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美洲南瓜抗白粉病评价指标,筛选抗性较强的品种。【方法】试验以14个美洲南瓜品种为试材,基于病情指数、抗性划分标准和生理指标测定了不同南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效果,并筛选出抗病品种。【结果】筛选出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感病品种6个和极感品种2个。抗病品种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蜡质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感病品种,其中蜡质含量、MDA含量、Pro含量、PAL含量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关系,SP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蜡质含量、SP含量、Pro含量、PAL含量、MDA含量均可作为美洲南瓜白粉病抗性品种抗性评价指标。根据病情指数和生理生化指标,JPG2015-44和JPG2015-12为美洲南瓜白粉病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试验选择5个对纹枯病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就它们的细胞组织结构、生化反应与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数目都明显多于感病品种;人工接菌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都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也强于感病品种。试验还表明: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选用15个抗、感白粉病的甜瓜品种,在苗期测定叶片蜡质、类黄酮、总酚含量和POD活性,分析抗病相关指标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甜瓜品种叶片中蜡质、类黄酮、总酚含量和POD活性有较大的差异.蜡质含量和POD活性高的品种总体抗性较强,但有例外;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抗病和感病品种间很难找出规律性;单项指标的高低与抗病性的相关性不强,而多项指标的高低可能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就单一成分来看,多数抗病品种,如‘Seminol’、‘Edisto47’、‘PI414732’、‘PMR-45’等蜡质含量较高,而野生甜瓜‘PI124112’抗性很强,但蜡质含量很低;感病品种的蜡质含量不一定低,如‘皇后’蜡质含量很低,而‘黄河蜜3号’蜡质含量却较高;抗病品种‘WMR-29’的POD活性极高,‘Seminol’和‘PI414732’的POD活性也相对较高,而抗病品种‘Edisto47’POD活性较低,感病品种‘皇后’的POD活性较高;亲缘关系相近的品种之间抗性指标的比较可能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哈密瓜叶片结构与细菌性果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不同抗性的哈密瓜品种的气孔形态及绒毛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从所测得数据看出:抗病品种的气孔在形态、大小上与感病品种无明显差异,但抗病品种叶片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量明显多于感病品种;另外,抗病品种的绒毛在形态上与感病品种无差异,但抗病品种的绒毛比感病品种的长并且单位面积上的数量比感病品种明显多。这些现象为抗病品种优势的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西瓜不同品种苗期人工接种炭疽病菌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瓜苗期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性不同的西瓜品种西农八号、M08(抗病品种)和红小玉、玲珑王(感病品种)为材料,在苗期用1×106mL-1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于接种当天(接种前)及接种后第2,4,6,8天,对西瓜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抗性与叶片组织中POD、PPO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接种炭疽病菌后,各品种西瓜叶片组织中POD和PPO活性都显著提高,抗病品种POD和PPO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接种后各西瓜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感病品种峰值出现时间较抗病品种早。【结论】不同抗性西瓜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POD、PPO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两烟草品种接种黑胫病菌后,对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性品种的SOD活性水平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差异较小,CAT活性水平低于对照,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SOD和CAT水平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对照,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接种后抗病品种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抗病品种的MDA含量却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感染SMV1后若干生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对 SMV1 抗性不同的 4个大豆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感染 SMV1 后叶片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 SMV1 后 ,在发病早期抗病品种总酚含量增加而感病品种降低 ,而在发病后期抗、感品种均降低 ;抗病品种类黄酮含量在早期和后期均增加 ,感病品种在两个时期均降低 ,在发病早期抗病品种接种株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接种株 PPO活性在两个时期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与相关细菌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出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稳定点突变特异性探针Aac—probe,利用该探针对23种供试菌株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检测到荧光增强信号,其它细菌无荧光增强信号。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地应用于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海南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相似文献   

1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基因的同源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rR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突变体和野生型一样可以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的病程延长,但最终致病情况与野生型无差异。接种的寄主组织中菌体生长能力检测发现,突变体的繁殖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其菌体数量也能达到野生型菌株的最大值。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和营养贫乏的MMX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测定均发现,突变体生长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也能达到野生型的最大生长量。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突变体致病性的改变与其生长能力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其致病性的变化是由于其生长能力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16.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7.
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引起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hat Blotch)是发生在西瓜、甜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3种已有引物进行比较筛选,发现WFB1/WFB2引物对Aac的扩增效果最好.通过对发病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的PCR检...  相似文献   

18.
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回接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进行了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以及病原菌的回接试验、哈密瓜苗期接种、哈密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7个菌株均可侵染哈密瓜幼苗和哈密瓜,回接后分离获得菌的培养形状与初次分离菌相同.通过病原菌细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种为:丁香假单孢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a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在KB培养基上培养不产生荧光,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鞭毛极生3~4根.  相似文献   

19.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果斑病细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4~5个月,在田水中可存活2个月,在不含植物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在含西瓜残体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