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功能、河岸植被缓冲带设计中应注意的影响因素和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在河岸植被缓冲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今后河岸植被缓冲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自治区财政林业科技项目)"宁夏罗山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为2016年自治区财政林业新技术引进及推广项目。项目应用"宁夏罗山保护区植被恢复研究"成果,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建立沟道治理人工促进治理示范林100亩,完成封育人工促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配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截留效果的影响,为选择适宜太湖河岸缓冲带和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7块大小为20 m×40 m的太湖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植被类型(‘南林95’杨、中山杉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的差异。[结果 ](1)冬季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拦截效果明显优于春季缓冲带;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率显著高于总磷。(2)不同的河岸缓冲带对宽度的需求不同。对于中山杉林、混交林、400和1 000株·hm-2的杨树林而言,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磷需求;1 600株·hm-2的杨树林需要40 m以上的河岸缓冲带宽度才能满足对磷的截留要求(3)对于中山杉林和杨树林缓冲带而言,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最好。(4)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广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广西石质山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科技推广项目已按期完成,其考核指标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验收。  相似文献   

5.
对赣江上游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 m)、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24 m)和农田河岸缓冲带等3种用地类型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消减地表水TN、TP能力大小依次均为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 m)〉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 m),表明宽度窄的农田竹林缓冲带具复合结构的功能型实用性,可加强研究与实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辽河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类型、与河岸不同距离、不同深度土壤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距离河岸100 m范围内植被缓冲带土壤pH及氮、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随土层加深影响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土壤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不同植被下土壤均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农田与阔叶林最高。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H与氮、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7类,其中...  相似文献   

7.
森林河溪植被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河溪植被带对河流水质、水量,改善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森林植被带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国外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模式,提出了我国河溪植被带的建设原则、构建过程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8.
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包括原生植被、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人工植被缓冲带又包括森林、林农复合系统和农田缓冲带;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具有保水固土,过滤径流,提供生物栖息地,防浪护堤,改善长江水文状况和美化滩地环境,丰富人文景观等现实与潜在功能;分析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总体目标、原则(可持续性,自我恢复,分类重建,调整反馈)与步骤(信息系统建立,系统诊断与评价,规划设计与生态重建,长江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为滩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长江流域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25日,石漠化地区(广西)竹类等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在广西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启动;26日,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建设项目在广西凌云县东和乡白马村半站屯启动。这两个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覆盖广西、贵州、云南三省的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项目正式拉开帷幕。石漠化地区竹类等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示范项目投资100万元,由广西区林业局组织,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2013年至2015年在潞城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推广应用集成度高、可操作性强的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通过实施700亩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使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营林的技术水平,加快太行土石山区绿化,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提供示范样板和量化决策依据,为改善局部脆弱生态环境和"生态兴市"提供示范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滨水植被缓冲带兼具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对其研究以生态学和水文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从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滨水植被缓冲带水质净化机理和滨水植被缓冲带水质净化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探讨总结了滨水植被缓冲带在水质净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出问题。随着人们对水污染关注的增加,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净水方式将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村能源办公室承担的“农村省柴节煤技术推广项目”,今年2月通过河池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所推广的农村省柴节煤技术推广项目成果达到区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1990年列入全国省柴节煤试点县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制订的“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在省柴节煤推广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机构,广泛宣传发动,狠抓技术培训和试点示范,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从1990年到1995年,短短的几年内就完成推广省柴节煤灶71493户,超额27.7个百分点走…  相似文献   

13.
<正>1科技项目经费大幅增长。河北省林科院紧紧围绕"谋划一批、上报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的总体思路,科研项目数量和层次明显提升。新上项目106项,总经费达5500多万元,经费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特别是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引进项目、科技部转化资金项目、林业行业公益性专项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明显增加,占总数的32%,有力的推动了科研综合实力的提升。2科技成果奖励取得重大突破。共取得科研成果6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选育及产业化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冬枣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葡萄防雹防鸟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参与完成的"枣树重大害虫绿盲蝽蟓和皮暗斑螟综合  相似文献   

14.
考察团对项目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条件有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以植被恢复为核心,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充分利用两头山和三十水两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建设两处示范内容迥异的示范点,进行相应的技术储各和组合,并以此为据点,向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推广。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北方核桃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核桃油用型品种育种"、"优良盐生灌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研究"三项省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听取了各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项目组的技术资料,对项目完成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三个项目研究的技术成果增加了支撑全省林业发展的技术储备。两个核桃攻关项目的完成将对全省核桃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宽度和密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以流域6块大小为20 m×40 m的中山杉与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宽度(15、30和40 m)和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与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的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具有不同的优化宽度,15 m宽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和30 m宽的杨树林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留磷的要求。(2)不同林分密度中山杉林缓冲带对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表现为:1 000株·hm-2>400株·hm-2>1 600株·hm-2和1 600株·hm-2>1 000株·hm-2>400株·hm-2;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总磷平均截留率最高,为87.97%;林分密度为1 6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提升石嘴山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切实为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夯实基础,保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近日,石嘴山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大武口举办了为期二天的"宁夏盐碱地绿化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宁夏大学许兴副校长、蒋全熊教授和宁夏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周全良正高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年(2004~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坡岸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4):17-17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洪利兴研究员主持的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山体坡面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项目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进入项目示范阶段,先后与海宁市治江围垦管委会及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海宁围垦区鼠尾山露采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及“航民村露采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南经济林、用材林产业发展,丰富生态绿化树种,提高诺丽果、桂花、越南黄花梨、森林蔬菜的培育及种植水平,2016年,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实施了4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分别是"桂花栽培示范技术推广"、"诺丽果育苗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越南花梨混交造林技术示范推广"和"海南森林蔬菜育苗与林下栽培示范"。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实施推广后,预计繁育越南黄花梨、诺丽果、桂花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