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制种实践中,恢复系402,298, 191的播始历期随秧龄的延长而延长.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3~6叶期移栽,播始历期无明显变化;从7叶期开始,每推迟1叶移栽,播始历期延长2~3 d;当恢复系402,298移栽叶龄增至9叶,191增至10叶时,播始历期大幅缩短,且出现早穗.因此,在制种中父本移栽叶龄与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香A、金23A、R402、R974、R80、新恢207、R647等7个亲本的生育特性。在3月27日至6月26日期间分期播种,各亲本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各亲本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秧龄、播种量、激素、肥料、上水时期等5个因素,每因素3-6个水平不等,正交法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激素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最大,秧龄和播量有一定影响,肥料和上水时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秧苗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 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秧苗密度降低或施氮量增加,均降低出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加快秧苗的出叶,且秧苗密度的效应更显著;2)高密度或低氮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随着秧龄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在高氮或低密度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在播种后27 d(7叶期)内呈增加趋势,之后进入分蘖衰减期;3)施氮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单株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植株含氮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4)秧苗密度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单株干质量的增加均有负效应,并比氮效应明显;对植株含氮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对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亲本混播机械化制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种子混合播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收获的种子区分杂交种和父本种的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之。综述了杂交水稻父母本混播制种的研究动态,提出选育大、小粒型亲本,实行父母本机械混播混收全程机械化制种,通过物理方法筛选分离杂交种子与父本种子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籼型水稻生长发育实效积温的确定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25年的水稻生育期苗情观测和大量的栽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认为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实效上限温度值为26℃,>12℃<26℃之间温度值的和为实效积温.每一个水稻品种都对应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实效积温值,并且相关性密切,与其建立的数学模型对预测水稻生长发育的进度,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和杂交水稻制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可以作为新品种异地引种的主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9,(5):19-21
以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为材料,比较了6种育秧基质条件下秧龄16 d时的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的成秧率和盘结力较高,并且秧苗的地上部形态优于其他基质。最长不定根长度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g壮秧剂混合基质最长,其他根系性状以万年翠基质为优。综合出苗率、成秧率、盘结力、秧苗地上部形态和根系性状等方面,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培育的秧苗素质更好。  相似文献   

8.
播前化学药剂处理对制种亲本抽穗期的影响Effectsofchemicaltreatmenttoseedsontheheadingtimeofhybridriceparentallines马国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亲本抗瘟性对杂交水稻组合抗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三系不育系与4个抗瘟性不同的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杂交稻组合,对其进行病圃穗颈瘟鉴定,并用60个来自四川和重庆主栽品种的稻瘟病菌ZA、ZB群菌株进行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与其相应恢复系的抗瘟性密切相关,恢复系的抗瘟性越强,其所配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也越强。不育系的抗瘟性差异对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有一定影响,说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抗瘟性的共同影响。由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不育系都感稻瘟病,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主要受恢复系的抗瘟性影响。因此,目前为提高杂交稻抗瘟性,育种上应以提高恢复系抗瘟性为重点。同时,利用恢复系抗瘟性的变化动态可以间接监测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个亲本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时其生育期变化的研究,发现Ⅱ-32A、B,博A、B和珍汕97A、B低温干燥冷库贮藏比普通仓库贮藏的生育期延长,抽穗整齐度差,而不同贮藏方法对其余亲本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7,(2):38-42
以杂交晚稻品种H优518和盛泰优9712为材料,于2014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进行了机插水稻秧龄弹性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秧龄条件下机插水稻的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以确定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范围,为实现机插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秧龄过长,机插水稻的秧苗素质变差;随着秧龄延长,机插质量变差,各生育时期的叶龄数增加,分蘖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减小,干物质积累量也逐渐减少,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降低,产量也降低。在本研究设置的25~37 d秧龄范围内,两参试品种均以25 d秧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调花宝对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抽穗开花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1998-2000年对调花宝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育系孕穗期或破口期,恢复系幼穗分化Ⅶ期施用调花宝,能提早抽穗,提早花时,延长不育系开颖时间,提高柱头外露率;在制种大田施用。可调节父母本花期,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盐恢888为父本,盐161S、盐220S、盐221S为母本,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母本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栽插密度、母本以及两者的互作效应都对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表现为增加趋势.栽插密度对不同母本制种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盐161S、盐221S在中密度处理下制种产量最高,盐220S在高密度处理下制种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结实率与制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秧龄移栽对优质杂交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5):66-70
在大田条件下以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移栽对优质杂交晚稻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期延长,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大田生育期缩短;随着秧龄期延长,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25 d秧龄移栽的处理产量最高,长秧龄(35 d)移栽的处理产量最低;此外,25 d秧龄移栽的处理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蒸煮品质好。为实现优质高产,桃优香占的适宜秧龄为25~30 d,隆晶优1号的适宜秧龄为20~25 d。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673的亲本Ⅱ-32A和福恢673为材料,以久保田6行步行式插秧机为插秧机械,设置每公顷用种量15.0,22.5和30.0 kg 3个处理,以人工移栽母本每公顷用种量22.5 kg为对照,研究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的效果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久保田行走式插秧机可以实现有序插秧,能满足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机插母本分蘖速率加快,单丛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穗率降低;机插对母本生育期影响较小,但抽穗比手插集中;每公顷用种量22.5和30.0 kg机插处理每平方米穗粒数与手插对照相当,但结实率增加,产量增加;母本机插在育秧和插秧2个方面合计比手插节约成本863.75~1 027.85元/hm2。母本机插可实现杂交稻制种高效、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0.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甬优538、甬优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多效唑水育秧(T1)、重多效唑水育秧(T2)和轻多效唑旱育秧(T3)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超秧龄机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苗高、生物量受到抑制,成秧率变高,漏秧率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机插后2个品种的抽穗期均推迟,甬优538 T2、T3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甬优9号T2、T3处理的产量低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18.
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栽配套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本两段育长龄壮秧父母本同时移栽制种技术是1期父本制种技术的发展。实施这项技术,减少1次整田,省工节本,易操作;父本群体生长发育整齐稳定,有利于播差期安排和花期相遇;父本有效分蘖期长,单株分蘖和有效穗多,花期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制种高产稳产。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杂交粳稻成为诸暨市单季晚稻主栽品种的实际,开展了杂交粳稻强化栽培不同秧龄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粳稻强化栽培高产移栽秧龄以15~20天为佳,超过25天要明显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