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黄河中游饥荒与环境变化关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收集整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306次饥荒。分析表明:饥荒的发生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变化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候寒冷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饥荒发生频率较高;气候温暖时期,农业生产发展,饥荒发生频率较低。历史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引发饥荒,尤其是旱灾与饥荒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的恶化也是饥荒发生的重要原因。频繁发生的饥荒对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建设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元指标理论的庆阳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元指标理论,构建了庆阳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对庆阳各县(区)1990年以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庆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是在逐渐增强,但这种增强的主要拉动力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迅速进步,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目前部分县区...  相似文献   

3.
以河西绿洲灌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样本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响应较明显,农户间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兼业情况、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地理区位、信息获取能力和周围人参与循环农业的比例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及其运销能力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要关注农户层面,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软条件.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循环农业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使农户更加积极的采用环保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循环农业作出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4.
水安全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为有效缓解水安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关键。文中以庆阳市为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初选了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能提高指标体系代表性与独立性的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指标体系优化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将28个初选的指标筛选为16个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加简明灵活;亩均水资源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每公顷农用化肥使用量对水安全影响最敏感,且压力系统是影响庆阳水安全的主要子系统,比重为31.27%。文中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应对庆阳水安全问题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景区发展重要的因素。观光果园作为农业旅游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主体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引发各种旅游地发展中出现的弊病。本文采用利益主体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杨家峪板栗园在旅游开发中在利益主体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项目的选择,提出观光果园旅游开发中的动力协调机制,从而推动该类景区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障旅游开发商的利益和当地居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6.
半湿润雨养农业区油菜冠层反射光谱与覆盖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甘肃庆阳西峰为半湿润雨养农区典型代表,分析研究油菜营养生长阶段苗期、蕾苔期和生殖生长阶段初期开花始期的冠层反射光谱特征与其覆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几个时期油菜覆盖度与450、550、650、850、1650nm波段反射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尤其是蕾苔期,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研究了10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油菜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这10个植被指数同油菜覆盖度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性高于同单波段反射率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各时期最优的2个植被指数建立了油菜覆盖度线性及非线性回归监测模型,方程的拟合度都较好.苗期,线形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差异不大,蕾苔期,以线性方程拟合精度较其它方程高;开花始期则以指数模型拟合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树木年轮1 3C/1 2 C对气候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气候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进而影响树木代谢物质的生成和流动及其同位素的分馏。对树木生长和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含量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响应的全面分析研究 ,可以更为准确的获得树木年轮同位素1 3C/1 2 C比率与历史气候环境变迁关系的资料。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生态环境决定树木叶片的气孔导通度 ,而导通度又影响植物同化速率 ,进而影响树轮中稳定碳同位素的比率 ;2 .大气CO2 的浓度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而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直接影响树木光合作用的速率 ,进而植物碳同位素比率记录了环境CO2的浓度的变化规律 ;3.植物同化速率和气孔导度与气候要素 ,如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及风等气候要素有关 ;4.树木年轮1 3C/1 2 C比率与生态环境的响应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碳同位素同环境的相关既存在空间差异也存在树种差异。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又是西北乃至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对其资源-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的演进分析迫在眉睫。文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定西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人类活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政府干扰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影响和政策干扰下的非参数回归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的耦合演进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8年间,定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及政策干扰关系呈倒U型曲面,目前定西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急需转变发展路径。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时也应致力于环保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保监督检查,使整个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自然条件相似而农业发展差异较为显著的典型商品粮基地———德惠和海伦为案例,从粮食产量、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效益、生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了典型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状况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区位、对外开放程度、市场与信息、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文中旨在通过焦作社区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揭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基础,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微观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除性别之外,年龄、职业、收入及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能显著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环保知识的丰裕度、环境产品了解度正向影响居民对环境产品的主观态度;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反向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客观行为,其他变量与客观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正向影响居民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11.
西部旱区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 ,它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气候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针对农业需要动态地评估气候资源的有效性及其利用风险 ,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传统的气候资源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GIS)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并从协调人地关系 ,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角度论述制定基于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区域农业持续发展规划方法。本文以西北干旱地区为重点 ,阐明在农业规划时要特别强调包括工业、生活、生态和农业生产在内的区域用水平衡 ;当热量条件允许时注重采用遗传和管理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 ,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充分利用辐射能 ;考虑与气候和市场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生物类型 ,重视眼前利益兼顾长远利益 ,重视局部利益兼顾整体利益 ,使区域经济生态效益持续较优。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60~2005年河西走廊地区19个气象站46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运用气候变化倾向率方法对该地区年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河西走廊区域内的气温呈平缓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冬季增温大于春、夏、秋季,但总体增温幅度低于我国平均增温水平,温度等热量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同步发生突变。降水量变化比较平缓,呈略有增加的趋势,且季节性明显,夏季降水增加的贡献最大,与降水有密切关系的蒸发潜力自60年代起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增速加快,降水蒸发差从70年代起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存在突变现象。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从地域分布上看,北部及中部走廊绿洲区数值增加明显。河西走廊区域内总体的农业气候变化以"气温升高,降水略增、日照增加"为主要特点。文章最后简要分析讨论了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给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Changes in glob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re producing rapid evolutionary changes in many animal specie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ests and disease vectors, leading to chang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rmotolerance and desiccation resistance. As some of these genes have pleiotropic effects on insecticide resistance, climate change is likely to affect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field.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how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can affect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field using examples in phytophagous and hematophagous pest insects,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d aridity. We then use detailed gen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in the model insec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We suggest that tradeoffs or facilitation betwee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can alter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llele frequencies in the field. The dynamics of these interactions will need to be considered when managing agricultural pests and disease vectors in a changing climate. © 201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Predicted changes in average values of global climate variables (increased temperatures, altere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CO2) and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duration, and degree of extremes (frost, heat, drought, hail, storms, floods, etc.) will affect agricultural crops, agroeco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lthough forecast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are still imprecise,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Europe are expected to be greater in the north (2.5–4.5°C) than in the south (1.5–4.5°C). Regional forecasts for precipitation changes are also very far from precise; however, problems with drought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especially i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Overall, shortage of water will be the pre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plant growth. As higher temperatures are known to enhance plant development and especially the grain-filling duration of cereals, grain yield losses are possible in a warmer climate. On the other hand,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are known to stimulate photosynthesis and enhance growth and yield (“CO2 fertilization”); concomitantly, leaf transpiration is reduced, resulting in improved water use efficiency. Total biomass and yield were enhanced by 20–30% in experiments with elevated CO2 exposure (550–700 ppm) under more or less ideal growth conditions. Elucidat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any prediction of future crop yields. The present paper is a brief summary mainly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atmospheric CO2 on crop growth, quality, and yield. Also, adaptation measures, possibl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climate variables, and interactions of climate change components with other growth variables (pathogens, air pollutan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通过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认为在近50年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上升了1.8℃、降水增多29mm、地表蒸发加大、径流量减少、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农业结构调整,绿洲灌溉区农作物气候产量提高,雨养旱作区农作物产量减少;部分草原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剧;沙尘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局部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耗减加速,风沙活动加剧;农业、航空、建筑、渔业、交通、工业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J. HRBEK 《EPPO Bulletin》1991,21(3):371-374
Agriculture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its supporting services have been influenced during the last four decades by: (1) heavy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2)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e. collectivization in the fifties and privatization in the nineties; (3) global climate changes. Further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avoided, and methods of integrated plant protection, including biological methods, must be used whenever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银川市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川市多年土地资源、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变异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认为,银川市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质量的退化、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污染、气候环境的变化等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自然驱动力;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对种植业的影响最大,消费结构对林果业发展影响较大,牧业发展与种植业产值和肉制品、蔬菜、粮食消费金额关联较高,渔业发展相对稳定,受社会经济指标影响较小。基于此银川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农业的多重综合功能,合理安排各个产业及产业内部在时、空、量、序上的布局等。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比湖湖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艾比湖是新疆典型的平原区湖泊,随着近50年来流域气候和人类扰动双重影响下,艾比湖湖面相应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由于其地理区位独特,艾比湖湖面变化所引发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艾比湖为研究靶区,从年内与年际尺度对湖面变化进行研究,并在剖析湖面动态变化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湖面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1,2]。指出要维护艾比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对艾比湖最优运行水位加以研究,通过最优运行水位模型的构建来确定具体优化管理方案,以确保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加查县为研究背景 ,分析了该县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即自然因子变率大 ,农业自然灾害多 ;耕地质量差 ,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等。结合加查县具体自然、社会特征 ,探索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①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②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和保水保墒能力 ;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建立加查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农业害虫是关系到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特殊的昆虫类群,已经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本文从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的发生、为害以及与天敌间关系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温度升高导致农业害虫的发生区域扩张,发生期提前和延长,高温适生种群发生量增大;农业害虫的为害时期改变,为害程度加重,为害物种之间产生新的竞争关系;农业害虫与寄主植物、天敌之间的同步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本文最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就气候变暖形势下农业害虫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