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陆地棉棉铃发育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棉铃为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内含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在棉铃发育方面,首先提出棉纤维和种仁干重的增长变化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纤维素的沉积量与铃龄呈指数函数关系;阐明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合成、运输和分配上的“库”“源”关系;提出了纤维素与种仁内脂肪的形成和积累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新论点。本研究在揭示棉铃发育机理的同时,同步研究了气温、耕作栽培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揭示了花铃期高温和秋季低温对棉铃发育的负效应,阐明了采用两膜栽培可提高铃重、增加产量的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2.
高品质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常规种科棉4号为供试品种(常规品质棉苏棉[1]5为对照),于2004-2005年测定棉铃的发育性状。结果表明,高品质棉与常规品质棉明显不同,前者铃较长、铃体积大、铃重高,棉铃最大直径与后者相似。科棉3号以花后10 d内铃长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以花后10 d、21~30 d快于常规品质棉;高品质棉铃最大直径的增长持续期短于常规品质棉,且花后10 d内增长慢;高品质棉在花后20 d内铃体积的增大高于常规品质棉,尤其以花后11~20 d增长更快;科棉3号在开花后10 d后铃重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表现在开花后20 d前快于常规品质棉。说明以铃长为重要指标进行高品质类型棉花品种选育、以棉铃体积和铃重提高为载体进行高产优质栽培调节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棉铃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多元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 3 0个陆地棉杂交组合棉铃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铃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 1 )陆地棉品种间 F1的棉铃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单铃重、单铃种子数、铃容重和结子效率的竞争优势较大 ,分别为 2 5. 70 %、 1 7. 58%、 1 6 . 6 9%和- 1 3 .6 1 % ,而中亲优势以单铃种子数、结子效率、单铃重和铃容重居前 ,分别为 1 1 .93 %、7.73 %、5.1 4%和 - 1 0 .56 %。 ( 2 )铃容重、铃体积和单铃种子数的偏相关系数为达极显著水平 ,在竞争优势和中亲优势中 ,三性状的合计相对决定度分别占总决定度的 6 9.0 6 %和 71 .0 7%。 ( 3 )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找出了影响铃重杂种优势的三个主要性状 ,按其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铃容重 >铃体积 >单铃种子数。单铃种子数通过铃容重和铃体积对铃重的间接效应较大 ,故其净效应居首位。 ( 4 )根据灰色关联度排序 ,对铃重杂种优势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单铃种子数的杂种优势 ,其它影响较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子效率 >铃容重 >铃体积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102棉铃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转基因抗虫杂交棉102增产的主要原因为铃重提高。单铃籽棉重的提高是纤维和种子的同步增加,一是纤维干重的提高,1997~1998两年平均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铃纤维干重最大值为2.22g,比常规棉1.90g增加16.84%;二是种子干重的增加,两年平均杂交棉单铃种子重为2.53g比常规棉2.23g增加13.45%。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即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干物质,铃壳干重、铃壳内全N含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到最大值后下降速度快。转基因抗虫杂文棉光合产物积累多,营养物质运转快,实现了“源”“库”“流”三者协调同步,这是杂交棉铃重提高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种间杂交与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6个种间杂交种质系作母本,4个陆地棉常规品种作共同父本,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两种类型的组合24个,分析了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子、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大,其次是单株铃数,而其余产量性状的优势表现较弱。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亦较大。陆瑟海种质系×陆地棉的子、皮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综合性较突出,均达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结果也表明,(陆瑟海种质系×陆地棉)组合间的变异主要受基因控制,多数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亲本GCA和组合SCA差异。 相似文献
6.
7.
8.
9.
辽河流域棉区棉铃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辽棉19号和较早引进的抗虫棉品种AC-33B为试验材料,通过花后连续取样,则定棉铃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干物质累积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干物质累积速率和分配比例,形成模拟模型。研究结论认为,两个品种在棉铃干物质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例上呈现相似的规律。除AC-33B的纤维发育模型外,各指标的发育都符合“S”型曲线。铃壳干物质累积量先期较多,累积速率在第16天左右达到高峰,分配比例在前期占有绝对优势,之后迅速下降。棉子和纤维的干物质累积量后期增长幅度较大,累积速率波动较大,分配比例呈较平稳上升趋势,最终干物质所占比例排序为棉子>纤维>铃壳。 相似文献
10.
11.
彩色棉棉铃生长发育动态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泗棉3号为对照,研究了棕、绿彩色棉棉铃生长发育动态,探索彩色棉棉铃发育的特点。1 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地进行。供试棉花品种棕彩选 1 号、绿彩选 1 号引自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对照泗棉 3 号。4 月 8 日播种,5月13 日移栽,株距 40 cm,行距 70 cm,其它管理及施肥水平同常规高产棉田。于盛花期 7 月20-25日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棉株倒 3 果枝2、3节位挂牌标记当日花,每隔 5 d取样一次,共取样9次,棉铃体积测定方法采用排水法,纤维长度测定采用流水冲洗法。pH值的测定:取各生长阶段棉铃纤维,放在吸水纸上,吸… 相似文献
12.
13.
海岛棉棉铃发育过程中糖与纤维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主栽海岛棉品种新海21提高系和新海28(YX-193和XH-28)为材料,在南疆膜下滴灌条件下于2006和2007年对海岛棉棉铃发育过程中糖与纤维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铃龄的增长,铃壳、种子和纤维中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自花后快速上升,21~28 d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吐絮期降至最低;纤维素于花后14 d左右开始大量合成,含量至吐絮期达最大值;纤维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铃龄增加不断减小。棉铃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及转移率表现为纤维>种子>铃壳。YX-193铃壳、种子两种糖的转移率较XH-28略高,说明它“装载”和“转运”能力强,有利于纤维发育。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植株、果枝与棉铃的全息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方法,以衣指、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5个指标为依据,对陆地棉苏棉1号植株、果枝与棉铃不同部位的对应相似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果枝的内中围与植株的中下部生物学特征相似程度较大,果枝外围与植株顶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和顶部分别与棉株的下部和上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中部、顶部分别与果枝的内围、中围、外围相以程度较大。最后结论:果枝、棉铃是反映棉株整体的全息胚;而棉铃也是反映果枝的全息胚。本研究为生物全息律的定量实验分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控释氮肥对不同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设计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50%普通尿素+5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和棉花控释专用肥基施3种控释氮肥处理,以100%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控释氮肥处理对棉花(鲁棉研28号)不同结铃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对棉株3~5果节和中上部果枝的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影响显著,呈现出铃重增加、衣分降低的趋势,而对其他部位棉铃素质及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控释氮肥处理显著增大了纤维马克隆值,增加了纤维比强度,提高了纤维成熟度,但对纤维长度影响不显著.3个控施氮肥处理以100%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处理和棉花控释专用肥基施处理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延缓剂DPC对棉铃内源激素水平和棉铃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 DPC 促进陆地棉品种棉铃发育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1.棉铃发育初期 DPC 提高了幼铃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含量。2.棉铃体积增大期 DPC 处理的棉铃具有较高的转化酶活性和较低的蔗糖水平,促进了同化产物的积累。3.DPC 处理提高了棉铃发育后期的乙烯释放量,促进了棉铃的成熟开裂,最终提高了铃 相似文献
17.
棉花铃病发生关键因子及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定点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表明,棉花铃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是8月份降雨量,当月雨量180mm以上,其中连续5天日平均雨量达到或超过10mm,铃病发生严重、并出现明显的烂铃高峰,其病铃一般占总烂铃60%以上。综合南北棉区4个试验点的1980~1993年历年棉铃发病率与当年7、8、9三个月降雨量、雨日、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即Y=0.08971x+5.2797(x为8月份雨量),应用这一模型,根据当年8月份的天气预报及结合本地棉花长势,可以预报当年棉花铃病发生轻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