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红松烂皮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余年来,在吉林省廷边地区普遍发生的红松烂皮病是由Cenangiumabietis (Pers Duby)侵染所致。该菌为弱寄生菌,以未成熟的子囊盘及菌丝在病皮上越冬。菌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PH值为4.0,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PH值5.5,散光培养30~60天可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离体水培枝上接种后4~6个月产生子囊盘。6月中、下旬为孢子主要传播时期。多雨,长期高湿,纯林密度大,通风不良是主要发病诱因。营造混交林,及时间伐抚育,合理修枝,保持林内卫生,通风状况,辅以1%氢氧化钠加25%石灰水或10%百菌清油剂加松焦油1:1,进行病部涂药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该文概述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传播规律及防治措施,提出了结合地域特色,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急救,营林措施、消除诱因和选择抗病树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为科学防治杨树烂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树烂皮病是中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林业生产的主要林木病害。近年来,随着林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杨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树烂皮病有随之加重和发生频次增多的趋势。文中总结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品种抗性评价、抗病良种选育、早期预测预报及生物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杨树烂皮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杨树烂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14.
15.
17.
室内人工诱发健杨烂皮病,用PAGE圆盘电泳法检测健康株、变色溃疡斑和子实体溃疡斑的POD PPO COD三种同工酶谱。结果表明,POD和PPO感病后酶带呈减少趋势,COD在褐变病斑时酶带最多,随后减少;三种酶谱中,感病后第一条酶带都消失,可以作为感病的标志酶带。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应用抗病选种手段,以黑龙江省杨树人工林中杨树烂皮病发病率80%以上的实生林分为选优对象,从六千余公顷杨树发病林分中选出无烂皮病且生长较快的优树25株,同时将近年来杂交培育出的速生优良品种613杨、A15、A43、A100进行参试,对照树种为小黑杨、中东杨。通过对各品系后代苗的室内、圃间、林间的抗病性测试,从中选出抗病无性系014号及抗病速生良种613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