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立地指数7和10建立了林木胸径和冠幅、胸径与林龄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林木的合理营养空间,进而确定出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密度越大立地越好的样地,需要开始间伐的年龄越早。当落叶松达到30年左右的树龄时,林分合理密度为800株/hm2~1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
3.
4.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壤厚度、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存在严重旱化的事实 ,提出了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肥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土层土壤水肥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土壤的水肥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层土壤含水量均经历了升高一降低一再升高的变化历程;林地存在土壤酸化、地力衰退现象。研究结果还发现,随林木成熟期的接近,林地速效氮含量整体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经营密度,多用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确定。我们从1973年开始就试图用固定标准地复查实测的方法研究人工林的经营密度,并与用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编制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承德地区林业 相似文献
7.
8.
9.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正面临大面积采伐更新的问题,其采伐迹地更新树种选择严重影响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本文以塞罕坝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更新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更新树种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对比树种(云杉、樟子松、桦树),并且4年内保存率也均高于对比树种,因此,根据一、二代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可以确定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应优先选择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种方法研制地位指数表的比较研究认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用解析木资料,标准差调整法编制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最为适宜,并用该方法编制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160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使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单分子曲线以及严格舒马克曲线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拟合出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理论方程均适合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过程,但是理查德方程拟合精度最高,与林木实际生长情况最符合,它拟合得到的决定系数均在0.998以上;其次是逻辑斯蒂方程,得到的决定系数在0.988以上。因此,建议在以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模型的研究中使用理查德方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塞罕坝地区3.5万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从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方面,系统研究和总结了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可供选择树种,探索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对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迹地更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其核心问题是适地适树问题,特别是选树适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大部分地区,华北落叶松一代林的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均明显优于其他乔木树种。在华北落叶松一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进行连作,尽管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供试乔木树种,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衰退的问题。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代林的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造林,首选树种仍为华北落叶松,但第三代人工林是否还可以将其作为首选,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8月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1560头,隶属6纲22目。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膜翅目和啮目为优势类群,蜘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通过4块样地对比可得出:天然次生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落叶松人工林,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类群数和个体数也随之减少;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有比较高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两类林分在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分布上有较大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移植容器苗培育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塞罕坝林区华北落叶松移植容器育苗提供适宜的基质配比方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乡林场苗圃内,以阔叶腐殖土、草炭土、牲畜粪肥、黄土等做基质原材料,对其7种配比的育苗结果进行了筛选。通过多重比较,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华北落叶松移植容器苗的地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苗高、茎根比、鲜重和干重之间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塞罕坝林区培育华北落叶松移植容器苗,基质配比以阔叶腐殖土60%、猪羊厮肥30%、过磷酸钙8%、硫酸亚铁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伐抚育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土壤层的物理性质变化情况。选取指标主要包括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下土壤容重持续下降,其中0-10cm处的土壤容重相比未伐林分分别下降3.2%、5.2%、5.7%;lO-20cm处分别下降1.6%、1.6%、3.9%;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总孑L隙度等指标也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对研究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间伐抚育对落叶松林土壤层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变化影响显著,对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孑L隙度的变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