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测水稻抽穗期对水稻安全生产和杂交育种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AT-Tbase法(AT-accumulated effective temperature;Tbase-base temperature)预测水稻品种上育397的抽穗期。利用Tbase和有效积温,结合常年气象数据,可预测上育397在不同地区的安全抽穗期。当Tbase=9时,有效积温是597.2474℃,验证值与实际抽穗期的差异范围为-3~+3d,预测值精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突变品种原丰早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南京11抽穗期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用抽穗期感光基因型已知的秋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越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日本晴(E1E1 e2e2 e3e3 Se1Se1)和日光(E1E1 E2E2 e3e3 Se1Se1)作鉴别品种,分析了中籼水稻品种南京11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南京11的抽穗期感光基因型为 E1E1e2e2E3E3Se1Se1,同时还存在1对隐性感光抑制基因i-Sel;进一步利用QTL近等基因系NIL(Hdi)和NIL(Hd4)进行的试验也验证了南京11存在2个显性的主效感光基因E1和Se1。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抽穗期是决定品种地区与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光周期是影响抽穗的主要外在因素.文章对已被克隆控制水稻抽穗期的8种基因SE5、Hdl(Sel)、Hd6、Hd3a、OsGI、Ehd1[EF(t)]、Ghd7和RID1/Ehd2/OsId1及其参与光周期信号调控网络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水稻适应不同的栽培地区和耕作季节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在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发掘、定位、克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特别是QTL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此,回顾了水稻抽穗期基因/QTL的定位和克隆,阐述QTL的互作及与主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并通过和拟南芥模式植物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水稻开花的分子机制,为研究禾本科植物的抽穗期基因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旨在为中国水稻抽穗期基因遗传以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阐述了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进展。水稻抽穗期的多样性是由于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特性的多样组合形成的 ,其复杂的遗传表现是由多个感光基因及其修饰基因、基本营养生长性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概述了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及QTL定位的现状 ,讨论了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汕优63和武运粳8号为材料,测定了抽穗期的若干株型因子,并对不同群体的株型因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产群体的茎蘖发展合理,成穗率高,株高较矮,上部叶片的叶角小,叶片趋向挺直,叶片的相对高度较高,叶面积适中,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 Ⅱ、抽穗期基因互作的遗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2个早籼不育系 V_(20)A、珍鼎28A 及其保持系,早籼恢复系 IR_(30),美国早籼品种兰贝利为亲本,配制6个组合的 F_1及其 F_2、BC 和 TPC(Three Parent Cross,三亲本杂交).研究发现;4个组合 F_1抽穗期表现为非感光早抽穗的无互作类型;另2个组合 V_(20)A/IR_(30)F_1和 V_(20)A/兰贝利Fl为感光迟抽穗的互作类型,其后代分离均为 F_2 37早(无互作):27迟(互作),B_1C 3早:1迟,B_2 C1早:1迟.分析表明控制这些亲本抽穗期的主基因差异可能有3对:Aa、Bb 和 Cc.当 A、B 和 C 同时存在(A—B—C—)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植株表现感光迟抽穗.当这3种显性基因不同时存在或都不存在时,植株表现非感光早抽穗。6个亲本的4种核基因型暂定为:V_(20)A(B):aabb CC.珍鼎28A(B):AAbbcc,IR_(30):AABBcc,兰贝利:AABBcc。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0份水稻品种抽穗期的叶型特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水稻品种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差异较大;(2)不同水稻品种之间叶片角度的差异明显;(3)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叶角有所增加,叶长先增后减,叶宽也随之增加;(4)结实率与叶角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与叶角之间呈线性负相关;(5)千粒重和叶长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实率和每穗颖花数与叶长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收集国内外节水抗旱稻品种20份,对其进行苗期及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旱稻品种的苗期抗旱性与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相同,其中沪旱3号、沪旱15号苗期、穗期抗旱性表现最好,为高抗;BLUE BELLE、IAT109苗期抗旱级别为5级而穗期为7级,说明这2个品种后期抗旱较前期要差;IR55423-01的苗期抗旱级别为7级而穗期为5级,说明该品种后期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徽丰"牌复混肥料配施穗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中肥力马肝泥田的双季早稻以复混肥料作基肥,配合施用N和K2O作穗肥,稻谷产量显著提高,各项经济性状值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及避热的调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系)在抽穗期对高温的响应,用盆栽和大田种植2种方式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的抽穗期避热调控效果,在南京和如皋两地试验田研究不同的增施穗肥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抽穗期高温处理试验中,16个参试水稻品种(系)中有2个品种(系)(Z2001和86优8)表现为耐高温,2个品种(农垦57和武香粳14号)表现为中耐,其余12个品种属高温敏感型;②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抽穗期的调控效果明显,综合历年气象资料,在长江流域水稻生产中,为避免抽穗期高温危害,适播期宜安排在5月20日之后;③通过增加穗肥来延迟水稻抽穗时间的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抽穗期长势遥感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抽穗期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田间群体较大、郁蔽,抵抗力弱,常遇高温高湿天气,也是病虫害多发时期.因此,及时监测小麦抽穗期的苗情长势,是制定和采取科学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有学者曾使用NOAAAVHRR、EOSMODIS数据进行小麦长势监测研究[1~3],由于这些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常常造成"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使得监测精度降低.本研究利用分辨率较高的TM影像数据并结合实地GPS定位调查,试图通过分析TM影像植被指数与小麦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的关系,建立上述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为小麦抽穗阶段的农田精确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国稻6号和常规稻武运粳7号、扬稻6号为材料,于抽穗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籽粒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温)相比,抽穗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P<0.01),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结实率均急剧下降,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3个供试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还发现,相同高温胁迫条件下,武运粳7号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所受伤害都小于国稻6号和扬稻6号.  相似文献   

16.
为给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以及齐穗后干物质重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水稻不同时期的叶片、茎鞘及总干物质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过度增加氮肥,不仅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而且也达不到高产水平。水稻齐穗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最佳值为9 228±300kg.hm-2;水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y=1.1099x+1 960.6(R2=0.9899)。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抽穗期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寒地水稻抽穗期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 ,对寒地水稻抽穗期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移栽后第 2周积温、秧苗期积温、移栽时秧龄和移栽期等 ,而移栽后第 7周积温、主茎叶片数、播种期和移栽后第 1周积温等对抽穗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阐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及其时段效应。【方法】选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试验,研究抽穗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特征谱、Mg/ K及籽粒的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抽穗结实期高温使两品系稻米长宽比变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淀粉RVA谱特征值崩解值降低,冷胶粘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峰值时间延长,Mg、K含量增加,Mg/K比值降低;淀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高温条件下,淀粉粒间结合较为疏松,籽粒内大多以单个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折光率下降,胚乳透明度降低,导致垩白形成。相同处理条件下,耐热品系996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低于热敏感品系4628。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始穗后8—14 d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始穗后15—21 d、1—7 d、始穗后22—28 d影响较小。【结论】始穗后8—21 d是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对稻米品质形成具有决定作用,而结实后期(始穗22 d后)环境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9.
氮肥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对杂稻黔优56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形成杂交稻可量化的氮肥高效运畴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的生产实际,以黔优568为研究对象,开晨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氮肥施用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一般肥力条件下,尿素用量11~15 kg/667m2能获得较高产量;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穗肥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穗肥比例为20%~30%水平下产量较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黔优568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