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室性早搏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32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同时服用胺碘酮片,每次0.2g,每日3次,半个月后减至每日1次;对照组单服胺碘酮片,每次0.2g,每日3次,半个月后减至每日1次。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症状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7.5%(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26)、普罗帕酮组(n=20)、西地兰组(n=24),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P〈0.05或0,01)。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成功时间短于西地兰组(P〈0.01),其中普罗帕酮组最短。每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的平均心室率优于西地兰组(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和西地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苯那普利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胺碘酮联合苯那普利组(Ⅱ组,n=46),治疗随访时间为1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第8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7.4%,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1%;试验终点时,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53.4%,Ⅱ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CNKI数据库、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筛选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CHF合并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中心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有关参松养心胶囊的文献1 303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改良版Jadad评分≥3分)。其中3项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比西药在减少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数量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显著疗效[RR=1.19,5%CI(1.07~1.33),P<0.001];另3项研究亦说明参松养心胶囊有助于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WMD=5.79,95%CI(4.05~7.52),P<0.000 1]。亦有8项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上优于对照组[RR=0.37,5%CI(0.23~0.58),P<0.000 1]。结论 系统的评价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CHF合并室性早搏,无论在早搏数量的控制上还是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症状等心力衰竭治疗上均安全有效,且优于西药;但由于样本量较少,篇幅及文献质量有限,有待于继续开展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试验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按Cochrane 评价员手册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940例患者。结果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美托洛尔(Z=7.63,P<0.01);对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的改善也优于美托洛尔(P<0.01);但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美托洛尔。结论 基于目前证据,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控制心室率、改善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美托洛尔,但其安全性逊于美托洛尔。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存在质量缺陷、异质性和区域局限性,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全面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157例中139例转律成功,占88.5%,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珍珠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珍珠宁心汤联合胺碘酮组(简称宁心汤组,30例),1个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 胺碘酮组、宁心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宁心汤组的心率变异性参数比胺碘酮组明显缩短(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参松养心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两者联合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3个组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其安全必性.方法 将1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和倍他乐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16、14例,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诊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心律转复情况、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律转复例数为42例,总有效率为84.0%;转复时间为(7.2±3.0)h。对照组心律转复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64.0%;转复时间为(9.3±3.9)h。两组的总有效率及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律转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酸镁加土豆泥湿敷治疗胺碘酮静脉注射致Ⅰ、Ⅱ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40例因静脉注射胺碘酮致Ⅰ、Ⅱ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治疗组用50%硫酸镁加土豆泥湿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 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5.902,P〈0.05)。结论硫酸镁加土豆泥湿敷治疗胺碘酮致Ⅰ、Ⅱ级静脉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Am)急诊转复阵发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发生于48h内的阵发Af患者随机分为Am组(治疗组)和毛花甙C组(对照组),每组46例。Am组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150mg/次,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2一0.4mg/次,分别视具体情况注射1—2次并观察患者至最后1个剂量后半小时内的实性心律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副作用。结果:Am组转复成功率为84.8%,显著高于毛花甙C组(P<0.01),未能转复实性心律者,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比例者高于毛花甙C组;Am组4例用药后出现低血压状态,2例出现长间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慢注射速度或临时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静脉注射Am对阵发Af转复率高,且较安全,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氯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合应用是否可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复发。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每组89例。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氯沙坦组以氯沙坦100~150mg/d作为基础用药,氨氯地平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作为基础用药,疗程为1a。观察两组患者1a内的房颤复发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量(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量(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氯沙坦组房颤复发率比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16.9%哪32.6%,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LAD、LAEDV及LAESV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的LAEF均明显增加,且以氯沙坦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氯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进而改善心房的电重塑与结构重塑,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色谱柱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2%磷酸水溶液(32∶6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在0.4~4.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RSD 1.72%。本方法结果准确,精密度及重现性较好,可以用于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中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柴胡三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途径。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每组各10只,药物组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0 d开始预先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中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结果 柴胡三参胶囊能够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显著性的降低大鼠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的失活(P<0.01)。结论 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是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分布的影响,为柴胡三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胺碘酮组、稳心颗粒组,每组各10只。相应干预10 d后,除空白组和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取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法制作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43蛋白在各组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 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与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Cx43免疫组化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三参胶囊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死亡率降低、Cx43平均灰度值增高(P<0.05)及分布紊乱得到改善。结论 柴胡三参胶囊(青蒿)与柴胡三参胶囊(常山)均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时Cx43的表达及分布,保护心肌,从而减少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柴胡三参胶囊(青蒿)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程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按抗凝程度国际标准比率(INR)不同分为低等抗凝强度组(INR1.5~2.0)73例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49例,分别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等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9.6%;标准抗凝强度组无1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抗凝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8.2%,标准抗凝强度组为18.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INR2.1~3.0)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黄连素和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将72例D-IBS患者随机分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联合组给予黄连素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腹痛、腹泻及腹胀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71,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连素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D-IB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2例。帕利哌酮组采用帕利哌酮系统治疗;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系统治疗,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疗效,同时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患者的BPR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前BPR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帕利哌酮组的BPRS得分较同一时间点的利培酮组明显降低(均P〈0.05)。经过8周的治疗,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的临床疗效相当(Hc=0.003,P=0.955)。帕利哌酮组治疗期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明显低于利培酮组(19.0%vs 45.2%,χ=6.604,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好,起效快,比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孟鲁司特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VA患儿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和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90.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038,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声嘶及咽喉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钠和地氯雷他定与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相当,但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小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