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拟探讨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细菌内毒素(LPS)导致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培养内皮细胞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内毒素刺激,3h后加入高、中、低3种浓度的8种药物,继续培养21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NO、E-selectin和IL-8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素高剂量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的NO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素中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秦皮乙素高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白头翁汤高剂量组和药根碱高剂量组的E-selectin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药根碱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秦皮乙素高剂量组的IL-8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秦皮甲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秦皮乙素中剂量组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可在由NO、E-selectin和IL-8介导的机体炎症等病理损伤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复方白头翁颗粒是以传统方剂"白头翁汤"为基础,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白芍、木香、甘草等10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利水通尿的功效,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家禽大肠杆菌病等湿热症[1]的防治。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抗菌[2-3]、抗炎、抗腹泻[4]、抗细菌内毒素[5]、抗肿瘤[6]及促进免疫调节[7]等作用。方中白头翁为君药,白头翁皂苷B4为复方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了中药白头翁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辅助疗效,结果表明,白头翁药液可以与内毒素产生拮抗作用,但浓度一定要适宜,浓度过低则无法对抗内毒素。因此在应用中药白头翁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应高度重视浓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在长期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细菌内毒素,导致动物患有毒素血症,使机体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肝脏损伤等症状,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中药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笔者探讨白头翁对细菌内毒素是否具有拮抗作用,为用中药辅助治疗内毒素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头翁汤复方及组分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白头翁汤复方及组分对球虫孢子化率及孢子化卵囊致病性的影响,探讨白头翁汤的抗球虫机理。结果显示,白头翁及其总皂苷对球虫的孢子化抑制效果较好,白头翁汤、黄柏、黄连和秦皮的抑制效果较差。相同浓度下,随时间的延长,孢子化率呈上升趋势;相同时间下,药物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中药处理孢子化卵囊后再接种鸡,各中药组除白头翁汤和白头翁对孢子化卵囊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外,其余各组对孢子化卵囊均无效。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范围的致病力及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抗感染作用,综合应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绘出禽巴氏杆菌生长曲线,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菌液OD600nm值范围。序贯法测定禽巴氏杆菌半数致死量(LD50),急性毒试验检测白头翁汤中药方剂安全性,体外药敏试验检测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发现菌液OD600nm值与活菌数存在的相关性不高,仅在稳定期以前存在增长趋势的正相关。试验筛选出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OD600nm值范围是0.30~0.55。序贯法测出禽巴氏杆菌的LD50值为5.0×10~7CFU/mL。急性毒试验发现白头翁汤中药方剂LD50大于5 000 mg/kg,说明该中药方剂无毒。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为3.91 mg/mL,表明禽巴氏杆菌对白头翁汤中药方剂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83-1588
为了研究香芪汤的抗凝血作用,本试验以内毒素血症小鼠为模型,检测了凝血因子及其调控蛋白在内毒素血症小鼠的血清和主动脉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香芪汤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主动脉中组织因子(TF),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表达,也能降低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EPCR)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香芪汤通过作用蛋白激酶C delta(PKCδ)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来调控EPCR的脱落,从而在机体中起到抗凝血作用。本试验为临床上内毒素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药香芪汤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尝试揭示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基因功能、信号通路的机制。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中检索白头翁汤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利用STRING、DAVID、NCBI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白头翁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通过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得出白头翁汤11个活性化合物,化合物—靶点网络结果显示,11个活性化合物含有63个相应靶点;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的PPI网络图包含45个靶点,主要靶点是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ESR1)、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REBB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等,与猪腹泻靶点基因直接相关的靶点是拓扑异构酶Ⅱβ(DNA topoisomeraseⅡ,TOP2B)、ESR1、ESR2、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NR3C1)、AR和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剂2(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2,NCOA2);白头翁汤—猪腹泻PPI网络图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为5个,其中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分别有3、1、1个;白头翁汤作用于猪腹泻PPI网络图KEGG信号通路有1条。白头翁汤可能主要通过金鱼草素、掌叶防己碱、8-异戊烯基二氢茆酚-7-葡糖苷、延胡索乙素、足叶草脂素、黄麻苷和8-羟基松脂醇等调控TOP2B、ESR1、ESR2、NR3C1、AR和NCOA2等靶点,基因功能富集于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DNA模板转录、类固醇结合、细胞膜的组成部分,以及通过KEGG信号通路中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来治疗猪腹泻。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根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头翁为毛莨科多年生白头翁属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 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是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现代研究认为白头翁除了抗菌和抗病原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6、抗癌、抗炎、抗毒、止泻、镇静、镇痛、杀灭滴虫和球虫、抑制肠运动、抗内毒素血症等作用[1].  相似文献   

10.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20,37(1):58-61
文章分析禁抗替代产品研制的背景,禁抗替代产品发酵饲料、中药饲料及中药饲料添加剂研制现状以及开发前景,发酵饲料的产品分类、发酵菌种及制作工艺和设备要求。中药处方药是中药饲料添加剂制作来源,制作中药渣发酵饲料是对中药渣资源化利用主要途径。重点介绍了防治仔猪腹泻白头翁汤饲料添加剂配比来源和治疗试验,试验表明:15%白头翁汤饲料添加剂对仔猪腹泻治愈率90.0%、平均治愈天数3.6 d,较氧氟沙星对照组治愈率94.0%、平均治愈天数2.8 d,较白头翁汤处方药组治愈率92.0%、平均治愈天数3.3 d,3组差异不显著(P0.05),15%白头翁汤饲料添加剂可以取替抗菌素和中药处方药。禁抗时代的到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对发酵饲料、中药饲料添加剂知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白头翁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0.9%),白头翁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白头翁汤2.7和8.1 g/(kg·bw·d)(按照生药量),同时每天测定小鼠体重;连续灌胃7 d后采集粪便,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各组小鼠粪便中SCFAs(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含量并测量结肠长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正丁酸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无影响,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分析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SCFAs含量的影响可为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白头翁汤方及其单味药水提取液对鸡、猪大肠杆菌的体外作用,试验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连对大肠杆菌的抑杀作用最强,所有菌株对黄连都中度敏感(33.25 g/L≤MIC≤250.00 g/L),黄连对所有菌株也表现出明显杀菌效果(67.50 g/L≤MBC≤500.00 g/L);其次是白头翁,除了鸡大肠杆菌O78和猪大肠杆菌C83644表现不敏感外(MIC=500.00 g/L),其他菌株都中度敏感(67.50 g/L≤MIC≤125.00 g/L),白头翁对大肠杆菌也有杀菌作用(125.00 g/L≤MBC≤500.00 g/L);黄柏对大肠杆菌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杀菌活性(250.00 g/L≤MIC≤500.00 g/L,MBC≥250.00 g/L);所有菌株对秦皮都不敏感(MIC≥250.00 g/L,MBC≥500.00 g/L);所有菌株对白头翁汤提取液都不敏感,白头翁汤中含有抗菌成分,但对细菌的抑杀作用并不是其发挥抗细菌性腹泻作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清热解毒代表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是兽医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痢疾和肠炎的基础方剂,能起到抗菌消炎、修复溃疡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整个方剂仅由白头翁、黄连、黄柏和秦皮4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白头翁汤中的许多有效成分能够杀菌、消炎、镇痛等,如白头翁素、白头翁皂苷B4、盐酸药根碱、小檗碱、秦皮甲素等活性成分[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药复方抗炎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白头翁汤复方(Pulsatilla decoction,PD)作为经典的清热解毒中药方剂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然而其抗炎机制和靶细胞研究仍然不明确,本课题以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为模式细胞,旨在研究白头翁汤对LPS诱导的RIMVECs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利用LPS刺激RIMVECs,通过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白头翁汤对LPS刺激后RIMVECs的炎性信号通路TLR4-ERK1/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LR4、TRAF6、ERK的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白头翁汤对LPS刺激后的炎性因子IL-6、IL-8、IL-1β、TNF-α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白头翁汤可以显著降低LPS诱导的TLR4、TRAF6、ERK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并降低了LPS诱导的细胞下游炎性因子的分泌。白头翁汤通过抑制TLR4-ERK1/2信号通路缓解LPS所诱导的RIMVECs炎性反应,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白头翁汤"治疗仔猪水肿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析其作用。方法:选择2016.4~2017.8收治的60头水肿仔猪,30头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甲组),另30头予以"白头翁汤"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病猪治疗情况。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乙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用于仔猪水肿治疗,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白头翁散对人工鸡白痢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通过人工建立鸡白痢模型,用白头翁散进行治疗,同时设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观察各组鸡只的临床症状、质量变化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其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质量作用显著优于氟苯尼考组。结果提示,白头翁散对鸡白痢有良好疗效,具有降低鸡白痢患鸡体内毒素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头翁汤对仔猪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某养猪场当中抽取60例仔猪水肿病猪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猪进行分组处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猪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白头翁汤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方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对于仔猪水肿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史书军  赵兴华  杜健 《中国家禽》2012,34(19):13-16
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机理,采用AA肉仔鸡作为试验动物,胸肌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制作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病理模型,选择两个中药验方做体内和体外抗内毒素试验.结果表明,内毒素对肉仔鸡有显著致热效应(P<0.05),产生典型的双峰状发热曲线;所选中药复方制剂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把球虫卵口服感染给15日龄的雏鸡,分为4个小组,并且在饲喂雏鸡的饲料中分别添加4个稀释度的中药白头翁汤。观察临床症状,在第9天全部剖杀,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说明,白头翁汤对鸡球虫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连浆膜汤以及白头翁汤治疗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研究发现,白头翁汤能够显著改善感染鸭症状并且减少死亡率,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白头翁汤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对鸭群连用两天白头翁汤可以有效保护鸭免遭RAII型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