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中国实现“九五”粮食增产目标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央提出的“九五”期末全国年新增500亿kg粮食的目标,要以满足人和饲养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将原生产饲料粮的耕地划出1/3面积用于生产作物绿色营养体作为饲料,其营养素产量相当于新增400-1200亿kg饲粮粮,新增的植物营养素通过畜、禽、鱼等动物转化,从而扩大肉、奶、蛋、鱼等非粮食物生产,以调整食物结构、改善食物营养,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解决红黄壤地区粮食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经济,绿肥,饲料等作物的绿色营养体作饲料,称绿色饲料,生产绿色饲料比生产粮食饲料能够成部增加耕地营养物质产出量,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转化效率最高的动物-奶牛进行转化,最终使同面积耕地上食物营养物质的产出量超过生产粮食,从而为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94-1996年,在毕节地区6种作物上,采用目标产量法,开展了平衡施肥用量,种类,品种,方式和深度的多点试验研究。结果;优化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平均目标产量达标率为110.8%,比不施肥对照新增粮食204.9kg/667^2,增产71.7%,投入1kg养分增产粮食7.8kg;新增油菜58.kg/667m^2增产59.2%,投入1kg养分增产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旱粮作物立体栽培高产高效益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旱粮作物立体栽培高产高效益示范与推广陈喜洲范玉良李春和(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沈阳110034)(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凤林靳万革(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法库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玉米、高粱、大豆等一季旱粮作物与早熟粮食、蔬菜作物间套作的...  相似文献   

5.
林丹虽是有机氯类农药,但在作物及土壤中丙体六六六的残留量不高。1991年、1992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三省六县施用林丹地区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量为6-130μg/kg,全部符合我国土壤中林丹残留量的送审稿标准(<600μg/kg)。小麦中的残留量为<2-42μg/kg,全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粮食中林丹残留量标准(<100μg/kg)。  相似文献   

6.
发酵马铃薯渣代替麸皮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2头大约克夏(♂)×北京花猪Ⅱ系(♂)杂交猪设3组。分别词喂以发酵马铃薯渣代替等量鼓皮的饲粮。试验Ⅰ组(体重30~60kg)添加4%,后期(60~90kg)添加8%;试验Ⅱ组(体重30~60kg)添加6%,后期(60~90kg)添加12%;对照组不加发酵马铃薯渣。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01.33、537,70、531.00g,饲料报酬分别为3.50:1,3.65:1、3.51: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发酵马铃薯渣加入饲粮中代替部分麸皮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北省粮食安全现状以及草食家畜的节粮潜力,应用2008年河北省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数据,计算了河北省粮食产量及消费量,并根据粗饲料产量,计算了河北省草食家畜的节粮潜力。结果表明:2008年河北省基本粮食需求占当年该省粮食总产量的45%,生猪和家禽饲养耗粮占粮食总产量的57%,粮食生产已不能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加上工业用粮增加、人口增长、城镇化率上升和耕地面积减少,河北省粮食安全压力与日俱增。通过对河北省粗饲料供给量的统计和载畜量的计算,发现作物秸秆和饲草等粗饲料资源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在粮食产量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尚未开发的粗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家畜生产,每年可节约粮食近765万t,占河北省2008年粮食产量的26.32%,对缓解河北省粮食生产压力、优化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预计到本世纪末,由于人口和粮食几乎是同步增长,按人平均占有的饲料粮恐难于有很大提高,今后粮食生产的发展除保证人口增长所需的口粮外,主要是努力增加饲料粮生产。尽快改变粮、饲不分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改革种植业结构,发展能蛋比适宜的优质饲料作物生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是发展动物性食物生产,改善人民食物构成的关键所在。对陕西来说,汉中水田区在越冬作物中发展饲料大麦;关中平原灌区推行玉米间作大豆;渭北旱原适当发展苜蓿,实行草粮轮作,均是强化农牧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粮饲需求结构演变看我国种植制度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粮需求增加.口粮消耗下降是我国未来粮食需求结构的新特点。因此,我国种植业将逐步由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过渡,主要粮饲作物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立体多熟也将是我国粮饲作物的主要种植形式。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食品加工制造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很大影响,但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非常低下,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不同地域来看,西部地区食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且不断上升。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积极引导行业整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并提出了改善食品安全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科学技术,已在材料、化工、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得到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分析检测上的应用研究以及纳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世纪初发达国家“石油农业”的弊端暴露以来 ,国外出现多种替代农业 ,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名称繁多 ,如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 ,但实质与绿色食品相同 .本文介绍了国外这些绿色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进展以及我国绿色食品工程研发状况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即从政策资金扶持、市场法制建设、科技研究推广、“绿色”意识培育等 4方面入手 .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食品召回过程中召回成本较大对企业召回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等问题,构建食品召回成本模型,测算建立可追溯体系和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量和召回成本,对比分析可追溯体系对食品召回成本的影响,并探究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成本是可追溯体系下召回成本的(m-1)倍(m为食品保质期),可追溯体系可极大减少召回成本;食品保质期、日产量、销售价格是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China h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food self-sufficiency over the past 50 years, however, with large inputs and losses.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feeding a growing population with limited resources, many studies have explored options for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food production.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into the potential of reducing food loss along the whole food production-consumption chain. Here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food waste in China. We briefly analyze (1) the drivers that influence levels of food waste in the food chain, (2) examine trends in the volumes and types of food wasted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food chain, (3)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consequences of food waste in the food chain, and (4) evaluate the policy and stakeholder responses to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ducing food loss and meeting food security in China requires a coherent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that promotes the synergistic outcomes of research, policy and education. Suggested key actions include (1) improving machinery and facility for sowing, harvesting,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which can reduce food loss by up to 50%, and (2) improving food waste recycling management, based on coupled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牙鲆仔鱼在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