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花叶心腐病的防治陈少溪,叶一伦(福建漳平市植保站,364400)近几年我市香蕉种植发展很快,面积达1500~2000亩。香蕉的新病害──花叶心腐病,是当前香蕉生产上仅次于香蕉束顶病的又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后福村、西元村等地调查,该病害间歇性发生,一...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振中 《植物检疫》2006,20(3):198-200,F0004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对外检疫性病害,世界各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本文重点阐述了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1至2013年在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展病害种类调查,共调查鉴定出为害广西香蕉的病害21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4种,细菌性病害3种,病毒病害3种,线虫类病害1种。文章对调查病害的病原及症状进行了逐一描述,为香蕉病害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谢勇 《广西植保》1997,10(1):1-3
香蕉丝核腐烂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染香蕉组培苗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新病害,近年已在广西南宁、隆安等县(市)的香蕉组培苗大棚生产基地中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冯岩  曹莉 《植物检疫》1999,13(3):26-27
香蕉花叶病(又称香蕉花叶心腐病)是我国南方香蕉生产上的一重要检疫性病害。在早些年的香蕉生产中,广东省的首要病害是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但这几年,香蕉花叶病的危害比香蕉束顶病更加严重。而在我国过去并没有香蕉花叶病的发生,只是1974广东...  相似文献   

7.
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是病毒引起的两种极其危险的香蕉病害。发生轻时,影响香蕉的产量,严重时,足以给香蕉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这两种病害均列为我区补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我区香蕉种植面积急剧增加,由70年代的5万多亩发展到1987年的26.9万多亩。但是在香蕉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检疫制度,盲目、频繁的蕉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威胁。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施保克(Sportak)浓乳剂防治香蕉采后病害药效试验秦碧霞蔡健和黄红李为杏(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南宁530007)香蕉是热带亚热带主要水果之一,但采后贮藏期的轴腐病Fusariumspp和炭疽病Coletotrichummusae严重影响香蕉的贮运保鲜...  相似文献   

10.
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是两种极其危险的香蕉病害。发生轻时,影响香蕉产量,发生严重时,给香蕉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这两种病害均列为我区补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我区香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由70年代末的50000多亩发展到1987年的269000多亩。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农民忽视了检疫,盲目调苗,致使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在我区不断扩散蔓延,阻碍了我区香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当前生产上的一  相似文献   

11.
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李鄂平陆炳片宁章全吕斌叶青(浦北县水果生产办公室535300)香蕉叶斑病是浦北县近年来香蕉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分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等三种类型为害,其中以褐缘灰斑病最为严重。流行时,常造成蕉叶枯死,果实...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香蕉的主产区,香蕉黄叶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时有发生,蕉农对这些病害非常头疼.现给广大蕉农介绍这几种病害的防除经验,供参考.1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名香蕉黄叶病、巴拿马病)1.1病原症状此病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为镰刀菌属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主要侵害香蕉维管束,使叶片变黄、凋萎、倒垂,严重时全株枯死,干枯的叶片倒垂在枯干上.纵剖假茎,维管束呈褐色条纹,横剖呈褐色斑点或斑块.  相似文献   

13.
防治香蕉黑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阿兴 《江西植保》2005,28(4):187-188
香蕉黑星病,又名黑斑病,是香蕉常见的病害,近几年来,发生日趋严重,已上升为香蕉最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大大影响香蕉果外观、品质及产量,降低其商品价值、经济效益。为了经济、有效、安全地控制香蕉黑星病的发生,我们于2004年进行防治香蕉黑星病药剂筛选试验,旨在指导蕉农科学用药提供依据。1试验条件1.1试验地点、作物试验在长泰县武安镇溪东村和兴片区香蕉园进行,试验地为平地,土壤为沙壤土,土质肥沃,排灌条件良好。香蕉品种为台蕉2号,抽蕾结果期,株高2.5m~3m,长势良好,香蕉黑星病中偏重发生。1.2防治对象香蕉黑星病1.3气象条件试验期间天气…  相似文献   

14.
由半裸镰刀病菌(Fusarium semitectum)引起的香蕉冠腐病是香蕉采后仅次于炭疽病的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果腐率达18·3%,轴腐率高达70%~100%[1]。目前,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但化学杀菌剂容易对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对消费者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所以采用非化学的方法如生物防治控制采后病害是今后香蕉保鲜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们的迫切要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8菌株是从海南儋州市香蕉园中筛选获得的一株拮抗细菌,无论是菌液处理还是无菌滤液处理,均对香蕉冠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为了分析拮抗细菌B6…  相似文献   

15.
香蕉折叶型炭疽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南宁地区香蕉产区发生了香蕉折叶型病害 ,经过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 ,并与常见的香蕉果实炭疽菌进行形态学及致病性比较 ,确诊该病是由香蕉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Curt) Arx.侵染而引起的香蕉折叶型炭疽病  相似文献   

16.
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它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流行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赖跃先 《植物医生》1997,10(6):17-17
香蕉叶斑病(banana leaf spot)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3种,是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2011,37(1)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有"不治之症"、"第一杀手"之称.在目前没有有效防治方法情况下,对病原进行快速检测与病害监控,是有效遏制病害扩散蔓延的主要手段.但是.该病原作为土传病害,专化型多,生理小种复杂,如何快速鉴别病原发生和监控病害蔓延是一个困扰多年的国际性难题.项目组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以下几个方而成果.  相似文献   

19.
闽南地区香蕉束顶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各香蕉产区均有发生,福建南部的局部地区普遍发生.据调查,一般蕉园发病率5%~8%,高的达32%,尤其是吸芽苗和老蕉园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香蕉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香蕉叶斑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发生普遍,病害流行期危害严重.被害的香蕉植株,蕉叶枯死,果实瘦小,产量损失达3—5成,影响了香蕉产量和质量.为选择较好的药剂防治,1989年,我们在广东阳江市阳东精细化工厂的协助下,应用该厂产品胶氨铜进行防治香蕉叶斑病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有:14%胶氨铜(广东阳江市阳东精细化工厂产);70%甲基托布津(日本产)和25%多菌灵(江苏镇江农药厂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