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抗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抗病育种是棉花遗传改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高抗枯萎病的陆地棉品系(Gossypium hirsutum L.)98134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ce L.)感病品种新海14号为亲本,构建98134×新海14的F2及F2:3分离群体.运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的病情指数(RD进行基因组QTL扫描,共检测到4个与棉花枯萎病相关QTL效应,分别位于3、15、23和26连锁群上.经标记值分析,该QTL能解释高值亲本的增效作用,分别解释F2:3家系变异的12.4%、20.96%、4.7%和11.9%.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枯萎病棉花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种子蛋白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4种感枯萎病棉花及其抗病后代的种子蛋白。棉花种子蛋白主要有分子量约为14KD、16KD、23KD、27KD、30KD、34KD、41KD、46KD的8种组分。抗病类型及其相关的敏感品种间,种子蛋白组分差异甚微,但蛋白组分量有较大差别.其中抗病类型的α-和β-,尤其是β-组分显著高于敏感品种.α-及β-组分不含二硫键,它们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棉花抗枯萎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转SNC1基因棉花抗枯萎病防御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SNC1基因的棉花中35和军棉1号和对应的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为材料,接种棉花枯萎病病菌,以分析与主要抗病性有关的5类防御酶系。接菌后,和对照相比,转SNC1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基因中35的PAL、SOD、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中35,并且在接菌第2,4天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CAT酶活性低于非转基因中35,随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转基因军棉1号的PAL、SOD、PPO和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同转基因中35,而POD酶活性变化趋势却相反,低于非转基因军棉1号。通过本试验表明,以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为受体得到的转基因棉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酶活性变化有差异。其中PAL、SOD、PPO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稳定,其酶活性高低可以作为转基因棉花抗病性的生化指标,同时表明SNC1基因的抗病性在陆地棉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病圃筛选鉴定、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三者相结合来研究棉花通过病圃筛选由高感品种过渡到抗病品系的过程中,其抗性变化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高度感病材料的抗性可以通过定向选择使其抗枯萎性能不断增强,随着抗枯萎病性能的提高,接菌后,各材料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随着增强,在48h~72h时可以达到峰值,并且抗性不同的材料对病原物侵入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便携式高光谱仪研究不同抗病性品种在接菌后棉苗的冠层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对棉花品种间的差异敏感,病情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对枯萎病抗性越强,则其在近红外区的反射率越大,而感病品种光谱反射率则很小;病情越轻,光谱反射率越高,而品种间两次测定的值也存在这种负相关性.病情指数和光谱反射率线性回归分析,近红外波段决定系数较高,表明该波段对病情指数比较敏感,可用来监测棉花枯萎病害.该研究对于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改良回交方法,经过两年4次回交,将海岛棉显性无腺体性状转育到丰产、早熟、抗病的陆地棉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供体亲本海1,是一个具有显性无腺体性状游离棉酚含量极低(含0.0125%)的优质海岛棉品种。受体亲本选用早熟、丰产、抗病的陆地棉材料,如  相似文献   

7.
8.
伸展蛋白(extensin)是植物细胞壁中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ydroxyprolinerich glycoprotein. HRGP),于60年代初由Lamport和Dougall两个实验室同时发现。HRGP是植物细胞初生壁中重要的结构蛋白,由于其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近年来对HRGP在植物抗病中作用的研究十分活  相似文献   

9.
以陆地棉中35和军棉1号的茎尖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拟南芥抗病基因SNC1(sup-pressor of npr1-1,constitutive 1)转入棉花。对外植体培养时期、农杆菌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进行改良,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1d,菌液侵染20min,并且共培养保持在2d能够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PCR以及RT-PCR对再生植株T0代和T1代棉花的检测结果表明,SNC1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利用浸根法,对T1代转基因棉花接种棉花枯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与对照比较,T1代转基因棉花的枯萎病抗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回交亲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标记结果划分出的A1、A2、B1、B2亚类中挑选出关键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并参照主...  相似文献   

12.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的分子辅助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的西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基因紧密连锁标记4451_fon,首次对抗枯萎病育种创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部二倍体单系和除编号D16、D17外的四倍体单系均表现为抗病基因型,判定为抗病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分子鉴定还表明,这些抗病单系为抗病纯合体,在以后的自交纯化过程中抗性基因不再分离和丢失,因此不必继续对其自交后代进行抗性选择。研究结果认为dCAPS标记4451_fon可以作为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对棉蚜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在蚜虫发生期稳定地表现出抗蚜性状,转化一代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抗蚜基因是以单一位点整合到棉花染色体组中。经过 4 个世代的抗蚜鉴定、自交纯合和选择,获得遗传组成纯合的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品系。对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品系、2个形态抗蚜品种(系)和 6 个常规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品系对棉蚜的抗性均达到高抗水平;川抗 77 在生育期内均中抗棉蚜,川棉109在苗蚜期和恢复期感蚜,而在伏蚜期中抗棉蚜;6 个常规品种(系)皆高感棉蚜。利用三种接蚜处理对不同类型抗蚜品种(系)进行鉴定的结果相同,繁殖行间自然传播蚜虫省略人工接蚜环节,是开展转基因棉花抗蚜性鉴定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一育苗移栽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在增产上的作用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观察、记载和群众反映,移栽棉花在生长发育上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发育早,有效结铃期长。一般比直播棉花现蕾、开花、吐絮约提早10天左右。我县郏拉香和张润叶等植棉组,去今两年分别现实了三月苗、五月蕾、六月花、八月大量吐絮,其中单株伏前桃达到8.5个和7.8个,亩产皮棉闯过三百斤关。第二、生长稳,株型紧凑。据各点调查,其第一果枝着生高度为9—10厘米左右,比直播的低2—3厘米,下部主茎节间长度2—3厘米左右,比直播的短1—2厘米。第三、侧根壮,根群发达。据拔根观察,移栽棉花多为两层根,单株直径3毫米以上的大侧根3—6条,有的丰产田达到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除草剂基因bar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以转bar基因水稻"HR"为供体,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优势组合"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为受体,经过3次回交转育成了对Basta除草剂具有抗性的9311近等基因系"9311HR",经PCR分析确认已导入bar基因.比较试验表明,9311HR及其与"培矮64S"配制的杂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分别与9311和两优培九十分相似.表明通过回交将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Bt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截止1994年底,我国育成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共204个,其中有52-128、岱字15、中棉和乌干达棉血缘的品种(系)达186个,遗传基础非常狭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眈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助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