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崇如先生是河北省迁安县人,是华北地区最早倡导养蜂的人士。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蜂刊上他刊登过很多文章,文章所讲的养蜂技术都很高明,养蜂同行们都喜欢仿效他的做法。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北京一带城市养蜂,蜂群多而可采的蜜源花很少,很难维持蜂群的生活。张先生便率先将自己蜂场的50群蜂,迁往迁安县的乡村放蜂,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弋阳县是方志敏烈士在20世纪30年代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该县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饲养意大利蜜蜂。21世纪初因浙江蜂场转地到弋阳县春繁时,在当地招收很多青年做学徒工,从而带动弋阳县养蜂业的发展。全县现有养蜂户260户余,40岁以下的养蜂人占蜂农总数的60%,增添了全县养蜂业的活力。同时县农业局重视养蜂业发展,多次聘请专家对全县蜂农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养蜂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蜂  相似文献   

3.
杨勤宏  王莉  高红卫 《中国蜂业》2009,60(11):43-44
一、延安蜂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20世纪60年代前,延安养蜂业落后,土法饲养,蜂蜜产量低。全市约有中蜂3万余群,其中家养1万余群,野生2万余群。60年代初,推广新法养蜂技术,群众自发少量采用活框式试养。1979年,农业部在延安举办了“陕、甘、宁养蜂技术培训班”,成立了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在吴起、延川等县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养蜂技术人员,全区蜂场发展到205个,  相似文献   

4.
吴福明 《中国蜂业》2008,59(2):22-23
多箱体叠加式养蜂法是现代化养蜂的新技术。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实行多箱体机械化养蜂,一个专业人员可管理2000~3000群蜜蜂,业余养蜂一人也能饲养500群左右。与其相比,中国  相似文献   

5.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6.
情洒养蜂路     
正有一位老人,工作40多个春秋,业绩斐然。平生唯对养蜂情有独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一路洒下养蜂的真情。他不是别人,就是笔者的养蜂师傅——熊维国,他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化水平不高,其貌不扬,高高的鼻梁,黑黑的脸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晴,让人感觉和蔼可亲,耿直豪爽,学过多门手艺,样样精通,养蜂繁茂曲折,事业小有成功。拜师学艺,倾情洒向艰辛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熊师傅那个地方养蜂普遍采用传统方  相似文献   

7.
直至19世纪末,中国的养蜂技术仍然延续古代,生产水平较低。20世纪初,华绎之以养蜂发展实业,开始学习西方的新法养蜂。在技术上华绎之引进、制造新式养蜂器具,引进蜂种,建立商业蜂场采取转地放蜂。在经营上建立生产、加工和销售渠道。教育上开办学校,培养技术人才。从发展实业的角度推动了中国近代蜂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志勇 《蜜蜂杂志》2011,31(7):48-48
东北的椴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的生存量能占当地树种的30%~50%,可以容纳全国的蜂场,那时没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进入林地养蜂也是受限制的,多好的蜜源白白浪费了。可是现在条件好了,但已把历史留下来的椴树采伐光了。几年前,中央科技调查组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颜志立 《蜜蜂杂志》2014,34(12):13-15
<正>转眼间,马德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马老以93岁高龄离世,称得上是民间所说的"人瑞"。他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养蜂生产,参与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养蜂活动,为全国养蜂事业发展所做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没。回想在我进入养蜂行业的前20年,马老对我个人的支持帮助,总像发生在昨天或不久前的事。  相似文献   

10.
动态     
△黑龙江省农业局于1982年11月20~12月5日在牡丹汪农校,举办了东北黑蜂保护技术师资训练班,有28名养蜂专业干部  相似文献   

11.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06,26(3):13-15
狗年好运。千呼万唤,《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终于出台了!这是蜂业界一大喜事,是几代蜂业界人士梦寐以求的养蜂大法。20世纪50年代,笔者读小学时,蜜蜂引路,列宁关心养蜂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20世纪60年代初,笔者开始养蜂生涯,就知道原苏联在建国初期出台“养蜂法”,促进了原苏联养蜂业健康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上世纪60 ̄80年代,尽管我国没有出台养蜂法律,但是政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蜂业发展。1986年,农牧渔业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召开全国养蜂工作会议。同年,农牧渔业部出台《养蜂管理暂行规定》,延续至今。由于该法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1,62(8)
我是一位业余养蜂者,从上初中开始学习养蜂。那时,我们村庄有200余户,近百家养蜂,到现在只有我一人还养有近40群,中间间断了14年,因参加工作太忙。20世纪90年代后,孩子们相继毕业,家里无经济底子,又想到了养蜂。给亲朋好友送点蜂蜜土特产是片心意,又得到了满意的回报。他们便成了我的好顾客,  相似文献   

13.
曹日煊 《蜜蜂杂志》2008,28(7):19-20
我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养蜂,除在20世纪80年代中断过几年,前后历时几十年.其间发生过不少失误,多次造成了严重损失,叫人后悔莫及.现选取几例介绍,想给蜂友们一点警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我抱着对养蜂的浓厚兴趣,拉开了我业余养蜂的序幕.头两年和蜂打交道,虽然不怕蜂螯,但在实际饲养中碰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和难点,自己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5.
沈育初 《中国蜂业》2007,58(5):21-21
20世纪90年代,我在南京定地养蜂8年,一直都很注意奖励饲养这一重要繁蜂措施,也就此问题曾与上千位蜂友进行过探讨。现将结论与大家交流,共同提高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1北京养蜂起源北京从古代养蜂始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沿袭至今。20世纪初,中国引进西方蜜蜂并传入北京。1917年,北京农事试验场张德田引进意大利蜂(简称意蜂),并推广新法养蜂技术。其父张伯衡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北京开办兴农园蜂场,设立新林蜂具店,经营蜂具、蜂种和养蜂书籍等。张德田又在西郊建立西山养蜂场。1925年,黄子固创办了李林园养蜂场,于次年  相似文献   

17.
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养蜂法》,是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养蜂专家诸葛群同志编著的。从1952年起,三十三年来共出版了六个版本,印刷已达20次,发行总数140余万册。此外,延边人民出版社两次译成朝鲜文出版。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养蜂书籍很少,养蜂技术非常落后,有些农业学校培育养蜂人材,也缺乏教材。《养蜂法》一、二、三版出版,对于传播和普及养蜂技术、促进我国养蜂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深  相似文献   

18.
大兴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技术协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论是从组织方式、服务内容、建设形式都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兴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6个,共带动农户6.3万户,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销售利润1亿元.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该技术最早在日本被应用于畜牧业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在畜牧业生产中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日韩等东南亚国家推广。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是采集本地自然环境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  相似文献   

20.
<正>周定邦先生是云南省昆明市第一师范学校小学部教员。该校将养蜂这门学科特别编入正式课程中,由周先生担任教授、指导。通过逐年连续教育,周先生有数百名养蜂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兴起该省养蜂业最大的动力。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当地从事养蜂的人,不仅是周先生的学生,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养蜂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