常开,第二个闸阀为常闭,仅当第二个闸闹出现故障时,才关闭第一个闸阀。  相似文献   

15.
阮亦根 《油气储运》1996,15(1):13-13
一、工程概况 浙江省石油总公司普陀半升洞油库,总规模为 3×10~4t级码头一座,100 000m~3油罐及配套设施, 总投资约8 000万元。其中第一期12座5 000 m~3油 罐均布置在山体人工洞内。人工洞是由1090m长断 面为 4.2m ×4m的主通道、支通道、计量道和12 只直径为24m,壁高为17m,矢高为5m的毛洞地 下空间所组成。油罐呈葡萄状建造在每只洞室内。如 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孙凤利 《油气储运》1996,15(12):36-36
濮阳泵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原油交接点之一,收油计量以中原油田计量交接站流量计的计量数据为准,濮阳泵站以油罐计量进行复核,外输原油计量以油罐计量为准。濮阳泵站有6座10000m~3的计量交接罐,投产以来一直采用人工查表、手工计算的工作方式,既费时又容易出错。为提高原油计量的精度和速度,编制了一套程序,该程序完成如  相似文献   

17.
鉴于一些文献资料对油罐安全装油量问题所采用的术语不统一,释义不确切,计算方法也不尽合理,对立式油罐安全装油量的有关术语,释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是:①允许装油高度和允许装油容量,根据有消防设备和无消防设备两种情形给出计算方法,并规定了几种主要储油罐的允许装油高度H允。②为了确保油罐中的油品在最高储油温度下不超过允许装油高度,限定收油结束时罐内油品的最大高度,称为安全收油度H安;最大容积,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重质油储罐罐顶腐蚀问题,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罐罐顶腐蚀为罐顶内表面液相水所致.阐述了H2O、O2、SO2、H2S对罐顶腐蚀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提出了防治腐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大型油罐设计中采用线性理论的方法,分析论述了罐顶对罐壁是否产生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对拱顶油罐、浮顶油罐的罐壁边界条件、罐顶边界条件的分析计算,求出各层壁板挠度方程中的待定系数,便可得出其应力。从线性方程中,可看出影响罐壁应力的主要因素是挠度方程中的待定系数。待定系数除受储罐尺寸、液位高度的影响外,还受罐顶重量、罐顶剪力和弯矩的影响。以10万m~3浮顶油罐和拱顶油罐为例,进一步证明,液位是罐壁应力的控制因素,而罐顶重量、罐顶剪力和弯矩对罐壁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10000m~3拱顶油罐顶板应力与腐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000 m~3拱顶油罐主要用于长输管道的中间泵站,其顶板为板架结构。当油罐吸油和排油时,罐内气体压力发生变化,致使顶板产生交变应力。这类油罐经十多年的使用后,发现顶板腐蚀破坏十分严重,有的已出现孔洞,其腐蚀位置主要分布在内外柱之间的环形带处。针对此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了该类油罐顶板在排油和吸油两种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中心柱10m左右(内外立柱之间)环形带处应力值最大,且两种工况时的交变应力幅值也最大,因而引起的应力腐蚀最为严重。这与顶板腐蚀破坏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类油罐顶板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应力腐蚀,这一结论对该类油罐制定防腐措施、改进设计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