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奶牛围产期系指分娩前后各 1 5d时间 ,分围产前期 (后称干奶后期 )与围产后期 (分娩后 1 5d)。1 围产期奶牛营养需要与饲养要求应采用全混合日粮 (TMB)。干物质 (DM )采食量应占2 .5 %~ 3 .0 % ,奶牛能量单位 (NND/kgDM )为 2 ,粗蛋白蛋(CP)为 1 3 %~ 1 4 % ,Ca为 0 .8%~ 1 .2 % ,P为 0 .3 %~ 0 .4 % ,中性洗涤纤维 (NDF)为 2 3 %~ 2 5 %。临产前营养中上等水平 ,BCS≥ 3。临产前 7d酌情增加精料量 ,最大喂量不宜超过体重的 1 % ,日粮结构仍以优质干草为主。为做到因牛而宜 ,保证营养适中 ,笔者建议精料给量如表 1。表 1 奶…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动物营养学报》2016,(9)
炎症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或代谢功能改变而引发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急性炎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并从炎症状态自我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急性炎症不同的是,亚急性炎症的引发往往与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有关,亚急性炎症一旦产生,很难自我恢复。对于围产期奶牛,特别是产后几周内,由于机体生理状况和物质代谢的剧烈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炎症反应,特别是亚急性炎症的发生往往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该阶段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了解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免疫和物质代谢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对于提早采取措施控制产后疾病的发生以及改善围产期奶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与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处于从产犊前2~3周开始至产后4~5周为止的分娩期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因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极大。营养学家对其病因和防制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高产奶量、低发病率是当今奶牛生产的主要目标,奶牛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潜力的提高,奶牛的代谢性及传染性疾病也出现升高的趋势,而这些疾病大多发生在围产期(Ingvartsen,2005)。奶牛的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生产力提高而增加的收益。奶牛围产期发生的多种代谢病相互联系、互相并发,同时也与产前日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饲养措施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为了提高奶牛场的生产和收益,就需要对奶牛进行适当的营养管理而使其顺利地渡过围产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19.
20.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妊娠毒血症、肥胖综合征)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美国为5.0%,印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