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4月二道苗圃从牡丹江引进迎春5号杨树在圃地进行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共分五个处理:①催根处理;②催根后复地膜;③用ABT生根粉50ppm浸根;④用ABT生根粉100ppm浸根;⑤用ABT生根粉200ppm浸根。先将插穗装入草包投入水池中浸泡48小时,生长点朝上倒置在阳畦拱棚中催根,温度在25℃左右,保持根部湿润,经7天根部  相似文献   

2.
红松烂皮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余年来,在吉林省廷边地区普遍发生的红松烂皮病是由Cenangiumabietis (Pers Duby)侵染所致。该菌为弱寄生菌,以未成熟的子囊盘及菌丝在病皮上越冬。菌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PH值为4.0,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PH值5.5,散光培养30~60天可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离体水培枝上接种后4~6个月产生子囊盘。6月中、下旬为孢子主要传播时期。多雨,长期高湿,纯林密度大,通风不良是主要发病诱因。营造混交林,及时间伐抚育,合理修枝,保持林内卫生,通风状况,辅以1%氢氧化钠加25%石灰水或10%百菌清油剂加松焦油1:1,进行病部涂药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通辽市果树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果树烂皮病的发生日趋严重,造成枝干病斑累累,树体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该病已成为通辽地区果树重要病害之一。 果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与树势强弱关系最大。凡是果园管理不善,肥水不足,结果过量,红蜘蛛等病虫危害严重,都会削弱树势,降低树体对病菌的抵抗力,加剧病害发生。冻害是烂皮病发生的直接诱因。此外,刮治病斑不及时,病枯枝和修剪下来的树枝不妥善处理,使果园里病菌大量积累,也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为防治果树烂皮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4.
1 症状特征 杨树烂皮病主要危害干和枝条,破坏韧皮层,病斑多发生在芽痕、节疤、皮孔、冻伤、灼伤、虫伤、机械伤处,有干腐和枯枝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和树干分权处,病部初期为暗灰色,水渍状,微隆肿,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之有水渗出,以后病斑失水下陷,出现散生的黑色疹状突起(分生孢子器),潮湿或雨后,自突起点溢泌桔红色卷须(分生孢子角),幼树及一些光皮树种有明显的病斑,粗皮树种病斑隐蔽在老皮下发展,由树皮裂缝放射孢子角,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即引起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5.
杨树烂皮病又称腐烂病、臭皮病、出疹子,主要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林木大量枯死,造林失败。近年来,黑龙江省发生杨树烂皮病较为严重,其危害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杨树烂皮病是北方的苗木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  相似文献   

6.
杨树烂皮病是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枯梢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要枝、侧枝和一些不抗寒的树种上。树木病初时,患部皮层变色,无明显病斑,病部的枝梢失水枯死;干腐型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成年树木西南朝向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褐斑,  相似文献   

7.
该文概述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传播规律及防治措施,提出了结合地域特色,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急救,营林措施、消除诱因和选择抗病树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为科学防治杨树烂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树烂皮病是中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林业生产的主要林木病害。近年来,随着林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杨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树烂皮病有随之加重和发生频次增多的趋势。文中总结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品种抗性评价、抗病良种选育、早期预测预报及生物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杨树烂皮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杨树烂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982年在菏泽营造的苦楝小片幼林中发现苦楝烂皮病,1986年又在嘉祥林场出现此病,该病对苦楝幼苗及幼林危害严重。兹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一、危害程度调查 嘉祥矿柱林场苗圃于1981年春播种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刺槐上发现一种烂皮病,越冬后的刺槐不萌发或萌发后又枯萎。最初我们称为枯萎病;后来发现上部枝叶枯萎是由于主干上溃疡病斑所致,又叫溃疡病。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对发展刺槐已构成严重威胁。省林业厅将此病列为省内检疫对象。但造成刺槐溃疡的病原有好几种。根据全省病虫普查采到的标本,经检查都有镰刀菌,曾定名为Fusarium sp.我们自1972年对此病进行了研究,认为它的真正病原是壳梭孢菌(Fusicoccum sp.),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嵊县公路段1984年栽植四川桤木,1986年发生烂皮病。主要病原菌有棒盘孢茵Coryneum sp.、壳囊孢菌Cytospora sp.和镰孢菌Fusarium sP.。导致桤木烂皮的诱因是日灼、冻裂、昆虫危害和人畜损伤树皮。试验用70%托布津400倍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室内人工诱发健杨烂皮病,用PAGE圆盘电泳法检测健康株、变色溃疡斑和子实体溃疡斑的POD PPO COD三种同工酶谱。结果表明,POD和PPO感病后酶带呈减少趋势,COD在褐变病斑时酶带最多,随后减少;三种酶谱中,感病后第一条酶带都消失,可以作为感病的标志酶带。  相似文献   

18.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论述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抗病选种手段,以黑龙江省杨树人工林中杨树烂皮病发病率80%以上的实生林分为选优对象,从六千余公顷杨树发病林分中选出无烂皮病且生长较快的优树25株,同时将近年来杂交培育出的速生优良品种613杨、A15、A43、A100进行参试,对照树种为小黑杨、中东杨。通过对各品系后代苗的室内、圃间、林间的抗病性测试,从中选出抗病无性系014号及抗病速生良种613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