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在福州地区1年发生8代,盛发期在7~8月。幼虫有畏光性,喜早晨、傍晚和夜间取食为害叶片,叶片被害成网状半透明窗斑。该虫对不同寄主有一定的嗜好性,成虫产卵有嫩绿习性。杀虫杀螨剂绿威乳油对甜菜夜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又称白菜褐夜蛾、玉米叶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以危害蔬菜为主的间歇性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对当地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斑1个,内方有环形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近年来,在我市棉区突发,危害棉花叶、花、蕾、幼铃等,导致棉花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到农民种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甜菜夜蛾危害佛甲草时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气象因素、食料和天敌对该虫影响,提出了防治甜菜夜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为我省偶发性害虫,60年代至90年代都未发生成灾.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面积扩大及作物种植多样化,甜菜夜蛾的发生呈加重趋势.1994、1997年分别在部分大豆、大葱田大发生;1999年修武全县普遍大发生,面积达2万hm2,虫口密度大,危害重.  相似文献   

6.
7.
天丁混剂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3.3%天丁混剂和6%天丁混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和最佳剂量,于甜菜夜蛾的盛发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天丁混剂和6%天丁混剂对甜菜夜蛾的最佳用量分别为33.3 ml/667 m2、20.0ml/667 m2,平均防效为79.55%~100.00%.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甜菜夜蛾(LapymaeriguaH櫣bner)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1997年安阳一带夏大豆田甜菜夜蛾暴发成灾。许多大豆田块,正值青枝绿叶的时候,叶片被吃成了孔洞,有的甚至只剩叶脉与茎杆,造成严重减产。之后又转入蔬菜田危害。为引起广大植保工作者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将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作物和防治方法报道如下:1 发生与危害甜菜夜蛾食性复杂,据有关资料和田间调查,在我国主要寄主有14科41种以上,在河南主要危害甜菜、菜、白菜、青菜(小白菜)、卷心菜(包菜)、萝卜、胡萝卜、苋菜、…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b.)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从北纬40~57度至南纬35~40度之间均有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及非洲均有为害的记录。近年来,甜菜夜蛾已连续多年在我国许多地方暴发成灾,成为蔬菜、棉花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生产上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将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为害及有关防治情况综述如下,为进一步研究新的防治策略,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提供思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为了掌握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国槐小卷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幼虫常蛀食为害国槐和龙爪槐的羽状复叶叶柄基部、嫩梢、花穗和果荚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及观赏性。国槐小卷蛾成虫在石家庄地区1 a中有2次发生高峰,其羽化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射阳棉区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甜菜夜蛾在江苏省射阳棉区的发生概况和为害特点。并在分析重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合理运用农业措施、冬季耕翻灭茬、人工捕捉幼虫和科学运用化学防治的方法,直接消灭害虫,以减轻为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对南方蔬菜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室内外的防治试验.结果筛选出多种农药对2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它们之间的合理混配还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与监控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世代与年生活史、适生寄主与嗜好程度、暴发频率与为害程度、发生特点与区域分布、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研究总结出外来虫源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该虫的暴发,夏季干旱少雨为暴发创造了气候条件,频繁使用农药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加,田间管理粗放营造了暴发的环境条件等影响甜菜夜蛾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以搞好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为前提,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利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应用“主攻3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等本农区甜菜夜蛾监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在福建1a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菜地的松土中越冬.雌雄性比为11.3,每雌平均产卵量为524~608粒.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通过16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药效测定表明,抑太保和拉维因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分别为96.6%和93.1%,其它杀虫剂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麦田雀麦和节节麦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彦军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106-106,147
由于杂草种群的演变,禾本科杂草已经成为麦田的主要杂草。介绍了石家庄市地区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和节节麦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对小麦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施用农药,现有的大多数农药剂型需要加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后再施用。近年,我国农业航空迅速发展,对农业航空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系统总结了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类型以及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特点,通过对农药自动混药装置研究发展概况分析,阐明了国内农药自动混药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农药混药装置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对湖北荆州、武汉、襄阳3个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成虫始见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终见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成虫发生数量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荆州地区总诱蛾量分别是武汉地区和襄阳地区的1.35倍和12.50倍.武汉地区幼虫发生期最长178 d,其次是襄阳地区140 d,荆州地区幼虫发生期最短117 d;全年总发生量以武汉地区最多2 296头/百株,其次是荆州2 259头/百株,襄阳1 542头/百株.  相似文献   

19.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石家庄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总量、投入和产出结构以及各能值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石家庄农业生态系统总能量投入呈下降趋势,总能值产出基本保持平稳,投入产出效率提高了8.1%.能值投入结构基本未变,农业生产主要依附于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总能值产出中牧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发生了一定的此消彼长,种植业能值消费向谷物和水果转移,牧产品消费由猪、牛、羊肉向家禽、奶类和蜂蜜转移;石家庄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功能较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低,粮食生产安全性较高,但总辅助能投入增长空间不大;石家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与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压力.石家庄市应调整其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配剂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最大增效作用的质量比为3.0︰2.0,其共毒系数为167.1;药后1 d,按上述比例配制成的10%甲氧虫酰肼·氯虫苯酰胺悬浮剂37.5 g.a.i./hm~2和45.0 g.a.i./hm2两个处理对汝城县和兴国县2个地理种群的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均在85.15%以上,药后10 d的防效均在86.33%以上,表明该混配剂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值得推广应用。建议10%甲氧虫酰肼·氯虫苯酰胺悬浮剂的施用量为37.5~45.0 g.a.i./hm~2,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