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南方茶叶市场坐落于广州市芳村区石围塘街洞企石路,以经营茶叶、茶具及茶相关产品为主。该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多次升级改造,规模不断扩大,现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商铺面积6.5万平方米。市场内汇集了广东、福建、云南、浙江、江苏、台湾等地区的1589家茶商,经营的茶叶品种齐全。2001年市场被定为广州市四大重点专业批发市场之_: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定点”市场,是国家“菜篮子工程”信息报价茶叶类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茶产业,其产业发展对于品牌诉求有着强烈的需求和特殊性。2006年的普洱热、2007年的铁观音热,均从品牌战略角度将整体产业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商业意识更新提升的高度。目前,茶产业中存在着由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级品牌等多品牌混合的特殊结构。其中,由政府作为主推手的公共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各省、市及地方整合本区域内品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产业运作的重要策略。但公共品牌如何运作,是否任何县、市无论产业规模大小,还是市场定位均可实施公共品牌策略,这些都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哲 《中国茶叶》2008,30(10):30-31
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生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全国产茶县中位居第四,在湖北产茶县中列第一,被授予“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称号。  相似文献   

4.
《广东茶业》2007,(5):37-37
"中国茶叶的主要生产基地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茶叶产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喝茶是安全的,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陈萌山是在福建省安溪县出席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时作此表示的。他说,"十五"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茶叶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急速发展,如何将好的设计应用于市场,生产商和设计师怎样去把握市场的脉络,去创建品牌,提高产品的价值,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许多茶叶出口商所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资深设计师陈颖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也许这些话题会给大家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管曦 《中国茶叶》2011,(11):10-11
近年来,在中国茶叶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茶叶的国内消费不断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9年问,茶叶国内消费量由53.78万吨增加到101.71万吨,增幅达到89%,同期的茶叶出口由25.49万吨增加到30.3万吨,仅增加19%,远远低于国内茶叶消费的增长速度,可见近期中国茶叶产量的增量主要由国内消费所消化。随着国内茶叶消费的稳定增长,通过建设茶叶品牌来吸引茶叶消费者为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所关注,尤其是面向中高端茶叶消费者的茶叶品牌,成为中国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8.
阐述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茶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标准化有机茶生产基地的有关内容和实施品牌战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灰分是茶叶检验项目中唯一一种既具有品质判定意义又具有卫生检验意义的化学指标,在国内外茶叶进出口检验及国内监督检查中,大都将灰分列为必检项目。因此,了解和掌握茶叶的灰分状况及其检验的意义、各类标准中的灰分限量指标以及我国茶叶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对于改善茶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茶叶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正军 《中国茶叶》2009,31(6):25-25
茶业是浙江嵊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市的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嵊州市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缺乏一个响亮的、为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直接影响了嵊州茶叶的销售:为此,1998年市政府提出了“打响一只品牌,带动一批产业”的方针,经过在全市范嗣内对商标的征集、筛选,最后确定“越乡龙井”作为嵊州市龙井茶的主要品牌,并组建了嵊州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注册“越乡”牌商标。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2003年度团体会员、会员代表大会暨"品牌与市场规范化管理"研讨会及"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颁奖"大会于2003年8月28日在广东海印茶叶市场举行,出席大会的领导有:广东省科协组织联络部钱春部长;广东省农业厅种植处伍洪波副处长;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监处唐穗平副处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行业部杨振达;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食协茶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穆有为、副理事长吴定新、陈国本、黎忠权、刘建峰、黄典仲、王汉生、郑如钦、伍锡岳、吴子先、李飞和茶产区领导.出席大会的嘉宾有南方茶叶商会陈国昌会长、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吴操文副会长等及媒体,共有近90个单位的160多名茶叶界人士出席了是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广东茶业》2003,(1):23-23
笔者与德国一位著名茶商就中国茶叶农残问题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 这位与中国茶叶出口界有着30多年贸易往来的客商感慨地说:“前几年,在我们德国兴起过一股中国绿茶和特种茶热,顾客在商店门口排队,有时茶叶还要空运。后来由于农残问题,消费者的热情一下子就退去了。本来喝绿茶和特种茶就是看重它们的保健功能,出了农残问题,媒体一宣传,结果可想而知。”接着,他又十分直率地说:“目前世界茶叶出口国中,论绿茶品质,要数中国和日本最好。如果你们能解决农残问题,我敢肯定,至少在德国,绿茶的消费量能成倍地增长。”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湖北英山县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引导茶农向中国茶叶大县迈进,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7.08万亩,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形成村村有茶园,户户采茶忙的景观。英山现有7.8万茶农做茶事,念茶经,发茶财,  相似文献   

14.
汝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十一五期间,借助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面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及汝城交通枢纽地位即将形成等战略机遇,汝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抓,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思路,瞄准打造湖南茶叶强县目标,全县茶叶产业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2万亩,其中2010~2012年新增茶叶面积0.98万亩。东岗岭、南岭片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蔡军 《茶报》2000,(4):9-10
2000年5月31日-6月15日,我会茶叶分会组织绿茶出口企业一行十一人,先后赴德国、法国及摩洛哥三国进行茶叶推销和市场调研。小组由茶叶分会秘书长龙学军副处长带队,成员有部贸管司1人,安徽、上海、浙江、中国、湖南、江西茶叶进出口公司各1人,宁波出口茶叶拼配厂2人,茶叶分会2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2,(9):21-21
由于全球经济低迷,致使浙江绍兴地区茶叶出口遇到了难题。然而面对困境,绍兴茶叶出口企业并没有退却,他们迎难而上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茶叶出口路。茶叶是绍兴传统的出口商品,早在清康熙年间,绍兴茶叶就俏销国外市场,出口历史悠久。多年来,绍兴地区茶叶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1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绍兴已成为我国大宗绿茶出口集散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1610年中国茶叶就进入了欧洲市场.如今,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都在饮茶.我国茶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茶叶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具有种质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迅速等特点,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据悉,今年前4月,在全国茶叶出15受挫的情况下,湖南茶叶出口保持逆势上涨,茶叶销往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3%,出151额3213万美元,增长26.7%,双增长让湖南成为全国第二大茶叶出口市场,而其中90%的贡献力来自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05,27(2):12-12
中国茶叶最需要的是市场营销,最缺乏的也是市场营销,特别是营销战略。本书提出了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收集了1840年以来的有关数据和近20年来国内外较为详细的茶叶消费和茶叶市场的数据,介绍了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还对有关企业的共32个案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文武 《茶叶通讯》2007,34(2):25-26,29
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是通过对原国有企业湖南省长沙茶厂整体改制后,由企业员工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入股组建的现代新型企业.公司实施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华茶文化,打造猴王茶品牌为己任,以奉献健康与自然的绿色饮品"为宗旨,致力于茶叶产品的加工销售和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