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我省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小粒种咖啡生产中普遍采用每亩种植222株以下的密度,单位面积干豆产量较低。八十年代初,潞江农场在1958年建立的2.4亩适当密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亩植400株左右的密度,获得了高产。近年来,国外一些咖啡植区进行小面积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亦获得了高产。在云南低海拔咖啡植区环境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究竟以何种种植密度为宜?我们于1981—1985年布置了小粒种咖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小粒种咖啡密度为8250株/ha时,产量增加极显著,年产干豆1239.83kg/ha;品种比较中;墨西哥11号(A2)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品种与密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年产干豆为1478.45kg/ha。  相似文献   

3.
小粒种咖啡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热带作物。随着国际上供不应求,其价格不断上扬。处境困难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展种植小粒种咖啡,把发展小粒种咖啡作为农垦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职工自营经济收入,对于一些植胶企业发展经济,走出困...  相似文献   

4.
种植方法和种植密度对Ruiru11产量的影响NJOROGE,J.M.等在肯尼亚的3个对比试验区,在小粒种咖啡Ruiru11的头茬生产期,对单干或2干系植法、定植密度在1600—4800株/ha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所有试验区,无论种植密度如何,2干系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卡蒂莫、铁毕卡、波邦、墨西哥等4个品种的小粒种咖啡的一些性状与产量的测定和相关分析,小粒种咖啡的株高、冠幅、一级分枝对数和一级分枝节间长度等性状都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作为品种选择、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通过几年来对小粒种咖啡的多次育苗试验和生产实践,在培育壮苗,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等方面有以下点滴体会: 一、播种量问题 要催芽或播种多少种子,应视咖啡种子的质量(包括成熟度、饱满度及存放时间)及苗木需要量而定。一般可根据1:1:8:5的比例确定下  相似文献   

7.
<正> 对Williams品种的香蕉进行了5×2,4×2,3×2和3×1.5米的种植密度试验。初产分别为29.8,33.9,45.3和61.3吨/公顷。第一蘖芽产量分别为69.1,76.7,78.1,和74.5吨/公顷。累积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3×1.5米(每公顷2,222株),第一蘖芽以3×2米的密度为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江西本地2年生的杜仲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平地设置0.5 m×0.3 m、0.5 m×0.5 m、0.5 m×0.8 m和0.5 m×1.0 m 4个种植密度,在丘陵地设置2 m×1 m、2 m×2 m和2 m×3 m 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用杜仲林叶产量和质量(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地种植稀疏的杜仲单株叶产量较低,而绿原酸的积累则有所增加,种植密度为0.5 m×0.3 m时,杜仲的单株叶产量最高(200.90 kg/hm2),而种植密度为0.5 m×1.0 m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27 153.26 ug/g),综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考量,推荐0.5 m×0.5 m为杜仲叶用林在平地的最佳种植密度。丘陵地3个种植密度对杜仲单株叶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上半个世纪下半叶当小粒种咖啡在南印广阔地区以商业性和种植园规模栽培以来,叶病的防治曾是印度咖啡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该病不仅被认为是影响咖啡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且关系到咖啡的生存问题。咖啡叶病防治方法中最重要、最经常用的方法是:引进新品种和培育新品种。关于引种,最突出的是引进中粒种,  相似文献   

10.
小粒种咖啡原属热带雨林下层植物,其生长和产量与光、热、水及土壤等,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小粒咖啡种植于阴坡或半阴坡及采取适当的人工荫蔽(荫蔽度控制在30—35%),不仅提高了咖啡的抗逆性,减少日灼、寒害及病虫害等,而且还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报告列出了4龄小粒种咖啡的几个栽培种和中粒种咖啡品种BR1,在不同密度(1,600~7,200株/公顷)下两年平均产量资料。牙买加蓝山种的平均产量最高(3,703千克/公顷,其次是S.L.34(3,439千克/公顷)和S.L.28(3,231千克/公顷),这些品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6,0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小粒种咖啡种植者日历一月收获进行采收和加工。月底前摘光所有成熟果实。种植园收获之后,开始修剪和管理咖啡植株和荫蔽树,在新开垦地里进行除草和覆盖。虫害防治粉蚧为害严重的植株喷杀虫剂(每200L水中加入300ml喹恶磷、25%乳油或300ml杀螟松、...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海南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除与栽培管理因素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品种混乱和种质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从现有的小粒种咖啡中,选出几个较好的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咖啡育苗仍采用传统的方法:直播法和催芽法两种。前者发芽慢,发芽率偏低;后者从催芽、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较长,且工序多。因此,探索工序简单、发芽快速、发芽率高的育苗技术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各补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已成为农业生产上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粒种咖啡在云南省广大热区气候条件下进行了栽培试验,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摸索出一套小粒种咖啡早实丰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以来,小粒种咖啡单产很低,产量在100~200斤/亩间徘徊,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和选育种工作跟不上。为此,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小粒种咖啡早熟、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的1.53亩小粒种咖啡定植第二年就能投产,并取得亩产600.3斤干豆的高产,以后连续两年亩产都在710斤以上。这充分表明小粒种咖啡的丰产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现将几年来对早产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粒种咖啡荫蔽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云南小粒种咖啡荫蔽栽培有利于咖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能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和草害的发生,有利于咖啡丰产、稳产,提高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咖啡与热带经济作物、果树间作,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发展云南小粒种咖啡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详述云南小粒种咖啡生产性良种繁育程序、技术和苗木质量标准,为小粒咖啡苗木生产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咖啡种子质量是确保咖啡育苗中出苗率和壮苗率的关键指标,试验采用常规沙床催芽育苗方法,以周(w)为测算时间单位,对小粒种咖啡种子发芽指标进行测算,探讨用发芽指标衡量小粒种咖啡种子质量。结果显示,发芽势(GE)、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发芽速率系数(CRG)、发芽速率指数(IRG)、发芽整齐度系数(CUG)和发芽时间变异系数(CVT)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1.6%、96.8%、28.19、236.94、0.2724、19.36、1.4137和0.2295,重复数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作为衡量小粒种咖啡种子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 云南的咖啡生产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使用的品种均以铁毕卡为主,混杂有约3—5%的波帮。由于多年来这两个品种都易感染咖啡锈病,在锈病流行年份因病造成干豆产量损失达30—50%。1963年从国外引进抗锈病品种S288,经过多年的试种和观察,此品种于1985年起逐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本试验于1981—1986年进行,目的在于对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铁毕卡(以下简写“T”),波帮(以下简写(“B”)及S288(以下简写“S”)三个小粒种咖啡品种作一初步的评价,以供今后发展云南咖啡栽培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