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84-290
为了帮助政府部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对宝鸡市4个村镇的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一般儿童在家庭监护、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安全等方面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其教育方式不当;家务活较多地占用其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性格孤僻,自我肯定意识不强,比较自卑;健康和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较大的健康和安全隐患等。宝鸡市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鸡是关中西部农业大市也是畜牧大市,玉米在全市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宝鸡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重点通过对目前宝鸡市玉米产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全市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由此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劳力。高工效植保理念的推出和不断深入,正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加快推广统防统治、高工效农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下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培育的困境及化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镇化持续推进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致使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急剧下降,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本缺口,加剧了留守农民贫困化,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发展。为此,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其运用社会资本能力以脱贫,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路之一。但是,城乡发展对资源的争夺、留守农民自身资源的不足以及民间组织与农村精英的自利,使得培育与开发留守农民社会资本陷入诸多困境。为有效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宏观上,应进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且重点向农村统筹;微观上,通过各类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民间组织组建等各种途径,加强有利于社会资本培育的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关乎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关乎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多方面的反应了当前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的村级经销商普遍素质不高,虽说难以发展壮大,但却没有因此而倒闭。他们一直坚持着,虽然赚钱不多、贡献不大、地位不高,但却与中国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也是基层农村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在此探讨村级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营水  相似文献   

7.
周爱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51-15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已经不是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空巢”可能致使农村老人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对城乡养老保障差距的实证分析,进而研究了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存在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完善农民工保障等措施建议,以期对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渭河宝鸡段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易文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53-357
对渭河宝鸡段水质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做出评价,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保护及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根据2007~2009年渭河宝鸡段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应用秩相关系数法对主要的3个断面的水质在时间上(2002~2009年)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所要求的水质类别,但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在时间上,渭河宝鸡段污染情况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林家村断面的水质情况最好,胜利桥、常兴桥和卧龙寺断面次之,虢镇桥和蔡家坡断面最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86-290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宝鸡市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对宝鸡市1996-200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宝鸡市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6年的1.453041逐年增至2005年的4.452437,增加了3.06倍,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生态系统进一步遭到破坏,人地关系紧张,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由较不安全变为极不安全状态;【结论】评价结果显示,宝鸡市近十年来的自然生态由较不安全状态变为极不安全状态,且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新村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新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存在思想品行问题、学业问题、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从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政府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乡村衰落具体表现及诱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桂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158-164
为研究乡村衰落问题,以重庆3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西南山区乡村衰落进行研究。调研发现,受地理地貌、生产条件、居住方式等条件制约,西南地区乡村衰落的现象与问题更加突出,表现出人口大量外流、耕地撂荒增加、农房闲置率提高、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务农意不高、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下降、义务教育外移、村自治组织弱化等多重现象,并诱发了严重的乡村养老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乡村治理问题和乡土文明断裂问题。研究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因地施策;应重视乡土文化和乡村养老问题;应激活农村资源,丰富农业形态,兴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3.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对永嘉县山区31个乡镇及其村庄中的285家农村副食品商店进行食品安全调研,评价其食品安全状况,分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后旅游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旅游扶贫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又一方向和课题。纵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探讨了扶贫的意义、作用和战略等,也提到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认为学者们多是研究旅游扶贫的前期问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之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为此,根据新疆农村居民点特点及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村镇建设规划,以此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为此,根据新疆农村居民点特点及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村镇建设规划,以此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作为镇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在落实农村低保政策中任重道远却漏洞百出。为解决农村低保不公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农村低保工作的特点和村委会在落实农村低保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查研究了村委会在落实农村低保中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后,通过采用SWOT定性和定量分析法,进行了SWOT模型优化组合分析。结果表明村委会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的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显著,故需以二者结合的增长型战略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但也应看到村委会的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的存在,故需以扭转型战略与防御型战略为辅,共促村委会发展。该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结果,对改善村委会落实农村低保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姣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9):158-164
宅基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生活资料,是农村村民的基础,是立身之本,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集体所有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宅基地所拥有的管理权、收益权、处分权、监督权等权能。目前中国宅基地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权不规范、收益权难实现、处分权未落实、监督权不健全的问题。宅基地所有权实现的完善应从强化管理权能、探索收益权能、落实处分权能、健全监督权能等方面进行,使宅基地所有权的内容及其实现更加丰富,趋于完整化。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 living spaces,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rural areas of Shiye Town in Zhenji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tudy analyze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in production,life and ecological space (three living space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pace optimization.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village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ilot villages such as Yongmaowei,Huanqingzhou and group 1 of Xianfeng Village.In addition,special reconstruction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houses and public spaces in various typical vill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