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表明:采用小阳春造林、容器苗、药剂处理、截根栽植等栽植技术对于提高马克松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促进幼林生长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集杰 《湖南林业》2006,(11):19-19
近几年来,洞口县营造马尾松7000公顷,广泛采用切根育苗的苗木,造林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85%以上,比常规马尾松育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3.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对苗木施行切根,对提高苗木质量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通过切根,苗木茎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与冠根比达到优质苗的比值,苗木须根数量多,菌根感染率高,优质苗率达80%以上,为了尽快地推广,应用切根技术,同时还研制了手工操作苗木切根铲,该铲经过近两年生产应用验证,实用性强,效果好,适于松苗切根。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种源试验幼林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初选较好的27个种源,幼林期(4年生和6年生)在浙南龙拉和浙北桐庐的生长表现进行分析表明,目前生长最好的种为自马尾松I类产区,大多属南、中带种源区,其中桐棉种源以其生长季长和枝轮多的特性,在龙泉生长遥遥领先,且4年来未发现冻害;但在浙北上在严重,保存率不高,生长居中下水平。根据新复极差LSP检验,在I2产区的龙泉仅桐棉、信宜、古蓬、建阳和吉安5个种源生长突出,其余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在Ⅱ类产区的桐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其生长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粘土、沙土、石砾土、山脊和阳坡薄层土上以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怕水涝、不耐盐碱、喜酸性,在PH值4.5~6.5的土壤生长最好。传统常规培育的马尾松苗主根发达,1年生苗主根达30cm以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切根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苗床上分别进行了马尾松芽苗定距移栽不同切根处理,不同时间切根,不同深度切根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不切根(包括切胚根)、切根次数,以及切根时间、切根深化度等均对苗本质量和生长状况有显著性影响,以芽苗定距移栽3次切根苗木质量最优(侧根数达14.5条/株,侧根生物量1.25g/株,高径经74:1,地径0.26cm),其次是2次切根,切主、侧根时间以8月底和9月初为宜,切根深化度以8~10cm  相似文献   

8.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尾松幼林抚育的低投入方式,在龙里林场设置了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地。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林后如果抚育措施太粗放,对幼林的树高增长率有一定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节约用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与本试验点灌草覆盖相似的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抚育可采用每年全面确灌割草2次,连续进行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第一次宜在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条播切根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属深根性用材树种,常规育苗情况下,苗木主根发达,侧根稀少,裸根苗上山造林成活率低。采用切根育苗技术,在8月初切断主根,抑制主根生长,可控制苗木主根徒长和苗木高生长,防止松苗秋天抽梢,促进侧根与须根生物量成倍增加,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开县林业中心苗圃2001年至2009年来进行的马尾松大田条播切根育苗情况的分析表明,马尾松切根育苗比常规大田育苗的苗木根系发达,质量高,造林成活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集作业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采集作业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主伐强度对1年生马尾松各器官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但集材措施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傈,在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定位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理论1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自大 的影响顺序为:立地选择,种要密度,幼林施工。其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马尾松人工造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幼林施肥对马尾松幼林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整地方式则无明显影响,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友文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43-46,85
马尾松幼林整地和施肥试验表明:在三明Ⅱ类地立地条件下,施肥与不施肥的4年生林分在生长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幼林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在中上坡块状整地的林分比不整地的林分树高大26%,胸径大15%,蓄积量大15%,在中下坡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大14%、24%和45%,但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间的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中下坡和有整地的林分生物量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林分。树干生物量符合方程:W(干)=0.062(D2H)1.049;块状整地的投资效益最好,中上坡的投资效益依次为: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不整地,中下坡依次为块状整地>不整地>全面整地。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不同的整地、施肥方式的马尾松动林林分的胸径和树高进行调查,对林木进行资产评估,并对树高、胸径、资产评估值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龙岩Ⅱ类立地条件下,4年生马尾松幼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值以采取施追肥(N.P.K复合肥)、全面整地措施的林分为最大;其次为施基肥(火烧土)、块状整地的林分;采取块状整地、施追肥的林分投入最小,经济效益最好。因此,采取全面整地和施追肥的营林措施可使马尾松幼林取得最大资产评估值;块状整地和施追肥是马尾松幼林生长最快及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育苗方法,培育的马尾松苗木,在同等条件下,植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试验,旨在能指导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培育健壮的马尾松苗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造林地类型对闽楠幼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闽楠在不同类型造林地的生长规律,以为闽楠的林下套种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外松近熟林下、杉木近熟林下和采伐迹地3种不同类型的造林地,以2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套种的闽楠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于采伐迹地的;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有利于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在国外松近熟林下种植的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接种菌根对马尾松育苗和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造林清林方式和抚育方式对原有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费时费工。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进行了不同清林方式和抚育方式试验。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定植穴清林方式与带状清林、全面清林不炼山及全面清林并炼山三种方式均差异显著;1年刀抚一次的与刀抚二次、刀锄并用一次、刀锄并用两次之间差异显著。以砍3米留1米的清林方式和一年刀锄并用抚育二次,对马尾松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