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通过双创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 型人才是“新农科”建设重要方向,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本文首先探索“新农科”背景下涉 农类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揭示涉农类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最后有针对性地提 出建议,以期对“新农科”建设下的涉农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城市入乡人才作为高能级的创新资源,不仅对乡村问题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观察,而且对城市生产与消费拥有更深刻的理解,推动着乡村社会的自我更新。本文基于浙江省农创客群体的实地调研,从城市人才入乡创业群体的创业动机着手,总结出“产业发展型”“成就需要型”“生活体验型”“重塑乡村型”四大人才入乡创业类型,然而城市人才入乡创业也面临着政策供给错配、创业服务欠缺、创业要素缺位、公共服务短板等客观障碍;结合城市人才在乡村开展创业活动的特点,从政策供给、创业服务、金融支持、创业文化和公共服务环境5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乡村创业环境要素体系,进一步吸引城市人才入乡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突破口,通过开办“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农科创业班”,构建了创业型人才“2+1”培养模式,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进取致富的“创业能人”,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促进农类职业院校学生回乡村就业创业,发挥农类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力支持,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专、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观念及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并对农类职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深化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耕读教育”新内涵、针对城乡差异优化吸引策略等建议与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农类职业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就业率与创业率。  相似文献   

5.
陈方丽  王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3-20186
从农业企业急需的专业营销人才、农业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量、农业企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农业企业更喜欢录用的农类营销人才学历、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等6个方面,对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类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特色不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与农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单一。在此基础上,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营销技术+技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农"字特色课程套餐体系,同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融合性的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农类市场营销人才,提升中小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类中职学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业型涉农专业毕业生,对于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创业实践、不断给予政策扶助青年创业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对涉农专业中职生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把涉农专业中职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新农科建设已在全国涉农高校启动,新农科建设的目标在于改革农林教育模式,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从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农林高校学生面临着获取高质量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弱、在升学中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在留学深造中难获优势、自主创业难度大等“出口困境”。农林高校应以新农科的理念,培养好学生“新”的特质、“农”的特质、“科”的特质,体现出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改变农林高校学生的传统面貌,使学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能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笔者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基于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PBL教学法的内涵出发,分析其与农学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二三四”农学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讨了该管理模式的管理核心、管理主体、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E+E"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当前教育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E+E”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该模式将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和健全创业心理贯穿于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E+E”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做到全程化、个性化、全员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1.
按照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目标群体的参与情况,该文介绍了从开始简单的"科技人员+农户"形式到后来复杂的"科技人员+企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形式,最后有能力的科技人员自办企业的推进过程;论述了从国家行政事业干部的科技人员到领办公司企业的法人科技人员,最后成为企业的主人是服务企业和社会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2.
徐和昆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43-144,147
农业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农业生产工作规律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特点的要求,全面设计、整体优化,必须反映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和职业特征。在该背景下,探讨了“基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概述了在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其在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发展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支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财政落实不到位、金融支持不健全、科技知识传播有限、无法满足人才需求,阻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进而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安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粮大县之一,农民合作社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分析了依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指出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在农民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和建设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快人才培训与引进,促进规范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合作社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庆珍 《农业展望》2013,(12):34-38
供销合作社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它一头连着生产,另一头连着销售,在实施农超对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服务落后、相关人才匮乏及系统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所以供销合作社应从建设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指导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掌握和应用3S技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团队。文章介绍了3S技术人才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指出通过开展3S技术和对外交流语言委托培养,开展短期实训和实用操作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以期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质量,对全国九大地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相关的教育品质划分为学科专业品质、教育服务品质、环境品质、管理服务品质、保障服务品质、品牌品质及人才培养品质7项指标。通过建立递进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品质重要性为:人才培养品质〉品牌服务品质〉教育服务品质〉环境品质〉保障服务品质〉管理服务品质〉学科专业品质;学生期望的教育服务品质大于感知的,表明高等农业院校一些教学条件不足.仍需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抓手。唐山市是农业大市,但还存在农业科技 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 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农业科技推广服 务。最后提出了推进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崇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依托的是近年来建立的"1+4"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它解决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全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不仅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积极性一般,其均值分别为3.20和3.08。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对参与培训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参与培训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培训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建议政府从注重政策引导、营造培训氛围;关注培训需求、促进职业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引导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培训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