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三川河流域遭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为弄清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川滩地、坝地和梯田,玉米播种后两个月,盖膜比不盖膜苗高提高20.9cm~93.2cm,叶片数增加2片~5片,出苗较齐全,生长发育提早,密度以3.75万株/hm^2~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0~60cm,0~80cm,0~100cm土层初始无机氮均可较好表征土壤供氮能力,以0~80cm最佳,达到冬小麦6000kg/hm^2产量的最适供氮量,以0~60cm,0~80cm,0~100cm土壤计算分别为254.5.288.4,345.4kg/hm^2,土壤无机氮不足部分,应以氮肥加以补充,依此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农田地膜覆盖的水分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1997~1998年旱地玉米农田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有效地提高降水在土壤中的保蓄率,土壤储水量、水分利用率明显增加。由于地膜覆盖的水分调控使用,促进了农田水分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玉米量增加1488.0kg/hm^2,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5和4.65kg/mm.hm^2)。  相似文献   

4.
施氮对潮土土壤及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黄绍敏  宝德俊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28-229,241
采用3年田间小区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氮量对1m土体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汞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测定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掊;0~20cm、80~100cm土层硝态氮在每季施氮量大于225kg/hm^2时急剧啬地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5.
免耕覆盖玉米秸秆对旱塬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耕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玉米秸秆4500kg/hm^2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22.15%~25.65%,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9625kg/hm^2;mm。春播前0~200cm支速动易效水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17.02~47.9mm,距地表5cm、10cm、15cm处的地积温与秸秆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关系。0~10cm圭层土壤容竽 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砬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磷与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支占20%~34%,80%~100cm土层占10%~18%;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7.
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耕覆盖4 500kg/m^2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增产22.15%~25.65%。土壤水利用率提高2.9625kg/(mm.hm^2)。春播前0~200cm土层速动易效水含量经传统耕作增加17.02~47.9mm。距地表5,10,15cm处的地积温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0~10cm土壤容重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回归关系。脲酶比传统耕作增加幅度为0.0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地区马肝土小麦生长期土壤氮素动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对小麦生长期0 ̄40cm土层有效氮含量进行了模拟,并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20.1kg/hm^2,绝对误差标准误为32.1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及分配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施氮量及分配试验表明,未施氮素较施用氮素的小麦早熟6天,施用氮素(N,下同)300kg/hm^2,倒伏严重,产量低。以每公顷施240kg氮素,基肥:追肥=6:4最好,分蘖比对照多0.54个/株,有效穗比对照、施氮素180kg/hm^2、300kg/hm^2分别多51、45、27万/hm^2,每穗粒数分别多10.7、0.5、0.9粒,产量达8971.2kg/hm^2,比对照、施氮素180kg/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质性测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晋西坝地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在当地一般施肥水平的干旱年份,坝地玉米的最佳种值密度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而52500株/hm^2较45000株/hm^2在年际间表现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芒果营养特性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试验结果得出,当芒果产量为18668kg/hm^2,果实养分吸收量为22.4kg/hm^2,P2O59.0kg/hm^2,K2O44.7kg/hm^2,Ca3.2kg/hm^2,Mg3.0kg/hm^2,S2.3kg/hm^2,养分吸收比例为:1:0.40:2.00:0.14:0.13:0.10。芒果适量配施氮、磷、钾、镁和硫肥能获得较高效益;适宜施肥量为N342kg/hm^2,P2O5107  相似文献   

12.
地膜小麦与套种的增产和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三年试验,渭北地区种植地膜小麦一般增产16.2% ̄22.6%,若套种秋作(马铃薯),增产幅度达58.7%,地膜小麦的增收效益显著,分别达6281元/hm^2和10456.7元/hm^2,地膜小麦起茬耕作,或套种秋作起垄管理,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仅起垄种植可减沙28.3%,起垄留残茬减沙54.6%,对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农民脱贫致富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分配及消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电子计算机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玉米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供试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得出了夏玉米产量分别为≥10500kg/hm^2,11250kg/hm^2,和12000kg/hm^2的高产高效益的种植密度和N,P,K施肥方案,种植密度为97200株/hm^2,施纯 N332.4kg/hm^2,施P2O5111.8kg/hm^2和K2O150.0kg/hm^2,籽粒  相似文献   

14.
黄滩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 ̄240kg/hm^2,P2O5 56.25 ̄221.25kg/hm^2,灌溉定额1500 ̄3750m^3/hm^2。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雨水利用与水土保持和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资源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的主要水源。该区域年均雨水总量2757亿m^3,是当前前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量的9.2倍。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失多变”,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严重,卫水利用率40%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仅3.0-4.5kg(hm^2.mm)。人工收集与调配利用雨水,是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一个结合点,可使降寸桑加增效,人工收集利用雨水在西北历史悠久,有坝、塘、池、井、窖和卫坡梯田等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第I副区梯田断面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黄土丘附区第I副区梯田土壤水分系统测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年份及不同坡向梯田断面土壤水分变化模型,结合产量综合分析订为,在干旱年和正常年,田面宽度小于4m的梯田,田坎侧向蒸发对田面对土训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显著,“歇边”宽度占田面宽度的27.5%-35.0%,干旱年份梯田作物平均半日产较坡地减少21.9%,并提出了提主梯田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改进措施和作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元覆盖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元覆盖是针对玉米生产上单纯地膜覆盖消耗地力过重和单纯整秆覆盖又导致地温下降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1992年至1996年经验试验研究,肯定了二元单覆盖分别比整秆覆盖和对照增产1503kg/hm^2和2739kg/hm^2,增产15.6%和32.6%;二元双覆盖分别比地膜覆盖和对照增产1120.5kg/hm^2和3430.5kg/hm^2,增产14%和60.2%。  相似文献   

18.
25°以上陡坡地灌桑隔坡垄槽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土壤侵蚀量0.799-10.8t/亩,降为零,桑树根系主要分布层50cm与100cm深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出10.2%-33.67%与8.27%-65.37%;50cm与100cm深土壤全氮较对照低10%和0.0%,全磷则高出2.9%和26.2%,全钾高出3.18%和8.01%,水解氮低于对照38.52%,速效磷高出39.02%和97.72%,速效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发展窑窖节水农业的依据与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经济不断发展与人口日益剧增的形势下,缺水已成为全球性严峻问题,西北黄土丘陵地区更是如此(地均水量204m^3/hm^2,a,为全国平均数7.8%),其中宁南山区更为贫乏,地均水量为630m^3/hm^2,a,仅占黄土丘陵区与全国平均数的30.76%和2.4%,属极贫水地区,相对而言,雨水资源量地较丰富,地均达4000m^3/hm^2,a,是地表水与地下资源量的6.7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能就近拦  相似文献   

20.
广西合浦窿缘桉海防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空间代替时间与定点连续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0.7 ̄7.7a生窿级桉海防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林分的生物量是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面增加,即由造林初期的2.77t/hm^2增加到主伐期的70.932t/hm^2。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存在一定的变化,干材占总生物量的42.53% ̄56.34%,干皮12.16% ̄17.25%,光枝3.85% ̄5.30%,叶枝0.76%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