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热应激对鸡肺脏组织损伤的影响,将60只35日龄SPF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1、2、3、5、10 h组,每组10只,试验开始后环境温度迅速从25℃升高到35℃,观察热应激组鸡临床症状,热应激结束迅速剖杀、取病料,检测血清pH值、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和钙离子浓度,石蜡切片检测肺脏组织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血清pH值显著升高(P<0.05),LDH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增加,血钾和血钙浓度开始降低,热应激5、10 h后血钾和血钙浓度显著减低(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热应激后,肺组织内血管充血,肺房结构基本完整,热应激5 h后肺房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存在,热应激10 h肺房内的异物减少,但肺上皮细胞大量脱落,组织结构损伤严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SP27和HSP72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HSP60表达量在热应激1 h后显著升高(P<0.05),随后呈降低的趋势,HSP90表达量在热应激5 h后显著升高(P<0.05),随后呈降低的趋势,HSC7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热应激可对鸡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提高肺脏HSPs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验目的是研究牡蛎粗多糖对脂多糖(LPS)刺激雄性大鼠产生的免疫应激是否产生缓解效果。方法: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按照体重靠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即空白对照组,免疫应激对照组,牡蛎粗多糖高剂量组、牡蛎粗多糖中剂量组、牡蛎粗多糖低剂量组),每组6只雄性大鼠。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应激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牡蛎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为基础日粮添加0.9%、0.6%、0.3%牡蛎粗多糖。饲喂28 d后,免疫应激对照组、牡蛎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按体重计算腹腔注LPS 100μg/kg,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相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3 h后采血,剖检取肝脏、脾脏、肾上腺、淋巴结,用RT-PCR检测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牡蛎粗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肝脏、脾脏、肾上腺和淋巴结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应激对照组相比出现极显著性降低(P0.01),而牡蛎粗多糖中剂量组、高剂量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剂量组更趋于生理状态下空白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结论:LPS作为免疫原可以引起雄性大鼠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牡蛎粗多糖可以缓解免疫应激,且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6%~0.9%时,缓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黄芩苷对热应激条件下猪肾小管上皮(LLC-PK1)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筛选出黄芩苷诱导热应激条件下细胞HSP70表达的最佳浓度。将培养的LLC-PK1细胞随机分为7个组,Ⅰ组为37℃常温对照组,Ⅱ组为42℃单纯热应激组,Ⅲ、Ⅳ、Ⅴ、Ⅵ组和Ⅶ组分别为42℃热应激并用不同浓度黄芩苷(0.01~100μg/m L)处理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42℃单纯热应激能显著诱导LLCPK1细胞HSP70的表达;一定浓度范围内的黄芩苷(0.1~10μg/m L)处理的LLC-PK1细胞HSP70表达显著高于42℃单纯热应激;黄芩苷(0.01~100μg/m L)能显著上调热应激条件下LLC-PK1细胞HSP70的表达,且1μg/m L的黄芩苷上调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研究马立克病毒引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转录表达水平、组织细胞内定位与肝病理组织学损伤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述HSPs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通过人工感染建立鸡MD肿瘤模型,定期剖杀试验鸡,采集肝组织,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肝病理组织学损伤、HSPs组织细胞内定位以及HSPs转录、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在MDV感染14d后,感染组鸡肝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瘤细胞浸润和局灶性生长;HSP90、HSP60在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强表达,而HSP27、HSP70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外的肝细胞的细胞质内;感染组HSP70和HSP90mRNA转录水平始终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疫苗免疫对照组;感染组HSP90的表达量始终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HSP70表达量在14和21日龄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在28和35日龄时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2日龄后与空白对照组和疫苗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MDV引发鸡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SP60、HSP90与HSP70、HSP27之间在肝组织细胞内定位截然不同,且HSP70与HSP90在肝组织内表达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说明不同HSPs在MD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蛋白对畜禽抗应激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机体在应激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能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作者简要介绍了HSPs的来源及分类,阐述了HSP70 的基因结构和调控机制,综述了HSPs抗应激功能及在畜禽应激反应中的表达,以期为从分子水平探索HSPs 抗应激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党参为君药制成的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应激状态下的蛋雏鸡血清IgG、白细胞介素-2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本试验将150羽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蛋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0羽,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基础组,从3日龄开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8、4、2 mg/kg体重饮水添加口服液,连续添加10 d。7日龄时高、中、低及模型对照组肌肉免疫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制造免疫抑制模型,基础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8、16、24、32、40日龄采血测定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分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6、24、32日龄时,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g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3个剂量组中免疫抑制雏鸡血清IgG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剂量 > 中剂量 > 低剂量;在8、16日龄时,高、中剂量组血清IL-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24、40日龄时,3个剂量组均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32日龄时,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在8、16、24和40日龄时,高、中剂量组血清ACT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32日龄时,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3个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的ACTH水平逐渐接近于基础组,说明免疫应激对ACTH的升高呈现一过性。综上所述,复方党参口服液能提高免疫应激蛋雏鸡血清中IgG和IL-2水平,降低ACTH的水平,但是不能降低到基础组的正常水平,综合来看,高剂量组复方党参口服液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运输应激对牛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短途公路运输3 h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心脏、肝脏和背最长肌中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 h短途运输后,与对照组相比,运输应激组HSP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HSPs表达量可以作为牛运输应激性状的候选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用37℃2 h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小鼠囊胚作为对照,将体外培养至囊胚期的小鼠胚胎分别施以38℃2 h、39℃2 h、40℃2 h的预热应激处理,以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高温所致胚胎损伤的影响。用W estern-b lot技术检测小鼠胚胎内HSP70的表达,然后分别将预热胚胎和对照组胚胎置于42℃高温下处理3 h,用台盼兰拒染法检测胚胎存活率,判断HSP70表达对胚胎抵抗高温损伤有无保护作用。结果显示:39℃热应激处理2 h后,HSP70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38℃热应激处理2 h和40℃热应激处理2 h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P<0.05)增加;预热诱导组胚胎存活率明显(P<0.05)高于对照组,其中以39℃2 h组最高。提示HSP70的高表达可以抵抗胚胎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阳性空白对照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试验第1、3小时每组取5只小白鼠,采用ELISA法测定小白鼠肺、肾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因子1(HSF1)表达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能有效提高热应激小白鼠肺脏和肾脏HSP70表达量,复方一,复方二和紫锥菊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肺脏HSP70的含量,复方三和王老吉组能缓解其下降幅度。高热应激过程中小白鼠肺脏HSF1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复方二能显著提高肺脏HSF1的表达量;但肾脏HSF1的表达量却呈下降趋势,这与肾脏HSP70高表达有关。结果表明,在此试验中,通过HSP70的表达量变化阐明了中药对急性热应激的预防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