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的时代里,世界景观出现"趋同化"、"均质化"现象,各地原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景观逐渐消失.为保持景观的"异质化"或"多元化",宜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三个层面研究景观的表达方式,便于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非临时性”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行业"临时性"景观频出的现象为出发点,结合案例,从时间,记忆、情感三个方面探讨"非临时性"景观的设计方法,深入挖掘"非临时性"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核心价值,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的景观概念从"风景"或"一处景致",到表达"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其演进推动了英国景观评估方法的发展。从风景质量评价发展到强调景观差异性的景观评价,随后又提出基于景观特殊性和重要性的景观特征评估。这说明景观在国际决策、政策制定、规划指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国是国际上景观保护与评估的先行者,文章分析英国现行的主要评估方法——景观特征评估(LCA)及其成果运用的案例,探索景观作为管理手段和可持续发展手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郑州市嵩山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的控制和影响。本文以郑州市嵩山的农林复合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探讨非点源污染调控的景观生态学途径:第一阶段为景观生态调查。了解流域景观格局特征,判定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关键环节,明晰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源"斑块及其生态过程,确定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的反馈关系;第二阶段为景观生态规划。斑块水平上,选取最佳管理措施(BMPs),评定应用效果;景观水平上,增加新的景观要素,调整"源"、"汇"景观斑块类型,评估景观水平调控效果;第三阶段为景观生态管理。从斑块和景观两种水平进行小流域景观生态建设,逐步实施BMPs,实现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景观异质性,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强度,达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慧红 《绿色科技》2013,(6):106-108
指出了"绿色"景观是景观设计的必然方向,从"绿色"景观的概念和"绿色"景观实现的几个步骤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创造"绿色"景观。对我国开展"绿色"景观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土绿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从单纯追求"绿起来"逐渐发展为"美起来"、从最初的"常青"变为如今的"多彩"。人工林要具备这些功能,在造林中应考虑栽植后产生的景观效果,并将景观效果纳入规划设计中。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造林的现状和景观效果差的原因,对造林景观设置的原则、方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泰州中国医城药城大道景观改造为案例,从规划定位、设计原则、策略、设计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实施"一体化"的关键在多方紧密结合,合理规划设计、采用BIM技术、零距离服务、多部门多团队协作、高品质施工,以达到景观"一体化"要求.而且对药城大道景观"一体化"设计探究,对丰富...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海珠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为研究案例,分析其沿线景观营建的范围和内容,将其景观营造的特点总结为:整体协调,延续场地景观风貌;局部凸显特色,景观与环境呼应;植物造景功能、形式多样化;串联城市标志性节点,形成"蒙太奇效应"4个方面.建议在现代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营建中,可从优选线路、整合沿线景观空间、凸显局部景观特色、激发蒙...  相似文献   

10.
常江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1):158-161
本文从"乡村民宿"这一"事学"出发,以民宿景观设计生态学理念为指导,从消费者"人学"需求视角分析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整体性、需求性和文化性原则,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民宿景观空间;因材施策,统筹民宿景观传统地域元素;利用植物,营造生态一体化民宿景观氛围等民宿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以期探索出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个性化之路,推动乡村...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的210名大学生为受访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细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并探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可以分为"典型性的峰林景观""高互动性的游憩景观""高植被覆盖度的阔叶林景观"和"高美景度的远山景观"等四大类。影响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的主要因素为受访对象18岁前主要居住地类型、18岁前主要居住地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游览张家界次数。构建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供给、加强自然教育产品供给、丰富森林旅游景观的内在价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风水初探、"风水宝地"的理想模式的景观生态学意义等方面出发,着重分析了"风水宝地"理想模式的5个层次的生态关系、景观空间组合模式、生态因子关系,分析并阐释了其景观生态学的意义和价值,为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道路景观是城市门户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对昆太路沿线景观设计以"水韵绿染、绿邻生活"为指导思想,探究了从生态修复、活力体验、匠心营造三个方面打造其多维度的门户道路景观,以期为同类型景观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今景观设计多追求繁杂的形式、奢华的外表等,而设计的内涵性与原真性保存较少。禅意景观是以"禅宗"为设计指导思想,追求淡泊、意境的景观设计,给场所赋予内涵、精神。本文从禅意景观的内涵意义和禅意景观的"色"与"空"的理念出发,分析了禅境园林"色"与"空"的特征。通过对禅境景观的营造的阐述,探讨园林设计应该多考究、斟酌,去除一些繁琐的形式化东西,寻求禅宗美学的纯粹,在设计之初就赋予场所禅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孕育文明的殿堂。基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论点,校园景观空间设计对师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天津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现状为例,分析现有校园空间存在问题,从集散、交往、休闲和交通空间等几方面对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进行剖析,以期通过校园景观空间营造,为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观。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省鄱阳县金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从景观、产业、旅游学角度,力求将景观元素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探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唐山市商业区的总体规划,依托唐山凤凰的图腾形象,经过周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将唐山市新华文化商业区从整体到细节设计为"三心三轴三区"的景观布局形式:"三心",即商业建筑围合的3个建筑广场中心,以商业广场景观为核心激发整体的活力;"三轴",即贯穿于商业区的中心道路主轴线和东西两侧的道路副轴线,主要连接商业区各个主要入口并延伸至中心景观广场;"三区"是指高端购物综合体区,中心休闲饮食文化街区和电影动漫游戏娱乐区。这样的布局形式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将各种景观构成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强调"开放、多元、体验、生态"的原则,以景观主题营造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在主要景点的设计中展示了唐山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总结设计出符合现代城市商业区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栖霞红叶素有"栖霞丹枫"之美称,与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共同形成中国4大赏枫胜地。近些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红叶呈现衰退现象,很难再现漫山红叶景观。该文立足于栖霞山现状,分析了红叶景观衰退的内外原因,并从环境因子调控、景观提升、养护管理3个方面对栖霞山红叶景观营建及管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有效逆转景观衰减现象,提升栖霞山红叶景观质量,再现满山红叶。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盐城中华海棠园为例,结合国内外海棠类植物品种与案例,确定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景观最美、观赏期最长"的设计目标,制定了"三带、六区、十八景"的设计结构。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海棠类主题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在规划上,从点、线、面不同层次凸显"海棠"主题;在种类上,展示了90多个海棠类植物品种;在空间上,布置草坪、林下、密林、滨水等不同类型植物空间以供休闲娱乐;在结构上,以不同海棠类植物为主,设计了丰富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在文化上,再现中国千百年积淀形成的丰富海棠文化。提出了从模式化植物配置、生态化植物景观、多环协同合作的建议,为今后植物专类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