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述了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在国内的分布及油菜适宜的生态环境,总结了我国甘蓝型油菜高油分品种的选育概况,包括用连续单株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高油品种。综述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和高油分形成机理,以及适当的栽培措施对含油量的影响。提出通过黄籽、薄皮与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分子调控等途径相结合来提高油菜含油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然突变的遗传稳定黄籽材料,并且培育遗传背景相同的近等基因系,将种子的种皮和胚分离,从种皮颜色的决定物质研究入手,运用组织化学、遗传学、群体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油菜黄籽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起源驯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发现原花色素在油菜种皮中积累决定种皮颜色,油菜黄籽源于调控原花色素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TT8突变,致使DFR等基因不能被激活转录,从而不能催化原花色素生物合成底物的形成,原花色素合成需要的乙酰辅酶A被用于油的合成,减少种皮厚度,提高种子含油量。芥菜型油菜黄籽是在芥菜型油菜成种后在中国人工选择驯化的产物。创建了基于苗期黄籽基因型选择+种子发育早期香草醛染色观察的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分芥甘种间杂交育种体系,并成功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黄籽自交不亲和系184和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为材料,经过5年8代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230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44%左右等特点,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汪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4.
对双低甘蓝型油菜(NJ5280)与播娘蒿远缘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和品质鉴定,在F3代群体中得到13份黄籽材料,其中有4份黄籽双低高油油菜新种质,其品质符合含油量大于45%、硫苷低于30μmol/g、芥酸小于0.5%的双低高油标准。在F4代群体中又得到24份黄籽材料,其中有8份黄籽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因此,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种的选择,可获得黄籽双低高油油菜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相比,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油份高等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为了深入了解黄籽性状,人们从黄、黑籽种皮发育进程、种皮的结构解剖、种皮色素化合物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黄籽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该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一些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黄籽油菜品种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人们利用突变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对黄籽种质的不断创新及遗传基础的拓宽,获得了一些遗传稳定的黄籽甘蓝型油菜,并选育出双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芥酸和硫甙含量的变化对于油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籽油菜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与黑籽油菜相似,含油量和产量呈正相关,硫甙含量与油份呈负相关,芥酸和硫甙含量与产量的相关一般不显著,但低芥育种可能使油份降低,低硫育种可能导致产量下降,而双低材料表现比低芥、低硫材料均好。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三个主要品质性状(含油量、芥酸和硫甙含量)的综合作用,不会限制产量的提高。本文还就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育种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缺氧对甘蓝型黄籽与黑籽油菜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随机选取甘蓝型黄籽、黑籽油菜各20个品系,将萌发中的种子进行淹水缺氧处理,观察黄籽、黑籽品系耐湿性表现.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相对成苗率、相对苗高、相对苗重、活力指数低于黑籽油菜,单位电导率高于黑籽油菜.无论是黄籽油菜还是黑籽油菜,品种间的耐湿性差异都很大.电导率与活力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可用来快速筛选油菜耐湿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秦信蓉  沈奇  杜才富 《作物研究》2011,25(1):30-31,34
鼎油1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隐性核不育系4655A为母本,恢复系02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籽双低高油分油菜杂交种。具有黄籽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饼中硫苷含量小于30μm o l/g)、优质高产(含油率44.05%,在四川省区试中比对照增产8.19%)、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介绍了鼎油17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二、黄籽油菜的育种现况(下) 黄籽油采的育种方法和进展 1.黄籽油菜新品种的选育 ①从自然群体中分离出黄籽油菜Asthana.A.N.在1963—64年从印度芥菜型油菜品种“东方”(oriental)中发现了黄籽突变,其后代全为黄籽,命名为“东方芥”。我们从加拿大引进的某些甘蓝型音油菜品种如加油3号、米达斯中都发现了黄籽单株。1980年从波兰引进的Bakow双低品系中,也发现了黄籽油菜。由这些单株繁育而来的黄籽选系,一般  相似文献   

10.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