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宴史庆     
唐黎标 《茶叶》2002,28(2):106-106
宴,通常指以酒肉款待宾客.先秦文献的<王传>有载:"王飨有体荐,宴有折俎."而茶宴是以茶为主的一种宴会.<清朝野史大观>载:"茶宴,乾隆中元旦后之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伯梁体,命联句以纪其胜,复当席御制诗一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  相似文献   

2.
巩志 《福建茶叶》2000,(4):47-48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的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 ,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 ,他们提出“以茶养廉” ,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 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 :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 ,腥秽上冲 ,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 ,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 ,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 10 66年 ,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 ,有南方八个小国 ,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 ,作为礼品 ,献给武王 ,“以茶代酒” ,于是武王用茶设宴 ,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 ,部落酋长。这种以茶…  相似文献   

3.
生日茶宴     
轻濯尘根心地润,餐中寻道寿长生.谁能识得杯中趣,寿齐南山不老松.诗中赞美的就是滇西澜沧江畔凤庆县的生日茶宴.在别的地方过生日,都是要高朋满座、花天酒地,把寿星视为上帝、捧为上座,点蜡烛、吃蛋糕、作寿辞,醉生梦死不知归处.而在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凤庆,过生日却是煮茶饭、做茶肴、品茶饮,以茶独有的气质熏陶着凤庆人纤尘不染的品性.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民俗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天气、季节、气候等变化规律。“茶宴”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这种以茶代酒作宴款待宾客的形式,在晋代时期就已经存在,由酒宴逐渐演化而来。二十四节气茶宴,是将节气、茶宴、养生及民俗文化相结合,以每个节气为主题,创造出来一系列具有鲜明节气特点的茶菜肴,以及一系列茶菜肴和茶合理组合的宴饮方式。  相似文献   

5.
茶叶产品是发展茶产业和提升茶品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推力。重点介绍了长兴现有的主要名优茶和茶烘焙食品,并对今后开发茶叶新产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51-52
<正>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在古茶书中经常见到。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  相似文献   

7.
李祥 《中国茶叶》2010,32(6):44-44
在读去年的《茶叶世界》杂志时,无意中读到毛中祥老先生介绍自己收藏老茶的文章。从此,这位古稀老人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并成了说茶论道的茶友。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准确测定茶面制品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选取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酸、原花青素和阿魏酸4种典型酚类物质,分别以单独的酚类、酚类与葡萄糖共混、酚类与淀粉酶解物共混体系为样品,研究酚类物质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POD)法和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法定量测定还原糖的影响。结果发现,阿魏酸对DNS法无影响,EGCG、没食子酸和原花青素可与DNS反应显色,表明其会影响DNS法的准确性;4种酚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GOPOD法测定的葡萄糖结果,而FACE法不受酚类影响且能直观表征淀粉酶解物中低聚还原糖分布。因此,FACE法在测定茶面制品及其酶解消化物中还原糖含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日前,杭州余杭三大文化瑰宝之一径山禅茶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日本18世纪重要的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明确记载,日本高僧南浦绍明于正元年中(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和茶经济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茶文化是茶的衍生物,是围绕茶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对茶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天福集团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兴建茶博物院和观光茶园等。这些举措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效益。现通过分析天福集团成功的经验来看茶文化对茶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含茶食品就是以茶叶或茶叶提取物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经过各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含茶食品集茶叶及食品的功能为一体,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吃茶能更加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作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新时尚,已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含茶食品的生产也成为茶叶现代化加工与资源增值的重要内容,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成长为茶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吴步畅 《中国茶叶》2010,(12):29-29
11月23日,"径山茶宴原型研究"项目验收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程启坤研究员、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研究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俞永明研究员、浙江大学茶叶审评专家胡月龄副教授、《茶博览》原主编阮浩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施海根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农业局俞利妹高级农艺师等7名知名专家组成验收组。  相似文献   

13.
王铎皓 《福建茶叶》2023,(1):177-179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本文基于音乐民族化的理论内涵,分析了茶音乐的艺术价值,论述了音乐的民族化对茶音乐创作及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音乐民族化视角下茶音乐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步畅 《茶叶》2010,(4):265-265
2010年11月23日,“径山茶宴原型研究”项目验收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聘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程启坤、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浙江大学副教授胡月龄、《茶博览》原主编阮浩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俞永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逸海根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农业局俞利妹高级农艺师等7名知名专家组成验收组,  相似文献   

15.
申慧磊 《福建茶叶》2016,(9):122-123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讲究喝好茶,更讲究在优质环境下有美妙音乐的渲染,使茶道、饮茶环境和人的心境紧密相连,进而提升茶自身的价值,使饮茶不再只是为了提神解渴,而是作为舒缓身心、陶冶情操之用。  相似文献   

16.
翁颖萍 《茶叶》2006,32(4):239-242
“茶乐”包含“以茶为主题的音乐”和“为茶而伴的茶艺音乐”,并从这两方面诠释了“茶乐”。探讨了“为茶而伴的茶艺音乐”的选择,说明茶艺应选择与其主题、特点相符的音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茶曲唱腔"这种艺术形式对我们的音乐教学具有生动的借鉴价值。本文首先对传统茶文化视角下我国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现进行简要阐述,并就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变革发展的主要取向展开具体分析,接着据此对茶曲唱腔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国内音乐教学的开展。传统茶文化视角下我国茶曲唱腔的特殊性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唱腔审美形态的乡土性和即兴性;唱腔多以花腔、平词为主;唱腔的小调旋律性。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变革发展的主要取向在于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音乐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取向;音乐教学的传统化取向。茶曲唱腔在音乐教学中的几个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基于茶曲唱腔的音乐价值观教育策略:基于茶曲唱腔的生活化教育蔽略:基于茶曲唱腔的音乐艺术作品融合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可 《福建茶叶》2016,(11):55-56
旅游可谓是国内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过旅游景区营销方面的探索不多,这严重制约了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需求。文化产业建设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武夷山新区茶故事文化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景区,吸引游客提供了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景区市场营销策略可以给旅游景区引入大量客源,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以确保景区持续发展。现如今,很多旅游景区中的营销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因此,分析基于茶故事热点的旅游景区营销管理思路,对国内旅游景区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转喻有生产转喻,减少转喻及因果转喻。另外,此茶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通过建立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诗,探析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徐琦 《福建茶叶》2016,(11):123-124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与传统音乐之间有很多相通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古今中外,茶元素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不胜枚举。茶元素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两者的相互融合,使彼此内涵更加丰富、具体,一同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养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