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关专家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粮食安全挑战,我国应加快推进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产业化,以缓解愈来愈突出的"粮食饥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25个、品种12个、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及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中国种业》2016,(7):18-19
我国在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作物转基因监管需要高效、准确的检测技术;而我国农作物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本文总结了当前农作物转基因检测的相关技术,为快速高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据上海农科院有关人士透露,该院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了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方法标准方面的研究和转基因检测标准体系的建设,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农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方面的空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农  相似文献   

4.
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进程,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3国率先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此后迅速发展,至201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2100万hm2,占全球棉花总面积的64%;2011年转基因棉花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2%,并首次超过大豆成为转基因品种普及率最高的作物,揭示了转基因棉花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转基因棉花,到2011年普及率仅71.5%。普及速度比任何一个种植转基因品种的主要植棉国都慢,而且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研究与美国也有很大的差距,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尚未面世,双抗(既抗虫又抗除草剂)和转其他基因的棉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从科技部了解到,"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转基因抗虫棉就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万~3000万公斤,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正>产量徘徊,次要害虫迅速上升,转基因抗虫棉是否落伍了?专家指出——我国第一代抗虫棉是1997年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十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培育出数百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种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 40%,主要农作物普及率达 90% 以上,获得了全球 50% 以上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1998 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2%~4%。参考了美国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美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1996-2019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现状,分析了美国及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随着 2022 年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的具体落实,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为抗虫水稻等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抗虫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人类首次试种成功转基因作物以来,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占到世界总耕地面积的2%,转基因生物已达120种左右。在我国,目前也出现了转基因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转基因作物。然而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科学上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  相似文献   

10.
<正>转基因玉米是世界上第二大已商业化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31%。自1996年开始商业化以来,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2年间增长了117倍。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去年底,我国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颁发"生物安全证书"以来,转基因水稻就受到很多质疑。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教授卢宝荣的一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新近出版的国际知名杂志《转基因研究》上。这项成果表明,在害虫发生的环境下,获生物安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食品普遍入侵国人餐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米饭、食用油、木瓜、豆腐、玉米……你也许会说"这些东西我每天都吃"。那么如果告诉你,这些食品其实与转基因都可能有关,你会想什么?记者调查发现,在大部分受访市民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还在争论中,是个学术问题"的今天,转基因食品却正在强悍入侵中国人的餐桌,在食油等领域,转基因显然已不再是一个行走在传说中的遥远场景。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一篇名为《中国抗草甘膦转基因技术有望产业化》的文章被广为关注,其提到国内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地研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三五年内获得品种审定并实现商品化生产,以打破跨国公司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产业上的垄断。在转基因技术出现后,特别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使得草甘膦的使用量急速增加。据了解,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通俗来说,就是通过转基因给作物植入了草甘膦抗体,使得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草甘膦的施用,在草甘膦彻底杀灭杂草的同时,作物生长完全不受影响。这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场除草效率大大增加,节省了很多人工成本,因此较受农场主欢迎。如此省时省力又高效,让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成为美国主要的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贡献。随着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耐干旱和品质改良转基因玉米。同时,通过将多基因聚合转化和常规玉米育种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玉米转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不断培育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转基因技术打破了常规育种技术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自1996年首次商业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约为4.75亿hm2。2005年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从8月7日在中国农科院召开的植保(中国)协会转基因作物研讨会上传来消息,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抗病毒木瓜、抗病毒  相似文献   

19.
甘蔗转基因研究涉及的基因和转基因方法均较多,文章着重从转入BT、GNA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提高甘蔗抗虫性;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解毒基因提高甘蔗抗病性;转入bar和pat基因来抗以Basra和Buster为主要有效成份的除草剂;转入海藻糖合酶基因以提高甘蔗植株的抗旱性等几方面的转基因研究概述了甘蔗转基因抗性研究进展.转入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反向cDNA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基因以抑制甘蔗植株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期望以此来提高甘蔗植株中蔗糖含量和改良蔗糖色泽的转基因研究,转入PFP-β基因以期增加甘蔗植株中蔗糖积累的转基因研究;转入编码不同蛋白的基因以期应用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等的转基因研究等几个方面概述了甘蔗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甘蔗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发十分活跃,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有特殊经济价值的物种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在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具有两面性,它既能为人类带来效益,也可能会有害于人类。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被摄入人体,可能使人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例如转入的生长激素的基因有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转基因生物中使用的抗生素抗生性基因一旦与人消化道细菌的DNA发生重组,人类某些依靠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将难以医治。所以我国对转基因植物品种的管理非常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执以下简称《种子法》明确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