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的最大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营养条件,最大限度地缓解能量负平衡,对于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以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奶牛一年中约有305天在泌乳,280天在怀孕,是一台高负荷运转的生物机器,而奶牛在围产期中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又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奶周期中的产奶量,是一个很关键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极易发生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建立奶牛健康指标体系对提高围产期奶牛营养水平、福利水平和减少代谢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围产期奶牛健康指标体系、代谢特点和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奶牛围产期系指分娩前后各 1 5d时间 ,分围产前期 (后称干奶后期 )与围产后期 (分娩后 1 5d)。1 围产期奶牛营养需要与饲养要求应采用全混合日粮 (TMB)。干物质 (DM )采食量应占2 .5 %~ 3 .0 % ,奶牛能量单位 (NND/kgDM )为 2 ,粗蛋白蛋(CP)为 1 3 %~ 1 4 % ,Ca为 0 .8%~ 1 .2 % ,P为 0 .3 %~ 0 .4 % ,中性洗涤纤维 (NDF)为 2 3 %~ 2 5 %。临产前营养中上等水平 ,BCS≥ 3。临产前 7d酌情增加精料量 ,最大喂量不宜超过体重的 1 % ,日粮结构仍以优质干草为主。为做到因牛而宜 ,保证营养适中 ,笔者建议精料给量如表 1。表 1 奶…  相似文献   

5.
奶牛围产期营养与疾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奶牛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有很大差异。围产期的营养管理是奶牛泌乳、繁殖和控制围产期疾病发生的关键。围产期疾病是一组与营养代谢有关的、互相关联的代谢相关性疾病,其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低钙血症是引起围产期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保证围产期其它营养需要的同时,根据离子平衡理论给予阴离子盐调节离子差(DCAD)为-10~-15meq/DMI 110g,尿的pH为6.0~6.5时,体液偏酸性,可有效动员骨钙,使血钙浓度上升,从而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奶牛物质代谢及宿主防御机制发生急剧改变,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升高。作为能量负平衡的必然结果,脂肪动员加剧会导致释放到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显著增加。而这些脂肪酸是重要能量代谢底物,但同时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也可以破坏一些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文章将重点讨论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对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描述围产期奶牛生理特点及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重点对一些围产期生产性疾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产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内分泌和代谢发生巨变的时期,此时期奶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可影响其产后生产性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本文综合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代谢特征,为以后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及其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最大的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探寻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调控措施是减少奶牛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营养调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寻找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四川奶业》2008,(2):18-19
奶牛很多疾病的发生直接或间接与奶牛饲养不当有关,特别是奶牛日粮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过盛引起的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使奶牛体质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发生死亡,给养牛者造成经济损失。营养代谢性疾病,种类多,现介绍常见的几种营养代谢疾病,供养牛户在生产中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1.
炎症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或代谢功能改变而引发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急性炎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并从炎症状态自我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急性炎症不同的是,亚急性炎症的引发往往与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有关,亚急性炎症一旦产生,很难自我恢复。对于围产期奶牛,特别是产后几周内,由于机体生理状况和物质代谢的剧烈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炎症反应,特别是亚急性炎症的发生往往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该阶段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了解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免疫和物质代谢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对于提早采取措施控制产后疾病的发生以及改善围产期奶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与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奶牛营养与围产期疾病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围产期的营养管理是其泌乳、繁殖和预防围产期疾病发生的关键。围产期疾病与营养代谢密切相关,其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低血钙症是引起围产期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保证围产期其它营养需要的同时,根据离子平衡理论给予阴离子盐,使体液偏酸性,可有效动员骨钙,使血钙浓度上升,达到预防围产期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处于从产犊前2~3周开始至产后4~5周为止的分娩期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因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极大。营养学家对其病因和防制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营养素负平衡是奶牛围产期的典型生理特征,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奶牛大量动员体组织的脂质、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机体营养素的大量动员易造成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酮病、脂肪肝、瘤胃酸中毒等,并诱发肝脏和其它器官的氧化应激及免疫抑制,降低肝脏功能和机体健康。文章系统论述了奶牛围产期特殊生理代谢的通路和机理,阐明主要代谢病的发生机制,旨在为实施围产期奶牛精准营养调控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极大[1].营养学家对其病因和防制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防制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制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为预防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奶牛要经历生理、日粮、环境和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因此,采食量下降,机体处于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易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和酮病等。烟酸和胆碱能够调控脂肪代谢,提高产后泌乳性能,改善奶牛健康。本文总结了烟酸和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对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烟酸、胆碱在奶牛围产期合理应用及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产奶量、低发病率是当今奶牛生产的主要目标,奶牛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潜力的提高,奶牛的代谢性及传染性疾病也出现升高的趋势,而这些疾病大多发生在围产期(Ingvartsen,2005)。奶牛的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生产力提高而增加的收益。奶牛围产期发生的多种代谢病相互联系、互相并发,同时也与产前日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饲养措施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为了提高奶牛场的生产和收益,就需要对奶牛进行适当的营养管理而使其顺利地渡过围产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奶牛围产期几种常见代谢病的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由妊娠后期(产前2~3周)转变为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之为过渡期,亦称围产期。此时期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期间最高的当属产乳热、酮病和脂肪肝。据调查在美国大约7.2%的高产成年奶牛患有产乳热,患此病的奶牛平均寿命缩短3~4岁。且易感染率比未得此病的牛高2~5倍。如酮病和脂肪肝也是常见群发性多发病。有资料报道,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高发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营养需要,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危害、特点、发病机制,能量代谢障碍的调节机制,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妊娠毒血症、肥胖综合征)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且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美国为5.0%,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