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海南省儋州市的橡胶树RRIM600品系上,采集花、叶、枝、果、根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共分离了504个组织块,获得内生真菌545株.根据形态特征对482株产生孢子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归入21个属,大部分为半知菌,共19属,其中丝孢纲真菌12属,腔孢纲真菌7属;少数为子囊菌,共2属.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茎点霉属(Phmopsis)为橡胶树5种组织中的优势属,刺盘孢属(Colletorichum)为叶片组织中的优势属,侧多隔孢属(Pleurophragmium)为根组织中的优势属.这5种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定殖率为50%~100%、分离率为0.74~1.52.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组织偏好性.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油樟内生菌资源并发现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以春季油樟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真菌,结合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多样性,筛选具有产黄酮功能菌株,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黄酮效果最佳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油樟中共分离到62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3门、7纲、14目、22科、28属、54种。其中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RF为88.71%),优势纲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RF为45.16%),优势目为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RF为37.10%),优势科为格孢菌科(Pleosporineae,RF为14.52%)、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RF为12.90%),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RF为12.90%)、附球菌属(Epicoccum,RF为11.29%)。以纲为类群单位,根组织分离的16属20种21株真菌的系统发育可分为7个类群,茎分离的13属24种30株真菌则分为2个类群,叶的8属10种11株真菌则分为3个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油樟根部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群落分布相对均匀。10株内生真菌具有产黄酮功能,5株来自根部,5株来自于茎部,隶属2门3纲5目8科9属,其中YZ-29菌株产黄酮能力相对较强。YZ-29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时间7 d、温度30℃、转速175 r/min、装液量80 mL/150 mL。综上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在油樟不同组织数量、种群及组成上存在差异,分离得到的功能性菌株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为开展内生真菌在油樟抗氧化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段中共分离获得352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5纲17目34科43属62个分类单元,不同分类单元的代表菌株中,有41株菌株能够产生分生孢子(66.13%)。其中,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频率(RF)分别为66.19%和20.45%;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和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相对频率分别为55.4%、17.61%和9.66%;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未鉴定属3、帚枝霉属(Sarocladium)、未鉴定属2、弯孢属(Curvularia)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相对频率分别为32.39%、15.06%、13.35%、5.11%、3.98%、3.41%、3.13%和2.84%,后5个属的相对频率未超过10%,其优势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坛洛镇TL2样地和锣圩镇LX样地的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群落分布较均匀。相似度系数分析显示,钦州地区大成镇2个样地(DC1、DC2)间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相似度最高(Cs=0.67)。不同采样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香蕉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是影响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广西香蕉主产区的香蕉根系样本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开展其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对了解广西香蕉与其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其内生真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168个香蕉根段中共分离获得352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5纲17目34科43属62个分类单元,不同分类单元的代表菌株中,有41株菌株能够产生分生孢子(66.13%)。其中,优势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频率(RF)分别为66.19%和20.45%;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和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相对频率分别为55.4%、17.61%和9.66%;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未鉴定属3、帚枝霉属(Sarocladium)、未鉴定属2、弯孢属(Curvularia)和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相对频率分别为32.39%、15.06%、13.35%、5.11%、3.98%、3.41%、3.13%和2.84%,后5个属的相对频率未超过10%,其优势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坛洛镇TL2样地和锣圩镇LX样地的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群落分布较均匀。相似度系数分析显示,钦州地区大成镇2个样地(DC1、DC2)间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相似度最高(Cs=0.67)。不同采样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香蕉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是影响香蕉根系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枝条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程序,从橡胶树枝条中分离到18株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分别归属于2个目,2个科,7个属,其优势菌群为无孢菌群(Mycelia Sterilia).通过温度测定,确定橡胶树内生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内生真菌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um pxysporum f.sp.cubense)和橡胶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e)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ITBB2-2对两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好.ITBBBB2-10和ITBB2-15次之,ITBB2-3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作用明显而对橡胶炭疽病菌拮抗作用不明显,其它内生真菌对两种植物病原菌无拮抗作用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济阳、茌平、曹县、郓城棉花叶、茎、铃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叶的内生真菌定植率最高。4个地区共分离出79个菌株,归属于16个属。依据内生真菌相对分离率,济阳棉叶的优势属为链格孢属(37.50%)和毛球腔菌属(37.50%),棉茎的优势属为镰刀菌属(28.55%),棉铃的优势属为中国炭疽菌属(100.00%);茌平棉叶、棉茎、棉铃的优势属均为链格孢属(57.14%、33.34%、100.00%);曹县棉叶、棉茎、棉铃优势属均为链格孢属(66.67%、100.00%、100.00%);郓城棉叶、棉茎的优势属为链格孢属(80.00%、100.00%),棉铃的优势属为黑孢子菌属(44.44%)。4个地区叶、茎、铃的Shannon-Weaver指数(H)、Evenness指数(E)、Margalet丰富度指数(R)高低顺序不一致。各地棉花叶、茎、铃的内生真菌相似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本研究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gyrB,rpoB, ITS, 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2个栽培品种(系)和5个野生种无性系的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到细菌589株、放线菌34株和真菌46株;细菌中固氮菌有41株,溶磷菌有98株,解钾菌有52株,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分别有44株和35株。内生细菌分属21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为优势属;内生真菌分属于枝顶孢属、链格孢属、曲霉属、镰刀菌属、枝孢属等17个属,而放线菌仅为链霉菌属。具有潜在植物益生功能的菌株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及泛菌属。本研究显示甘蔗栽培品种(系)和野生种无性系均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栽培品种(系)所含内生菌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高于野生种无性系;12个栽培品种(系)间所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通过初步的功能鉴定,筛选出一些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微生物,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胡椒科的胡椒、假蒟、蒌叶3种植物叶、枝条(茎)、根、花和果实共1624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1648个内生菌株,包括内生细菌81株,内生真菌1567株。其中,内生真菌分属于9目、10科、20个属,主要归属于半知菌类和子囊菌门。结果表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为5种组织中的优势属,于叶片、茎及果中最多;炭角菌(Xylaria spp.)在叶片、茎及果实中仅次于刺盘孢属的优势属;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为花轴及根的优势属;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只在叶片中分离到;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p.)仅在茎部组织中分离到;青霉属(Penicillium sp.)只在根组织中分离到。3种植物的不同组织中定殖率最低的为蒌叶根,仅25.00%;最高的为假蒟叶,高达96.23%。胡椒的分离率以茎最高,为1.3681,蒌叶、假蒟均以叶最高,分别为1.1667和1.5112。5种组织中多样性指数为叶、茎最高,花轴与根相似性最小,叶片与果相似性最大;3种植物中,胡椒与假蒟的相似性大于与蒌叶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5个属以上的类群,其中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为优势属。仅轮层炭壳属广泛存在于华石斛根、茎、叶中,其余类群皆存在一定的组织偏好性,其中18个类群只在一种组织中分布。叶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60.33%。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以PDA和华石斛粉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12种,各占总分离类群的48%。12属36个菌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抑菌生物活性最强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和蓝状菌属(Talaromyces)1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强抑菌生物活性。这为华石斛内生菌资源的深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创制农用杀菌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采自中国海南和泰国的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 Hook.f)树皮样品中分离得到213株内生真菌,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对其中142株进行初步的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分属34个属,未知属37株。其中,采自海南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13属,未知属13株;采自泰国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27属,未知属24株,表明不同地区的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差异。海南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根霉属(Rhizopus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泰国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 spp.)和毛霉属(Mucor spp.)。  相似文献   

11.
海南橡胶树丛枝菌根真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秀兵  李增平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806-1812
从海南11个市/县的21个橡胶种植园采集的24份橡胶根际土样中,初步鉴定出分属于5个属的31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有16种,已确定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0种,已确定5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种,已确定种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 1种,为确定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2种,已确定1种。对13种已确定种进行了形态描述。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是海南橡胶树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分离频率最高属,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是分离频率最高种。  相似文献   

12.
以同一株橡胶树的枝条和叶片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组织表面消毒方法,在加入3种不同细菌生长抑制剂的PDA培养基中培养橡胶树内生真菌。结果表明,在加入Rifamicin 15 mg/L的PDA培养基中,运用M2培养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大豆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不同地点采集大豆,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经过两次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从大豆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37株内生细菌,其中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初步鉴定2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4.
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及根际细菌与水稻品种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稻品种特性的关系,2008年7月从5个品种水稻茎部和根际土分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并进行脂肪酸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细菌有13个种,隶属于9个属,根际细菌有13个种,隶属于10属,两群落的优势菌均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品种为样本,以根际细菌、内生细菌和水稻生物学特征参数为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与水稻穗粒数、千粒重、亩产存在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