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丽水是浙江省三个油茶基地重点县之一,与清田樟村相连成片,素有“浙南油库”之称。但目前油茶单产低而不稳,平均亩产茶油3公斤左右,主要原因是品种混杂。为此,我们于1983年,在油茶无性系鉴定的基础上,选出14个具有一定遗传增益的优良无性系,在丽水市林场南山林区进行了嫁接换种试验。经过5年观察和两年连续测产分析,平均亩产茶油6.6公斤,比对照高104.7%。初步看出,用优良无性系嫁接换种改造低产林方法简易,增产幅度大,是改造低产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简讯     
湖南省德字村从该省林科所引进53个无性系油茶品种,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600株10~30年生油茶树进行换冠嫁接。方法是在油茶树一米高的立地砧木上,嫁接油茶接穗,愈合后检查测定,换冠嫁接的油茶株株成活,新枝长达30~40cm。这种换冠  相似文献   

3.
【目的】完善油茶高接换种方法,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0年生低产油茶树体为砧木,以‘华鑫’半木质化新梢为接穗,分别采用插皮接和撕皮接2种嫁接方法进行高接换种。于嫁接当年的7、8、10月及次年的4、6、7月对嫁接后树体嫁接芽的成活率及生长量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油茶采用插皮接的嫁接成活率为92.4%,比撕皮接成活率高0.63个百分点。油茶嫁接当年7月,插皮接的枝条长度和分枝数量分别比撕皮接高58.93%和90.00%,差异显著(P <0.05);嫁接当年8月,插皮接的枝条长度和分枝数量分别比撕皮接增加了169.86%、200.00%,差异极显著(P <0.01);嫁接当年10月,插皮接的枝条长度、嫁接枝条基部直径和分枝数量分别比撕皮接高208.85%、57.69%和258.33%,差异极显著(P <0.01);次年7月,插皮接的枝条长度、嫁接枝条基部直径和分枝数量分别比撕皮接高188.85%、114.07%和115.99%,差异极显著(P <0.01)。采用插皮接高接换种第2年,部分油茶树体开花结果,比撕皮接提前1 a获得收益,且...  相似文献   

4.
常山、青田等油茶老产区,许多油茶林因树令过大,长势衰老,品种低劣,而致产量很低。单常山县十五万亩老油茶林中就有五万亩产量很低,急待更新。对于低产油茶老林的更新改造,部分产区采用林内予植实生苗和小苗嫁接等方法进行换种,都因费时  相似文献   

5.
油茶芽苗接是以油茶芽苗为砧木用优树作接穗嫁接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繁殖苗木速度快、工效高、成活好、生长正常。造林后两年开花结果,三年就有收益。如我所1983年2月营造的10亩珠山红花良种油茶芽苗砧苗幼林,1986年(3年生)10月实收鲜果615公斤,  相似文献   

6.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嫁接换种、施肥措施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试验表明,低产油茶嫁接换种后,头3年平均鲜果产量可达1692.3kg/hm2·a,比对照增产81.40%~132.8%,而且产量稳定,逐年上升;施用尿素、猪栏肥、钙镁磷肥的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98.80%、65.70%和55.47%。试验认为,嫁接换种、增加施肥投入及松土除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凌云县采取常规技术综合改造、嫁接换冠改造和老残林更新改造等技术措施,努力实施油茶眠产林改造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21018.5亩,占任务的100.09%。 凌云县有油茶林17.5万亩,是广西的油茶基地县之一。油茶在该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93年,凌云县被列入全国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二期项目实施县,下达任务为21万亩(含第一期新增任务6000亩)。为此,该县成立了油茶低产林  相似文献   

8.
"去年家里53亩油茶全部挂满了沉甸甸的油茶籽,家里采摘人手不够,我还请了五六名亲朋好友过来帮忙,摘了7万多公斤茶籽,打了400多公斤茶油,收入3万多元。"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芭溪村村民谢卫星开心地对笔者说道,"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亩的油茶山,这两年搞了油茶低改,换了新品种,1亩山最少能产5公斤油,每亩收入400元。油茶低改确实搞得  相似文献   

9.
“去年家里53亩油茶全部挂满了沉甸甸的油茶籽,家里采摘人手不够,我还请了五六名亲朋好友过来帮忙,摘了7万多公斤茶籽,打了400多公斤茶油,收入3万多元。”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芭溪村村民谢卫星开心地对笔者说道,“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亩的油茶山,这两年搞了油茶低改,换了新品种,1亩山最少能产5公斤油,每亩收入400元。油茶低改确实搞得好,政府办了件好事。”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油茶大树通过嫁接换冠能够快速地改良品种,利用油茶大树截干(或截枝)后重新长出的萌条进行嫁接,克服了油茶因树龄过大不适宜采用改良拉皮接和撕皮嵌接这两种常规嫁接方法的问题,利用油茶萌条进行嫁接换冠,对青壮年油茶树和中老龄油茶树都适用,且此方法操作便捷简单,一次嫁接不活还可以多次补接,有效提高油茶嫁接植株成活率。提出了油茶大树萌条嫁接的主要步骤包括:截干(或截枝)培萌、削砧削穗、嫁接、保湿遮阴和嫁接后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云油茶9号"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穗处理、遮阴材料和砧木径粗对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新梢发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原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采用切接法,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嫁接,以棕皮作为遮阴材料,选取砧木嫁接口径粗3.01-5.00cm的砧木部位,接穗用清水随泡随用处理,其嫁接成活率最高,新梢生长量及发枝量也较大,是适宜云南省广南县油茶高接换种推广应用的最佳方案。该研究结果为高原山区油茶高接换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 1978年6月我们在建立油茶采穗圃时,分析了各地油茶多种嫁接法的利弊,自行设计了一种油茶断砧拉皮接,并以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嵌合枝接与皮下枝接作对照。初步看出该嫁接法具有成活率高、接口愈合良好、不易“烂桩”、生长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油茶改接换种和老林更新的一种较好的嫁接方法。 1979年6月我们在进行优株嫁接鉴定时,再次采用拉皮接法,嫁接4亩,576穗,到8月4日检查成活571穗,成活率高达99.13%。其中有209穗已萌出新梢,一般长7厘米,个另0达15厘米。同年6月底7月初,常山县林业局与县林学会举办油茶嫁接比赛,到会选手23名,所用方法有切接、切腹接、枝腹接、皮下枝接、嵌合枝接、插皮接、拉皮接和缝接法等。8种嫁接方法中,以拉皮接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影响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油茶高接换冠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研究了嫁接方法、接穗品种、砧木粗度、留截高度和嫁接方位等因素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因素对油茶枯桩程度影响极显著。其中,采用插皮腹接、砧木直径2~6 cm枯桩程度最低;采用‘华硕’和‘湘林XLJ14’其枯桩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品种;留截高度越低枯桩程度越低;嫁接方位在外侧枯桩程度最低。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截高度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嫁接方法、砧木直径和嫁接品种;而嫁接方位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油茶高接换优嫁接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赣县油茶低改从 1990年开始就推广油茶高接换优嫁接技术 ,经多年实践 ,沙地、五云、茅店等乡 (镇 )的群众把油茶嫁接技术归结为“过三关七字诀”。即“过好“选择关、接合关、管护关” ,做到“准、光、平、湿、快、紧、严”。1 过好选择关 ,做到一个“准”字1.1 嫁接时间要选准以 5月底至 6月初当年新梢达半木质化程度时为最佳嫁接时间。过早接穗太嫩不耐高温易萎蔫而死 ,过迟接穗完全木质化 ,细胞分裂能力差 ,切口难愈合。1.2 换冠茶树要选准油茶高接换优嫁接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15.
嫁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油茶低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品种类型混杂、良莠不齐是主要原因之一。据1977年油茶良种普查统计,70%的产量来自30%的植株,而70%的植株,只有30%的产量,可见低产劣株所占比例相当大。为此,我们于1983年在油茶无性系鉴定的基础上,选出14个具有一定遗传增益的优良无性系,在丽水市南山林区进行了嫁接换种试验和无性系区域试验,试图通过嫁接换种,改变油茶低产面貌,提高油茶单产;筛选出适合于丽水地区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芽苗砧嫁接的油茶苗,采用小面积密植造林(960株/亩);苗期整形,造林第二年摘去顶茅;采用多个优良无性系成行配置等措施可获得早实丰产。嫁接苗砧木采用普通油茶比攸县油茶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历时8年(1982—1990),采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快速繁殖在我所开展油茶优株无性系测定研究,从全区55个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桂无1号等六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经连续4年测产和各项经济性状测定分析,各项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全国高产无性系先进水平,每公顷年均产油644.42公斤以上,最高达868.62公斤,比一般油茶每公顷产油量增产4—5倍,比参试无性系平均产油量高109%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激素处理油茶接穗后进行高接换冠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和促进新梢生长的方法。【方法】以海南本地实生油茶苗造林的8年生油茶树为砧木,选用3种外源激素(NAA、IAA、GA3)的3种质量浓度(50、150、250 mg/L)和3种处理方式(速蘸1~2 s、接后喷施、浸泡15 min),采用正交设计L_9(3~4)进行高接换冠试验,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嫁接后调查接口愈伤组织形成率、嫁接成活率、接穗抽梢率和枝条生长量,并测定新梢叶片的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3种外源激素对油茶的嫁接均有促进作用,不同外源激素的最适浓度不同,最优处理为50 mg/L NAA速蘸接穗。在最优处理中,嫁接40 d时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7.89%,比对照高10.11百分点;嫁接成活率为97.78%,比对照高12.22百分点;抽梢率为92.22%,比对照高26.67百分点。枝条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嫁接60 d时的枝条长度为12.51 cm,粗度为3.30 mm,嫁接120 d时的枝条长度为64.56 cm,粗度为6.35 mm。使用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的接穗进行嫁接能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提高SOD、POD、CAT的活性,说明在进行油茶高接换冠时使用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接穗可以提高新梢叶片的生理抗性,为枝条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结论】在进行海南油茶的高接换冠时,使用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接穗,可加快接口愈伤组织形成,提高嫁接成活率,促进接穗萌芽和枝条生长,但在选择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接穗辅助嫁接时,需要控制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所于1975年开始营建杉、檫、松、油茶等林木种子园200亩,现已嫁接杉木种子园65亩,3200株.1976年嫁接的植株生长良好,平均树高198厘米,地径4厘米,最高的258厘米,地径5厘米,有40%以上的植株开花结实.1977年嫁接的当年植株平均高117厘米,正冠率达85%,比1976年嫁接的提高6.2%.  相似文献   

20.
种子园1978年开始筹建,1982年已完成包括53个树种的1500亩定植任务。1983年起,对部份树种进行了嫁接,至1985年底已嫁接617亩。由于正确选择嫁接时间和方法,加上接后精心管理,大都生长良好,少数单株已开花结实。预计嫁接比未嫁接的将提前10年左右得到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