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一蛇毒人与蛇的交往,历史悠久,关系十分密切,而人对蛇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憎恶它的人,看见它那狰狞的面目,翻卷长吐的尖舌,不是退避唯恐不及,就是捡起石头便打。《克雷洛夫寓言》和《伊索寓言》之述“见蛇不打三分罪”,就是很好的写照。但是,蛇这个过去被人...  相似文献   

2.
孙云 《森林与人类》2002,22(5):22-22
“秋风兮三蛇肥”是广东人食蛇的一句谚语。蛇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蛇蜕入药的记载,《本草纲目》也记述了,蛇头、蛇肉、蛇骨、蛇皮、蛇蜕、蛇胆、蛇卵、蛇屎均有疗效。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2000年7月至次年6月间,一些专家对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就蛇类贸易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有23种蛇进入了我国重点城市食用蛇贸易。在医药市场的调查中,上述重点城市中涉及蛇类的药品(保健品)总计77种。蛇无论从体型构造、生理机能、胚胎发育、生态…  相似文献   

3.
饮誉全球的烟花之乡,风景秀丽的浏阳河畔,在白云深处的道吾山上,竟然蓄积着人类如此丰厚斑斓的历史文化。  在湖南省浏阳市集里街道办事处境内,这座海拔786米的名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据嘉庆《浏阳县志卷三十》载:“在县北道吾山,唐大和年间,僧宗智行脚至浏,随步入山,四无行径,忽雷击石开,一老人出曰:‘吾为此山龙神,候师久矣’。宗智曰:‘吾志惟道,法缘若此,道成吾矣’,因名山曰道吾山”。距长沙65公里,往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在国家旅游资源统一分类的6类中,道吾山占有5类。森林植被遮天盖日,…  相似文献   

4.
金百仁和他的“闯世界”梦芩浙江中医学院金贻郎教授在他的《蝮蛇的药理学研究》一文中写道:“闯世界蛇业公司研制生产的蝮蛇丸,是集祛风除湿、平肝息风、活血祛瘀、补益强壮、镇痛等作用于一身的营养保健佳品,它将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慕名来到了绍兴县福...  相似文献   

5.
漫画命题释     
漫画命题释邢湘臣最近,看了卫996年第四期《森林与人类》,《文艺广角》刊出7幅漫画,均无题,言明“请读者命题”。这一做法,实为一般刊物所罕见。《森林与人类》编辑部把读者称为“上帝”,并推出这别具匠心的一组漫画,把读者与编者又进一步拉拢了。这一“举措”...  相似文献   

6.
绿色的“吾瓦滩”曹智,高晓阳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有一片“吾瓦滩”。“吾瓦滩”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连鸟兽都不来的荒凉的地方。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的所在地。如今的二十九团驻地,登高远望,处处嫩绿,绿海无边。宽敞的林荫大道,整齐的排灌渠系,稻...  相似文献   

7.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又到秋菊霜中争艳之时,它不仅将清秋的大自然点缀得如诗似画,也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美食。 菊花入馔历史悠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半酿之,谓之菊花酒。”宋代文豪苏东坡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元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清顾仲的《养生录》等著作中均收录有大量菊花做的菜肴,如“凉拌菊”、“炸菊花”、…  相似文献   

8.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为了与志同道合的媒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催生出一个绿色的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广泛倾听读者、作者──“上帝”的声音,恳望关心《森林与人类》的朋友们来信评一评《森林...  相似文献   

9.
森林与人类的力量“森林影响的人类,人类关注的森林。”这句话在《森林与人类》杂志的刊头卧了快三年了吧?衷情于这句话,缘于它点化出了一种本来坚实却已变得脆弱的存在,与另一种本来脆弱却变得坚实的存在之间互动而又平衡的关系。“关系”也是一种存在,甚至是一种生产力,简言之,是规律。规律就是“一”,要不我们的老祖宗怎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该属于“万物”一类吧?可文明人那有甘心归于“物”类的,甚至那有人甘心于“三”流,于是就有人顶了“二”,那是“天”;于是就有人挟了“一”,那是“大”。古…  相似文献   

10.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为了与志同道合的媒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催生出一个绿色的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广泛倾听读者、作者──“上帝”的声音,恳望关心《森林与人类》的朋友们来信评一评《森林...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中国还没有法定的国花。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吾华国花,向无定论”,有人建议“牡丹吾国性所寄,吾国民所同好”,所以,应“确为吾国国花”(《我中华民国之国花》,《申报》,1920年10月10日)。而著名南社诗人、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辑的胡怀琛(寄尘)主张以菊花为国花,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各国皆有国花,中国独无有。  相似文献   

12.
我的组照《生态兴蛇添增收》获2014年“维林杯”八桂森林湿地摄影比赛二等奖,备受鼓舞. 灵山养蛇产业是林业具有地缘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2012年5月30日,灵山县获评为“中国养蛇之乡”.目前全县养殖眼镜蛇、滑鼠蛇、王锦蛇600多万条,年均养蛇收入达4亿元,持证养殖、养殖数量、活蛇产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3.
话蛇     
蛇的生存历史有1.35亿年。现生存在地球上的蛇类有2700种,其中我国有165种。蛇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如一条1公斤的蛇,每月在生长旺盛期要捕食大小鼠2公斤以上。白蚁、蝗虫等害虫也是蛇的美味佳肴。古今以来,蛇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控制鼠害、虫害蔓延成灾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蛇的体型长而便于穴居,它不但在吞食活的动物后,可消化动物骨骼,且在冬眠时有耐饿的特点。这些方面,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根据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研制了“蛇形机器人”和响尾导弹等。广东军区总医院于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又一次广泛倾听了“上帝”的声音。读者来信的字里行间——不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建议——都饱含着一片深情,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大量的来信又一次给《森林与...  相似文献   

15.
品尝“蛇餐”,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享受C我国以蛇入药,或作食疗,历史悠久。传统医学认为蛇的全身皆是宝,《本草纲目》等古书记载,蛇性温味甘,有祛风、活络、定惊与清肝明目、强身益寿等作用,特别对关节、皮肤疾病有良好食疗效果,属美容、护肤的佳品。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表明,蛇肉中含蛋白质高达m阮,所含的30多种氨基酸中,几乎包括全部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其他能增强脑细胞活动、帮助消除疲劳的非必需氨基酸;此外,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天然牛磺酸,而且脂肪食量少。可见吃蛇向对促进人体健康大有种益。据说蛇胆有极好…  相似文献   

16.
蛇与人类     
一提到蛇,有的人就会杯弓蛇影,心里害怕。但只要不“打草惊蛇”,或者打蛇抓七寸,也未必就会有什么。事实上蛇的用途比它的危害大得多。自古以来蛇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一方面与毒蛇作斗争,一方面化毒为益。我国以蛇作药有悠久的历史,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李时珍认为“蛇头烧灰、主治久疟及小肠痛,入丸散用。”用蛇制成药物既能防病又能治病。蛇骨主治久疟、劳疟;蛇蜕能杀虫治身痒、疥癣和瘸疮。解放以来我国利用蛇类作药防治疾病,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五步蛇、银环蛇和乌梢蛇等, 可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永州之野产异蛇。”永州北部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祁阳县,县内有祁山横亘。  相似文献   

18.
热爱绿色的人,天然地崇尚和谐。几年前,致力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社会活动家廖晓义曾呼吁,自上个世纪初叶我们就一直呼唤“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今天应同时呼唤“和先生”(和谐Harmony)。2004年1月,《绿色中国》问世,卷首语上发表的宣言就是——《和谐的力量》。让所有从事绿色事业的人倍感欢欣鼓舞的是,2005年的春天,“和谐”成了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和谐社会理想始见于《诗经》中的“乐土”、《老子》中的“玄同”、《墨子》中的“尚同”及《礼记》中的“大同…  相似文献   

19.
刀下留蛇     
吃蛇 ,应该是从广东传过来的恶习。广东人向以“没有不敢吃的”著称于世 ,在国内各地遍布粤菜馆的今天 ,广东的“食文化”颇为各界人士所赏识。殊不知 ,这种无所不吃的“胆识”在国外恰为人所不屑。在广东的“食文化”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吃蛇了。以广东的纬度和气候 ,蛇的数量和种类在国内自是名列前茅 ,而蛇的吃法更是名目繁多。蛇的各个部位都有单独的做法和吃法 ,而且还盛传越是毒蛇越好吃。于是乎 ,金环蛇、银环蛇、蝮蛇、蝰蛇 ,连眼镜王蛇和五步蛇也有人敢开牙祭。人们总是赞誉勇为先锋的人是“敢于吃螃蟹的人”。其实 ,第一个吃某种东…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与人类》──绿色使者《森林与人类》是我国第一家大众化的绿色科普期刊,融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于一体,图文并茂,品位高雅,风格独具,贴近生活,面向未来,追求“新、精、博、活、深”的特色,对凡是与“绿色”相关的具有科学性、启迪性、趣味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