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的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苗期对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的品种9个(占参试品种的7.8%),均表现感病的品种23个(占20.0%);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V26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13个(占11.3%)、成株抗性品种5个(占4.3%)和慢锈性品种3个(占2.6%).表明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仍较低,需大力加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工作,并对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尤皮Ⅱ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品种尤皮Ⅱ号是重要的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为研究尤皮Ⅱ号的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将该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它抗病品种杂交,获得各组合的F1、BC1和F2代群体.在温室对各组合亲本及F1、BC1和F2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尤皮Ⅱ号对CY29菌系的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独立或重叠遗传控制;对CY23的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遗传控制;对CY31的抗性亦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遗传控制,而对Su-1的抗性则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抗CY29的两对基因不抗CY23、CY31和Su-1,因此将这两对基因暂定名为YrJu1和YrJu2.抗CY23的两对基因中,其中一对同时抗CY31和Su-1,该基因与Spaldings prolific中的一对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将该基因暂定名为YrJu3;另一对则与抗引655中的一对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暂定名为YrJu4.YrJu1、YrJu2、YrJu3和YrJu4均与其它供试品种中的已知抗性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3.
欧洲小麦品种Mega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欧洲小麦品种Mega对我国小麦条锈病重要流行小种CYR30、CYR31、CYR32、Su-4和Su-14在苗期都具有良好的抗病性。采用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0对Mega与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杂交的F1、F2和BC1代及双亲进行苗期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ega对CYR30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其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237对SSR引物中,发现位于5BL上的2个SSR引物位点Barc232Wmc640在双亲和抗、感池间能扩增出稳定的特异性片段,与抗病基因连锁的遗传距离分别是3.7cM和8.6cM,暂命名为YrMe。本研究结果为科学利用Mega抗条锈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维尔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品种维尔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将该品种分别与完全感病品种铭贤169和其它抗病品种杂交,获得各组合的F1、BC1和F2代群体及部分F3家系.在温室对各组合亲本及F1、BC1和F2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维尔对CY17和CY23菌系的抗性由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表明,维尔中抗CY17和CY23菌系的基因与Triticum spelta album中的1对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将其命名为YrVirl.而维尔对Su-1的抗性则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其命名YrVir2.同时采用CY17和CY23菌系对铭贤169/维尔组合的48个F3家系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根据平均抗性指数和样本方差将这些家系分为3组,卡方测验证明了维尔对上述两菌系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可能受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麦慢条锈品种成株期抗性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2001-2003年对典型慢条锈品种成株期抗性组分测定结果表明,慢条锈品种具有如下特征:反应型和普遍率与快条锈品种差异不大,但病情指数低且上升速度缓慢;侵染点数少;潜育期相对较长;相对寄生适合度较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等特点。提出了潜育期和病情指数是田间鉴定品种慢条锈性与否的简易、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6.
成株期抗条锈小麦品种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Y32对492个小麦品种的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共有58个品种对CY32表现出成株抗病性,占供试品种的10.98%,其中表现高度抗锈型的品种14个,中度抗锈型品种38个,介于高抗与中抗之间的类型品种6个.这些品种可能具有高温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Genetic analysis of resistance of wheat seedlings to two races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was conducted on F1, F2 and F3 generations from crosses Carstens V (CV) × Lee, Spaldings Prolific (SPA) × Lee and CV × SPA. F2 generations from crosses of CV and SPA with Strubes Dickkopf (SD) were also studied. The pla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resistance classes and analysed by factori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non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e two P. striiformis isolates tested were a French isolate of race 43E138 and a Lebanese isolate of race 2E16, selected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virulence spectra for the common differential cultivars Strubes Dickkopf and Nord Desprez. Resistance of CV and SPA was recessive and dominant to races 43E138 and 2E16, respectively. CV possessed three or four resistance genes, one of them being expressed with both races. Two genes of CV had a cumulative effect for resistance to 43E138 and two or three gave dominant resistance to 2E16. SPA had three resistance genes, all of which gave resistance to 2E16 and two of which also gave resistance to 43E138. SPA had one gene in common with CV for resistance to both races. Furthermore, the gene for resistance to race 2E16 in CV and SPA was allelic with a gene in SD, and was probably Yr25 .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Cham-plein’引自法国,对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持久抗性。为了明确其抗性遗传特点,以感病品种‘铭贤169’与其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了F1、F2、F3和BC1代,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32,在温室和田间对‘Champlein’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期‘Champlein’对CY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成株期‘Champlein’对CY32的抗病性由2对显性和1对隐性抗条锈病基因以互补方式控制;系谱分析表明基因可能来源于‘Vilmorin27’。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品种陕旱8675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小麦品种陕旱8675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290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Xwmc170Xcfa20432对引物在抗亲、感亲、抗池和感池之间均有多态。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wmc170Xcfa2043与陕旱8675中抗病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9.8 cM和15.0 cM,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着丝点-Xcfa2043-Xwmc170-YrSh,间隔距离分别为19.05、5.2和9.8 cM。根据作图的结果,将陕旱8675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定位于2A染色体长臂上,根据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抗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Sh。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抗性、抗病基因位点及其组合多样性,于2013—2014年对以西南地区为主的14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苗期抗病性鉴定和抗病基因标记扫描。成株期鉴定结果显示,2013年贵阳、赫章试验点和2014年贵阳、绵阳试验点都表现为抗病的品种(系)共有50份,其中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有37份,表现为成株期抗性的有13份;5个抗病基因Yr9、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小麦Yr26的使用频率最高,为41.4%,Yr9次之为37.9%,Yr10、Yr15、Yr18使用频率较低;抗条锈病基因的组合分析显示,共出现16份基因聚合品种、7种组合类型,其中组合Yr9+Yr26出现频率较高,为5%。表明西南地区的小麦品种(系)以利用全生育期抗性为主,且抗条锈病基因利用较为单一,应发掘和利用新抗条锈病基因及重视多基因的聚合。  相似文献   

11.
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N.strampelli苗期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发生最为普遍的重要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首选。N.strampelli是1974年我国从意大利引进的,在甘肃省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大面积种植30余年仍然保持良好抗病性,是一个典型的持久抗条锈性品种。为了测定其遗传特性,利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29、CY30和菌系Su-14在温室对N.strampelli与铭贤169及其杂交F1、F2和BC1代接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strampelli对CY29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基因独立或重叠作用控制,不受胞质效应的影响,属核遗传;对CY30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属核遗传;对Su-14菌系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基因累加作用控制,属核遗传。研究结果表明,N.strampelli应做为抗源用于小麦的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最大的流行区之一,也是限制中国小麦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特别是当条件适于其发生时会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小麦条锈菌小种生理专化性研究及小种监测是掌握小麦条锈菌及其毒性变化动态、抗病基因有效性及病害流行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是治理由此病原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的基本环节之一.由于地域、条锈菌群体结构、研究水平和历史等的差异,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应的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方法.中国、美国和印度均使用了各自不同的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并采用了相应的小种命名体系,例如从1957至2002年,中国利用10多个鉴别寄主已鉴定和命名了32个小种和30多个致病类型,美国利用10多个鉴别寄主已鉴定和命名了80个小种;另一类是采用1972年Johnson提出的二进制国际小种命名法,这种体系包括了国际鉴别寄主和欧洲鉴别寄主,象一套鉴别寄主被整体使用,欧洲、中东、亚洲、非洲和南美国家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采用此体系监测小麦条锈菌变化,是一套被最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小麦条锈菌小种鉴别方法和命名系统,但随着研究深入和各国实际情况差异等原因,不同研究人员加入了不同的辅助鉴别寄主,以更能准确和实际地反映本国和地区的现实情况,为生产服务,本文对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由于此病菌具有长距离气传和扩散的特点(地区间、国家间和洲际间),因而也讨论了未来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组成、小种命名方法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比较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现状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连年大发生。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大面积生产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分析本省小麦品种抗锈性现状,是新审定品种区试抗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新品种一经大面积推广后抗锈性衰退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本省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包括提高品种审定时的抗锈性指标,实行老品种"退役"制,加大品种更换的力度和合理品种布局,以及建立科学的抗锈性评价体系等。但要进一步提高本省小麦品种的整体抗锈性水平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为害,还需要加强品种抗源及其抗性遗传背景的研究,加强学科间协作和对外交流,加大良种补贴面等。  相似文献   

14.
小麦持久抗性品种对中国条锈菌(系)抗病性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麦品种抗性谱鉴定、田间病情系统观察和抗性组分测定等结果表明,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具显著的抗性特征,即成株期抗性谱很宽,有的品种甚至全生育期都表现抵抗,田间病情消长很慢且轻,成株期一般表现侵染机率低、病斑面积小、潜育期长。试验在控制条件下进行,便于操作,可用于小麦品种持久抗条锈性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长期保持了稳定的抗锈性。里勃留拉的抗性可能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N.斯特拉姆潘列的抗性可能由主效基因控制,兰天12号所具有的慢锈性和兰天1号的高温抗性以及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对延长品种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淮麦区34个小麦主栽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组成,选用来自国内外的15个条锈菌菌株和21个以Avocet*S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对我国黄淮麦区34个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基因推导,并结合系谱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Yr3、Yr4、Yr8、Yr9、Yr17、Yr26、Yr27、Yr30、YrA、YrSp、YrSk分别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存在于19个小麦品种中,Yr9比例最高,占29.4%,‘泰农18’等9份品种仅含一个抗条锈病基因,‘山农483’等10份品种含多个已知或未知基因,其余品种含有未知基因。该结果将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2000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为非流行年 ,四川省属于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麦区轻或零星发生。2001年全国小麦条锈病为中度流行年份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中度偏重流行 ,陕西、湖北和河南中部中度流行 ,甘肃中度偏轻发生 ,河南、山西、山东和河北等东部麦区轻和局部零星发生。对 14 82个小麦条锈菌标样鉴定结果表明 ,条中 32号(Hybrid 4 6类型3,HY-3)近年出现频率持续上升,2001年其出现频率首次居各小种及致病类型首位,为28.79%,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小种之一。条中31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9.51%,比2000年13.5%有所下降 ,居第2位。条中30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7.33%,比2000年3.55%有所回升 ,在各小种及致病类型中居第3位。抗条锈育种应以条中32、31、30号和水源11类型14为主要对象 ,兼顾条中29号、Hybrid46和水源11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8.
43个中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个墨西哥叶锈菌生理小种对43个中国小麦品种(系)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了推导,在25个品种(系)中推导出6个抗叶锈基因Lr1,Lr10,Lr13,Lr14a,Lr16Lr26,9个品种(系)对本试验所使有的12个叶锈菌生理小种都表现感病反应,另有9个品种(系)携带未知的抗叶锈基因。在墨西哥2个地点进行的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试验表明,12个品种(系)表现慢叶锈性,在将来的抗病育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的抗条锈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个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和4个生产对照品种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44.74%的品种抗条中29号小种,26.32%的品种抗条中31号小种.10.53%的品种抗条中32号小种,仅有1个品种对3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成株期有10个品种表现抗病,其中大部分可能为慢锈型或高温抗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引655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品种抗引655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将该品种分别与完全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它抗病品种杂交,获各组合的F1、BC1和F2代群体。在温室对各组舍亲本及F1、BC1和F2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引655对CY29菌系的抗性由2对显性抗条锈基因互补控制,对CY31和Su-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表明,抗引655中抗CY29、CY31和Su-1的基因与Triticum speha album中的1对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故而判定抗引655中除含有YrI外,还含有2对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Ky1和YrKy2;YrKy1只抗CY29,YrKy2同时抗CY31和Su-1。系谱分析表明,抗引655中的抗条锈基因极有可能来自前苏联地方品种选育而成的旱熟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