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1959年到2014年沧州市农机化发展走过了55年,纵观沧州市的农机化进程,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的耕作方式到基本上实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的农机化率达到80%以上,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462842.5千瓦,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拖拉机保有量达  相似文献   

2.
1957年郑德木出生于福州市连江县蓼沿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由于生活困难,他上完初中便在家务农。由于他对农机有极大的兴趣,头脑灵活,待人诚恳热情,乡里让他保管拖拉机及旋耕机。1992年,他得知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有大量农田可租种,交通方便,就举家搬迁到现住址,承租了100多亩农田,开始在那里耕种。1990年初他学会电焊和金属冷作加工,并自备各种维修设备。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农机事业有着深深的感情。他心里揣着是如何更好发挥农机优势,如何让乡亲们脱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1996年,当郑德木听说我区农机管理部门寻找有丰…  相似文献   

3.
正张志学,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一名普通的农机手,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每天和父辈们一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深深感受到了农活农事的艰辛。随着农村手扶拖拉机等农机的使用,他开始萌生要学习农机技术的念头。机会终于来了,2005年的某一天,他有幸到机动车维修店当学徒工,这对他来说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期间,他不仅练就了一身农机维修的本领,还为他和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缘起农机创办立社  相似文献   

4.
张立光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农机推广领域的一位能人.他1955年出生于山海关区石河镇高建庄村,自1976年秦皇岛市实施机械化以来他一直从事农机工作.他自小就心灵手巧,善于钻研.几十年来与土地打交道的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也激发了他改变农民传统劳作方式,用先进的机械取代体力劳动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陈忠龙 《山西农机》2011,(12):39-39
有了“东方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 就有了钢铁般强硬的骨骼 有了“东方红”,一方水土 在五谷丰登中,提升了格调 一方姓氏,在黄牛犁耙之外 多了一个引领农事的知音  相似文献   

6.
陈绪红  杨洋 《南方农机》2016,(10):13-14
"江西机王"严要江——天道酬勤的故事 1970年代出生的严要江,是分宜县湖泽镇水川村人, 1995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和传统农民一样,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严要江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凭着对农机的爱好,1998年,他凑足二千多元钱,购买了一台小型耕整机,成为水川村第一个购买耕整机的人,从此走上了农机路.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高,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诸多利好的农业及农机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的种粮热情和购机积极性高涨,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到200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75亿  相似文献   

8.
家住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孟家屯村的赵佃相做梦都没有想到,一台上海-50型拖拉机会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并与农机结下不解之缘.30年中,他从而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示范大户,不仅自家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而且还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农机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9.
临汾地区农机公司的威风锣鼓农机文化作为文化形态,不仅有着行业文化的特色,而且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农村中,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将通过农机文化这种特殊形式生动地体现出来。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业生产落后,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  相似文献   

10.
<正>初见董会龙,迎面一位衣着整洁,稳重成熟、大方得体的男士很难让我把他和面朝黄土背朝天、开着拖拉机在田间喝风吃土的农民合为一体,但他的确是运城市盐湖区金乐农机合作社的社长,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句浑厚的"姐,您好。"露出腼腆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他的淳朴与善良。随着他的娓娓道来和接下来两个多月的多次接触,我了解了这个刚强坚毅的农民是怎样历炼着自己,在屡挫屡败中执着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历经磨砺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拖拉机逐渐代替了农村以往最古老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现在它们以耕种、碾场为主业,大部分出没在田间场院,农忙结束后基本上都停放在仓库、场院内,这种长期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如何搞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机监理工作已成为监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镇恙村的许智胜是方圆几十km小有名气的农机户。他家拥有推土机、铁牛—55型拖拉机各1台,小四轮拖拉机2台,配套农机具12台(件),这些农机具价值30多万元。许智胜用这些农机具开垦了73.3hm2荒地,在这片地上他辛勤耕耘了十几年。如今他家每年农业收入就达9.8万元。许智胜常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描述成一棵从小苗到大树的历程。  1.根植僻壤点绿抒鸿志  1986年,从部队复员重返故乡的许智胜,看到父辈们广种薄收,面朝黄土背朝天,虽汗水流尽,却衣食不保。他下决心寻找一条省时、省力却回报丰厚的农业新路。他开垦出…  相似文献   

1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已由原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模式全面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如屈原区现有人口10万,农业  相似文献   

14.
<正>"弯腰割稻几十年,如今农机开进田,轻松割稻不用镰,农民双抢笑开颜。"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农民陈大伯编的一段顺口溜。往年1月到8月,蒙山县的农民便开始起早摸黑的忙"双抢",而今年的8月,这里的农民朋友们轻松"双抢",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弯腰时代。8月底笔者在调研时看到,在蒙山县新圩镇古定村和四联村,庆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包的500亩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特别是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长期以来,一直充当着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角色,帮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耕作中解放出来,时至现代大农业发展日趋蓬勃的今天,农业机械和农机人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简单的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已经开始渗透到现代大农业的各个领域,从多方面体现出现代农机和农机人  相似文献   

16.
悠悠农机情     
彭天相世代居住在山村,祖祖辈辈以农为业,早在 21年前,他看到村民们仍然象祖辈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夕而憩,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贫穷落后生活。凭着对农机事业的执著和热情,硬是一门心思学习农机技术,经常缠住师傅不放,遇到不懂的地方“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弄明白才罢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晃几年,彭天相在严田镇农机同行中已成为行家里手,学会一身本领的他回到村里驾驶拖拉机,成为一名拖拉机驾驶员。 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承包了 1.33hm2(公顷 )责任田,当时他上有老下有小,劳动力少,靠他夫妻 2人起早摸黑…  相似文献   

17.
农机大户是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事物,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形成的服务组织。农机大户靠农机勤劳致富,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农机大户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门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机大户在自身发展的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高,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诸多利好的农业及农机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的种粮热情和购机积极性高涨,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人中级发展阶段。到200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75亿kW,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8%,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从服务上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1 现状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是,2000年耕地、播种、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別达到65.19%、25.26%和18.26%,比2001年分别增加2.4%、4.1%和4.2%,呈现出积极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广大稻区机械化水平只有3.9%,农民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种水田”。而农机工业虽然有很大发展,可以生产16大类103类4 000个品种的各种农机产品,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小型联合收割机、小型……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正在把中国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但真正的农业机械化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