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由于水稻抛秧栽培避 过或缩短早、晚稻秧田遇 第一、三代三化 螟卵的机会,致使第一、三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第二、四代三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抛秧地区秧田和本田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次数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2.
安义县历年三化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的发生数量近年来在我县呈上升趋势 ,尤其水稻混栽区、双季稻地区发生数量大 ,为害严重。一些地方虽然花了大量劳力、农药 ,却收效不大 ,产量损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特点认识不足 ,有效防治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本文仅就我县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谈一点初浅看法。1 三经螟历年发生特点及影响因 素分析1 .1 三化螟历年发生特点三化螟在我县常年发生四代 ,通常年份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 ,四代造成白穗 ,根据历年资料分析 ,我县三化螟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年份有1 959年、1 963年、1 964年。到 1 965年 ,第四代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
简析三化螟灾变规律及其综合治理对策陈玉托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广州510500)三化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发生4代,南部地区发生5代,以一、三代为害早、晚稻苗期和二、四、五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期为主。苗期受害造成水稻枯心苗,中期...  相似文献   

4.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9,12(2):31-31
水稻三化螟是邕宁县水稻害虫之一,其第二、四代分别为早、晚稻的主害代。本县1998年三化螟发生程度,早稻属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0.7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3%,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43.6万kg;晚稻属轻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713h...  相似文献   

5.
全裕祥 《广西植保》2000,13(4):29-30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6.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8个处理,对旱育中稻三化螟主害代(3代)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得出杀虫单、抗虫灵、杀虫双是防治3代三化螟的理想药剂,成本低,相对防效分别为90.4%、81.7%,80.0%,必杀螟适宜在发蛾高峰期喷药,相对防效为81.3%。  相似文献   

8.
1963年在湖南沅江及南县选择隣近的种植制不同的五个生产大队,調查对比、分析耕作栽培措施及其他生态因素,与三化螟种羣数量消长及为害程度的关系,探索最經济有效的稻螟防治策略和综合措施。各对比点結果一致証明,在同一地区相距不远的大队間,三化螟发生基数大小的悬殊差別,是决定当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輕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适当的面积(大队)上結合耕作栽培措施相当彻底地消灭三化螟越冬幼虫,不仅可控制第一、二代的为害,且对压低第三、四代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也有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结合夏收灭茬連續压低虫源,更可加強对后期螟害的控制。螟害程度决定于水稻最易受害生育期与稻螟盛发期配合的程度和螟虫发生数量的綜合影响。因此,在农业防治方面,結合耕作栽培措施压低虫源及調节水稻生育期并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均应尽可能的利用。扩种双季稻对三化螟的发生为害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在湘北滨湖稻区的情况下,可以結合双季稻的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作为控制螟害的一項措施。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中稻早栽既可避免第三代三化螟的为害,且可促使第二、三代三化螟更多地集中在小面积的迟中稻或单季晚稻上,有利于集中施药歼灭。稻螟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結合重点药治。在种植制复杂的稻区建議采取結合耕作栽培連續压低虫源、調节水稻生育期及恶化螟虫生活条件的各項措施并药治二代桥梁田,对三、四代进行重点药治。  相似文献   

9.
杀虫双是一种内吸性的高效低毒新杀虫剂。1981年笔者在赣县茅店公社用25%杀虫双水剂对三化螟、稻蓟马、粘虫等稻虫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方法(一)不同施药量试验:防治三化螟分别在三代发生期(防晚稻枯心)和四代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余乾能 《植物保护》1965,3(4):126-126
药剂治螟,是当前防治螟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药剂治螟应以毒杀蚁螟为主,结合苗情进行施药,并应“狠抓一、三代,挑治二、四代”的防治策略,抚州平原地区的资料表明:近年来由于狠抓了第三代的三化螟防治,不但大大减轻了当代的为害,而且使第四代的发生量直线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与第三代防治好坏有关)。第四代发生量减少了,防治面积  相似文献   

11.
《湖北植保》2005,(3):7-7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2~3cm)80~100个时,使用2.5%绿色三氟3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0g、25%扑虱灵35g等药对水5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0根,中晚稻20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对水50~60kg喷雾1次即可。或用杀虫双+Bt防治。三化螟2代7月上中旬3代8月中下旬三化螟每667m2卵量达100块以…  相似文献   

12.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13.
潘启英  孙锡莨 《植物保护》1965,3(4):128-128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种植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晚稻面积有很大扩展。单、双晚稻由于陆续插秧,有于三化螟繁殖为害。迟栽晚稻的分蘖期常与第三代三化螟盛孵期相遇,枯心最为严重。稻苗主茎受害后,再生的分蘖常常莠而不突,产量损失很大。自1955年开始,我所用6%可湿性六六六对晚稻枯心进行多次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技术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Cnaph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国稻区重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分布很广,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普遍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江西年发生五代为主,常年以第二代(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孕穗——抽穗期为重,少数年份第四、五代也能大发生。水稻受害后,表现千粒重降低,空壳率增加,损失很大。但其受害经济阈值问题的系统论述,目前报道尚少,各地防治指标也不完全一致,一般都把百丛  相似文献   

15.
防治水稻螟虫效果欠佳的原因所在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秦前淦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作为水稻的主要害虫,田间基数是越来越大,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去年在水稻主产区,第1代M化螟、第3、4代三化螟分别对早、中、晚稻都造成了较重的危害,特别是第3。...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三化螟种群消长因子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襄樊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年份三化螟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1代为害苗期,2、3代则主要造成枯心、白穗,直接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因素以及防治技术的变更,三化螟继70年代之后再次回升成为水稻主要害...  相似文献   

17.
三化螟是铜仁市低海拔地区为害最重的螟虫种类,主害代第3代发生为害时,常因防治不力,造成白穗、枯心,直接威胁水稻生产,损失惨重。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三化螟的为害,本文对3代三化螟发生期进行预测,并验证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害虫很多,下面重点介绍水稻“三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1水稻螟虫   近几年来,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为害十分严重。二化螟每年一般发生 3代,以一、二代为害严重;三化螟每年一般发生 3~ 4代,以二、三代为害严重。发生时间大致为:第一代螟虫从 5月中、下旬至 6月上、中旬;第二代螟虫为 7月上、中旬;第三代螟虫为 8月中旬前后。 对螟虫的防治,一是要根据县植保站发布的虫情预报,及广播或电视媒体传送的虫情信息,结合本地情况,选好最佳施药时期及时进行防治。二是要选好对口农药。①锐…  相似文献   

19.
三化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据1976年—1986近十一年的统计,我县受病虫鼠害所造成损失的稻谷为111.5万担,其中三化螟造成的损失20.3万担,占总损失的18.2%。抓好三化螟第一代的防治,就能更主动更有效地预防全年各代的为害。研究早春四旬气候对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今后测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着现实意义.一、十一年(76—86)的历史资料及其分析: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早春四旬的气温和降雨量是直接影响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至关因子。从统计表1初步可以看出早春四旬温度高,三化螟发育进度加快,发生期  相似文献   

20.
螟害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螟卵的密度,明确卵量分布规律,是预测螟害发生程度和确定防治对象田的关键。三化螟卵量分布,决定于螟蛾盛发期,各稻作类型所处生育期及嫩绿程度,兹将分布规律总结如下。一、不同耕作制度地区的卵量分布三化螟各代卵块集中分布的稻作,一般是:第一代为分蘖期的早稻,第二代为分蘖期的单季晚稻,第三代为分蘖期的连作晚稻,第四代为孕穗期的连作晚稻。不同耕作类型区,由于适合一、二、三代产卵稻田面积比例的差异,则出现了卵量分布的不同集中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