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赤松毛虫的危害对小油松针叶内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2.
本次研究首先利用受赤松毛虫危害与未受危害油松的两年生针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并对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受危害油松松针化学物质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发现当油松植株受到赤松毛虫危害之后,针叶中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用受危害的油松针叶来饲养赤松毛虫幼虫,幼虫的采食量增加了-35.5%,死亡率升高了17.3%,赤松毛虫产卵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刺人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产北美洲的北美乔松,在辽宁省熊岳树木园通过70年的引种栽培,生长良好,其子代均已正常结实。省内10-14年的多点地区栽培试验表现突出,生长速度明显超过对照,差异极显著。如甭原县大边沟林场14年生,平均树高达6.73m,平均胸径达8.79cm,而对照仅为3.44m和4.16cm。北美乔松适应性强,且无明显的病虫为害,试验证明已在辽宁省引种成功,并已通过鉴定。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尚不能指生产  相似文献   

4.
台湾杉属树种引种效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杉属的秃杉和台湾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1992~1993年在浙江省遂昌县对二树种进行了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二树种速生,适应性良好。秃杉6年生平均树高达3.61m,地径8.4cm;台湾杉5年生平均树高达2.54m平均地径5.0cm,与当地主栽树种杉木速丰林生长速度相仿。秃杉和台湾杉在遂昌县引种已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淳安千岛湖区引种了台湾扁柏,红桧和福建柏。采用适宜的育苗管理技术,播种的台湾扁柏1年生实生苗平均高达13.1cm,产苗量50.30万株/hm^2;将1年生红桧扦插生根苗移植培育1a,平均苗高达54.9cm,以2-3年生红桧和福建柏苗造林,当年平均高度分别达110.0cm和72.0cm。初步说明这3种柏科树种可以适应本区生长条件,在苗圃和幼林里都有地下虫害发生,需要施用杀虫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7年生檫树低产林分级强度采伐后套种福建柏形成的混交林分中16年生福建柏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福建柏纯林大2.08m和1.50cm。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物量为113.692t.hm^-2,比对福建柏纯林99.779t.hm^-2大13.913t.hm^-2,胸径总生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大0.97cm和0.06cm,树高的年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渭北黄土高原杜仲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永寿县7年生杜仲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杜仲各器官(根、干、枝、叶、皮)的生物量,得出7年生杜仲人工林树高和基径分别为2.31~3.06m、1.90~3.06cm,年平均生长量树高、胸径分别为50.0cm和1.0cm,生物量为1872.11~4704.84kg/hm2。分析了不同土壤和经营技术对杜仲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集约栽培可以达到速生、丰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及其两种的杂交种,形态特征各异。杂交种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相比较,平均胸径分别大60.8%和32.1%;平均树高分别高31.4%和10.6%;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大233.5和94.4%。计算生物时筛选出3组数学模型。鹅掌楸大多呈散生状优势木,在浙江省遂昌、淳安、临安等地,10年生林木胸径为16.83cm,12年生18.45cm,15年生23.50cm,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在12  相似文献   

9.
檫树林下福建柏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7年生檫树低产林分经强度采伐后套种福建柏所形成的混交林分中16年生福建柏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福建柏纯林大208m和150cm。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物量为113692t·hm-2,比对照的福建柏纯林99779t·hm-2大13913t·hm-2,胸径总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大097cm和006cm,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大01362m,材积总生长量大002867m3,而且材积的速生期持续较久。福建柏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均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火地塘林区人工落叶松针叶日增重,及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日食量,在建立针对重量生长及幼虫日食量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并演示了特定林分中特定种群为害时叶量的损失过程,结果表明,叶量损失率迅速增长的阶段处于幼虫的4~5龄期,即针叶重量生长的稳定期;由此给出了在不同虫龄期能够确定调查林中虫口密度是否达防治标准的叶量损失率指标值。同时还研究了落叶松叶蜂为害后,华北落叶松枝条生长量及材积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当叶量损失率达50%以上时,枝条年生长减少6.12cm,胸径生长下降16.60%,1981~1992年4次暴发期共减少材积18.50m3/hm2,平均每暴发期净损失达4.625m3/hm2,严重年份损失高达6m3/hm2。  相似文献   

11.
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人为控制磷肥的施加量,通过对油松、侧柏、樟子松3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磷营养对3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后3种苗木所测指标值均较施磷前有明显变化,其结果导致苗木对水分胁迫环境下的抗旱性增强的程度为:侧柏>樟子松>油松.  相似文献   

12.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荒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适应生存的能力,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造林树种的抗旱生理生态特性。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它们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了解其抗旱、固沙能力强弱,为选择适宜的固沙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树木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生理机能优于其它树种并有较旺盛的生长代谢活力,可作为干旱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油松耐干旱瘠薄的生理生态特性虽比樟子松差,但优于其它阔叶树种;小青杨在丘间低地生长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针对三种树种在幼林、中幼林阶段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中幼林阶段的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及小叶杨,而且蒸腾强度较弱,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4 370.66 kg,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2 868.08 kg,是三个树种中蒸腾强度最弱的;小叶杨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6 259.76 kg,蒸腾强度最大。从研究结果看,樟子松和油松均为低耗水、生长状况较为理想的树种,而小叶杨需水量大,后期生长极差,应为次选树种。  相似文献   

16.
刘敏莉  刘佳  李江楠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20-15421
[目的]探讨油松、樟子松松针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石油醚)冷浸法提取油松和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精制后获得蛋黄色澄清精油。运用GC-MS技术对松针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果]从油松和樟子松松针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40和20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结论]油松、樟子松松针挥发油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北部地区樟子松引种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山西北部地区15年来引种樟子松的情况与现状作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的现实生态条件基本上是接近的。惟年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较原产地高出1—2倍,使其成为我省北部引种樟子松的主导生态因子。因此,在引种樟子松育苗造林时,采取复土防寒,防止生理干旱,是引种成败的关键技术措施。樟子松在山西北部地区生长发育正常,高生长比原产地大17—90%,部分植株在10年生试花结果,根系极为发达,适于干旱地区生长。因此,樟子松在山西北部引种是成功的,对丰富我省树种资源和绿化北部干旱风沙和黄土丘陵区以及解决土石山区阳坡造林均有一定意义。引种的技术,除了必须进行复土防寒外;应避免在过碱性的下湿地种植;并且勿施碱性肥,以免加重土壤碱化;在育苗翌春,换床稀植,培育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引种种子来源的产地不明,应立即进行系统种源试验,为进一步发展樟子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不同类型人工林枯枝落叶层重金属质量分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波椤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枯枝落叶层6种重金属(As、Cd、Cu、Ni、Pb、Zn)的质量分数,并以哈尔滨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不同林型枯枝落叶层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0.
抗寒锻炼期间对11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幼树枝叶进行人工低温处理,以1年生针叶和茎的相对电导率作变化曲线,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樟子松针叶和茎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此评价其抗寒性;并测定了针叶和茎的干物质含量及针叶最大光化学效率(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Fv/Fm),对干物质含量和Fv/Fm与抗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抗寒锻炼的进行,樟子松针叶和茎的抗寒性逐步增强,抗寒锻炼初期的9月针叶的抗寒性强于茎的抗寒性,而抗寒性达最强的3月茎的抗寒性强于针叶的抗寒性;②这些器官的干物质含量与抗寒性为多项式相关;针叶的荧光参数Fv/Fm与抗寒性为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