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剑 《福建茶叶》2016,(11):160-161
紫砂茶壶是宜兴地区独有的一支奇葩,也是我国茶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资产。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数代人的智慧结晶,宜兴的紫砂茶壶在造型上形成了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今天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经验。鉴于此,本文对宜兴传统紫砂茶壶的造型特点与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勉中 《中国茶叶》2001,23(2):36-37
4.珠联璧合曼生壶 紫砂壶题刻装饰艺术的发展光大者,则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曾任宜兴县令的陈曼生.陈曼生是浙江钱塘人,工书法篆刻,是著名的西泠八大家之一.陈曼生在任宜兴县令期间,十分爱好紫砂技艺.他虽不会制壶,但对于紫砂壶却情有独钟,常常把玩不休.他感慨于当时紫砂艺人虽能制出精美绝伦的茶壶,但却缺乏书画雕刻的功底,壶身常常是光秃秃的,总觉是美中不足.他受大彬壶题刻的启发,钻研紫砂茶壶上的刻画技艺.  相似文献   

3.
紫砂茶具是中国茶具中的重要种类,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它体现的禅宗思想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以宜兴紫砂茶具为研究对象,对其造型中禅意审美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中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的陶瓷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丹英 《茶叶》2009,35(3):187-191
紫砂茶具最早出现于明代中期,历经明清以及近代,留存至今的历代紫砂艺人作品数量并不多。吴远明先生由爱茶进而爱壶,对紫砂茶具的痴迷非同常人。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收藏的历代紫砂精品终成规模。而后,悉数捐赠给中茶叶博物馆,实现了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5.
他并非长在太湖之畔,却在紫砂壶之乡历经磨练,在高手林立的宜兴紫砂界脱颖而出,成为享誉业界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瀚石 《中国茶叶》2014,(5):40-41
宜兴紫砂,自宋代以来就与奇石、名兰被列为文人三雅,为社会名流所推崇。而紫砂壶投资收藏热则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一些港台藏家游资的爆炒下,紫砂壶价格扶摇直上,直至80年代末游资撤离,紫砂市场热度逐渐下降,紫砂收藏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近两年来,紫砂市场再度逢春,行情走俏,2013年涨幅甚至达到1倍至2倍,尤其是部分民间资本的强势介入后,当代名家紫砂壶价格上涨态势更为明显,大师的更是价格惊人,动辄百万左右。大师作品一路看涨,我想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谈紫砂陶器     
《茶世界》2016,(8)
正紫砂陶器主要有茶壶、酒具、花瓶、花盆、钟鼎、餐具、文具、雕塑和其他陈设工艺品,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具特色。早在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寄茶诗中有名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就是吟咏以冷泉在紫砂壶里泡茶的韵事,后世名人雅士认为"世间茶具此为首","每以泡茶,古雅绝伦","色、香、味皆蕴"。紫砂陶器是由特种原料——紫砂(是  相似文献   

8.
紫砂是天地间诞生的一种罕有的矿体物质,它最适宜化身为茶器,让爱茶人参与互动,切磋砥砺、彼此增色。紫砂的故乡,是以“宜兴”命名的一个景色如画、美得像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不知道,究竟是紫砂的神奇,造就了人杰地灵;还是山明水秀赋予了紫砂的超脱性灵。“宜兴紫砂”,是世界上任何与之相似物质也不能替代的独有品牌,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稀有精品。紫砂本身本为陶瓷属性,但又介乎于陶、瓷特性之间,同时具备超于二者性能的包容性与独创性。紫砂除了“专业”成就——茶具事业上的成绩卓越,无可媲美;还在“副业”发展——陈设装饰、替用…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2015,(2):58
<正>4月15~16日,由江苏省宜兴市陶都经济联合会和宜兴科协联办、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协办、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承办的"首届海峡两岸三地紫砂壶艺·茶技高层学术交流论坛"在宜兴陶都陶瓷城国际陶瓷博览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均是两岸紫砂、茶界知名的专家和艺术家。共计150多名。他们都是陶瓷行业、茶叶行业从事40~60年的很有见地的专家学者。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与夫人沈邃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得主;中  相似文献   

10.
紫砂茶壶作为宜兴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其独特的原料、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造型堪称我国手工艺中的经典,文章以紫砂茶壶造型为基础,从物性和人性的角度分析紫砂茶壶,为当下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借鉴紫砂茶壶的制作法则、欣赏紫砂茶壶的独特魅力,感悟紫砂茶壶的精神内涵,提供一个新的认识途径。  相似文献   

11.
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茶叶包装设计创作思路越来越重视文化品味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尤其是茶具与茶叶包装设计的相互融合,为深化现代茶叶的包装设计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以宜兴茶叶包装为切入点,在阐述紫砂文化的"五美"渗透在宜兴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紫砂文化视角下优化宜兴茶叶包装设计的策略,为发展宜兴茶叶品牌奠定理论指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晶 《福建茶叶》2016,(4):164-165
大量经验证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打造一件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最为重要的条件,因此,延安地区的很多旅游纪念品大部分都是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解、提炼、变形从而应用的。茶产品的区域性传承之一,延安旅游纪念品中的紫砂茶壶无论是在装饰表现抑或是在造型表现上大多数上还是主要以"红色文化"作为装饰及造型背景,这也是受到相关的物质基础与客观环境所造成的。而这类最普遍的"红色"紫砂茶壶如能进一步拓宽思路,扩大销售区域,融合进更多的区域文化元素并拓宽设计思维,可打造出更多形式不一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3.
鲁瑜  胡珺 《福建茶叶》2016,(11):167-168
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陶土工艺品,紫砂茶壶直接体现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亲切适宜的紫砂茶壶设计、意境非凡的文化元素无疑是大家的心理追求。应该说,在紫砂茶壶设计中注重茶壶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感受到舒适典雅的韵味是设计者需要把握的重点。鉴于此,笔者针对紫砂茶壶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应用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与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书志 《福建茶叶》2016,(8):145-146
茶文化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器物文明,紫砂茶具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典范,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界的奇迹。紫砂茶具有着其他茶壶不具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设计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茶具应该与时俱进,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精神,设计出更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丽莉 《福建茶叶》2016,(2):135-136
紫砂茶具是历来最受推崇的饮茶器物,其造型生动、气象万千。本文围绕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艺术,对其造型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对紫砂茶具的造型设计理念给予总结,并从真善美、虚与实、形与意三个方面分析了紫砂茶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给名紫砂的宜兴壶,其形(造型)、坭、工三方面,我一概括为:造型是其美感的基础,坭料为其材质基础,而做工则是宜兴壶的技艺基础,造型与坭料的相关常识,我已在《茶世界》中讲过了,此期对做工作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宜兴壶,俗名紫砂,也称坭壶的。二十多年前,在京城或中国别的城市,我看到许多油嘴滑舌倒腾古玩的商贩,常常是满口名人字画、官窑瓷器,但当你问他有无宜兴壶时,眼神里就会流露出不屑一顾的鄙视神态。所以尽管海峡两岸先后曾对当代名家壶进行了大肆的炒作,国内许多人却还是不知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茶业》2003,(3):13
2002中国十大据《人民日报》4月25日报道:日前,由中国博物馆学会、故宫博物院、中国收藏杂志主办,上海鸿运斋协办的2002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在上海揭晓。浙江长兴的金钉子壶、茶文化壶,上海的中国皇帝书法壶,宜兴的蟋蟀壶、牧羊曲等10把紫砂  相似文献   

19.
程勉中 《中国茶叶》2001,23(1):40-41
"紫瓯烹团月,香茗涤新源."紫砂壶与茶文化不可分离.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当地产茶有着密切关系.宜兴产茶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就著称于江南一带,到了唐代,阳羡茶更是名闻华夏.紫砂壶沏茶的妙处,明代李渔曾这样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相似文献   

20.
正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居馍寄茶诗》中有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指的就是紫砂壶,可见在北宋时期紫砂壶已出现,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紫砂壶在当今社会已有了高度的发展,不仅在文人墨客中流传,也深受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喜爱。宜兴紫砂壶所用的原料是产于宜兴丁蜀的紫砂矿土,它是一种矿石,从矿源地采掘出的紫砂矿石俗称生泥,要经过风化、除杂、配料、粉碎、陈腐、练泥等一系列的加工变化才能作为制壶的原料。虽然紫砂壶在使用之前要经过开壶清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