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做出了原有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的重大决策,规定新一轮补助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按照这一要求,国家林业局从2008年开始逐年对第一轮补助政策期满的退耕还林面积按  相似文献   

2.
陈本文 《中国林业》2011,(14):66-66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明确补助政策以来,没有随着粮食价格和物价的上涨、国家对种粮补贴提高而调整,一直停留在12年前的标准,影响了退耕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对于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国家在1999年就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3.
绿化资讯     
退耕还林政策近期完善10月1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做了更进一步的部署和落实。要点有五条:一是原先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还生态林8年、还经济林5年、还草两年。二是在延长期内,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一半对退耕农户进行直接补助,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三是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另一半作为巩固退耕还  相似文献   

4.
清水县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粮款补助政策,经济林和生态林分别是5年和8年的补助期,笔者就如何建立退耕还林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补助到期后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06,(5):46-46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四川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组织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工作的通知》,对各地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通知指出:按现行政策规定,退耕还经济林和退耕还草部分已陆续停止补助,从2008年开始,退耕还生态林也将开始陆续停止补助,国家停止补助后对退耕农户有什么影响,退耕还林成果能否稳得住、不反弹,是事关退耕还林工程健康发展和国家投资效益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用数据回答上述问题,并对停止补助后巩固成果存在问题的地区分类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黄勇 《湖南林业》2008,(5):38-38
日前,省财政厅出台了《湖南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对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的退耕农户,给予每年每公顷1875元的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各退耕还林县市区视财力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二是补助期限与第一轮补助时间相同,分别为8年(生态林)、5年(经济林)、2年(种草);三是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乡财网一卡通直接发给退耕农户,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级政府采取“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的有力措施,抓紧落实兑现2000年度5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农户在春节前就领到了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过了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 去年12月26日,省政府就落实兑现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政策专门召开了电台工作会议。凉山州政府立即响应并召开了州财政、粮食、林业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安排部署了落实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政策的工作,把任务落实到了各部门头上。同时,州天保暨退耕还林还草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兑现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政策的通知”,州粮食局专门召开了各县粮食局长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把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兑现工作落实到了各级粮食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肩上。各县(市)已设立257个供粮站(点),粮源筹集准备工作抓得扎实。各级林业部门集中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将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结果填写在退耕还林还草分户卡片上,提前做好兑现发放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准备工作,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农户按时领到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使退耕农户吃上定心丸。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利益原理出发,对现行退耕经济政策、还林经济补助政策以及退耕还林经济政策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利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现行退耕还林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现行退耕还林经济政策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来,伊犁州直在一个完整的补助周期里,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条例》,始终坚持“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确保质量,巩固成果”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新时期现阶段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支持各地切实搞好工作,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今年,自治区财政安排了退耕还林专项补助经费600万元,主要用于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政策宣传和工程管理等。目前区财政厅已经把补助经费分解到各地、市和有关工程县。 自治区财政安排退耕还林补助经费600万元@黄伯高  相似文献   

11.
要闻     
《国土绿化》2007,(7):1-1
国务院决定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将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丰宁县9个乡镇25个村20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对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对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还不是十分了解,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政策了解程度也越高;大多数农户对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持支持态度,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较为满意;多数农户认为,退耕还林后环境条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多数农户认为国家的退耕还林补助期限太短,应该适当延长.同时,部分农户表示,补助期满后将会复耕.建议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程度,同时在后续政策的制定中,适当调整补助政策,使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长期、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丹江口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针对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007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07]25号)发出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我市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做法:政策引导,落实群众育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粮食补助和经费补助;龙头带动,龙头企业补助和扶持农户退耕还林搞基地建设;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组织发动。实施退耕还林必须解决好粮食、税收、还林补助、造林管护机制、组织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保康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补助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1.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切实把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种苗的补助政策落实到户。国家每年根据退耕面积核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粮食和现金补助总量。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助多少年再继续补助多少年。要坚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而且不许自行砍伐。各部门、各地区要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对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做出科学的规定,生态林一般应占80%左右。对超过规定比例多种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17.
8月16曰,省林业厅召开厅务会,传达国务院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座谈会精神,讨论落实延长退耕还林补助的政策措施。厅分管领导巡视员曾效先传达了国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计委今年计划新增退耕还林22.6万hm2,宜林荒山造林266.3万hm2。采取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地)造林及植被保护的任务落实到户;国家粮食、现金和种苗补助的政策兑现到户;实行“谁造林(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林(草)权属落实到户。以加快实行“退耕还林、开仓济贫”。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9.
3月12日,容县出动3.1万多人,分别到容县都峤山风景区及各乡镇荒山迹地义务植树,掀起春季造林热潮。 近年来,容县坚决落实退耕还林政策,2008年发放退耕还林粮食补贴折现金342.28万元,现金补助32.60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全县农民退耕还林、迹地荒山造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 《新疆林业》2007,(5):15-15,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