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四季蜜龙眼的结果母株放梢时间短截调控花期、花穗疏折修剪技术应用、不同肥水管理的试验分析,表明结果母株最佳放梢时间为3月下旬;花穗疏折修剪技术是该品种实现产期调控、丰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的肥水控制措施可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及果实产量。总结四季蜜龙眼产期调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石榴新梢的生长动态。[方法]对南疆特色果树新疆阿图什石榴的新梢生长动态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石榴新梢粗度和长度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生长大高峰;6月下旬,长度和粗度都出现一次生长小高峰,且基本重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新疆石榴丰产、稳产,制定科学有效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苹果大小年树生育规律与优质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1972~2000年对苹果生育规律之探索和对国光苹果大小年树连续5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苹果树根系和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小年树年周期内根系与新梢各有3次生长高峰,二者呈交互生长;大年树有2次根生长高峰和1~2次新梢生长高峰,根系与春梢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衰弱树有2次新梢生长高峰和1次根生长高峰,春季和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消失。大年树和小年树春季根系生长高峰期与盛花期和营养枝全枝叶面积的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树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在新梢生长高峰前出现养分亏缺,新梢生长高峰期新根日生长量降至低谷,同时新梢第8,9节出现小叶,是营养转换期开始的标志。大年树贮藏营养充足,春季新根生长旺盛,在新梢生长高峰期第7~10节出现最大叶片,明显地促进了枝叶生长和幼果细胞分裂。在新梢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阶段,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高潮时花芽开始分化,10d左右达花芽分化高峰。大年树结果期明显地抑制了根系和新梢生长及花芽分化,使翌年成为小年。早秋施基肥对促进第三次根系生长高潮及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至关重要。早期疏花疏果,调节果实适宜负载量是苹果优质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七年生湘南梨(Xiang-nan Pyrus)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及果实的生长动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梢3月中旬开始生长,7月下旬停止生长,生长期达119 d,生长过程中出现3~5次生长高峰,新梢生长3~4次,生长高峰4次,净生长量高峰3次;叶片生长3~5次,生长高峰3次,净生长量高峰5次;加粗生长4~5次,生长高峰5次,净生长量高峰4次.果实生长从4月上旬花谢幼果期开始,直至8月下旬停长,生长期达126~133 d,果实纵横径在生长过程中出现4~7次生长高峰期,生长高峰4次;净增长量高峰现4~7次,果实纵径7次,果实横径4次.果实生长曲线和新梢生长曲线是逐步升高的单曲线,有4次生长高峰,呈双“S”曲线;果实净生长量有4~7次生长高峰,其生长曲线是双“S”或多“S”曲线,而新梢生长的净生长量有3次生长高峰,呈“S”曲线.建议梨树栽培管理时要求头年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4月下旬为最佳施肥时期,同时在果梢生长旺期加强根外追肥来缓解养分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金蜜梨新梢与果实生长动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七年生的金蜜梨(Pyrus pyrifolia Nakai‘Jinmi’)为研究对象,对其新梢与果实生长动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蜜梨新梢自3月21日开始生长,到5月20日停止生长,生长期61 d,生长期间出现两次生长高峰。金蜜梨果实4月初开始坐果,到7月下旬果实成熟停止生长,生育期110 d。果实纵、横径生长呈S形曲线,发育过程中出现3次生长高峰。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关系密切,前期新梢与果实生长养分竞争激烈,中期新梢与果实生长竞争减弱,后期新梢停止生长后果实迅速膨大并到达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日光温室大红袍和冠玉枇杷品种主梢的生长动态及副梢的发生情况,试验表明在北方日光温室条件下栽培冠玉和大红袍枇杷品种其中心梢的加长生长和展叶有4~5次生长高峰,加粗生长在冬春有2-3次小的生长高峰,夏秋有2次大的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7.
艳红桃果实新梢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9~10年生的艳红桃(Amygdalus persica L.)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变化的动态。结果表明,新梢生长从3月中下旬开始,在生长过程中出现4~6次生长高峰,其中结果梢生长到7月下旬,生长期达132 d,有4次生长高峰;营养梢生长到8月中旬,生长期达142 d,有6次生长高峰;果实从4月上旬开始生长,到8月上中旬出现停长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4~5次生长高峰,生长期长达122~132 d,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形生长曲线,果实成熟时,纵径7.41 cm,横径7.49 cm,果形指数0.99,果实近圆形,果表底色为绿色,果皮为紫红色,平均单果重216.9 g;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关系密切,表现为前4周果实生长较快,随后6周新梢生长较快,之后5周结果梢逐步停止生长,营养梢生长较快,即整个生长期存在养分竞争。生产上建议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选择在4月下旬作为最佳施肥时期,在果梢生长旺期加强根外追肥,以满足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红枣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定期调查红枣根系生长状况,同时结合对地上部枝、花、果实的调查,探讨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相关性,以期为建立环塔里木盆地红枣栽培高效模式,协调红枣根、冠结构,为肥、水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中心地带阿克苏,以8年生灰枣为试材,利用根窖法研究栽培条件下其根系与地上部生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月20日,玻璃观察界面上开始出现新根.7月5~31日是发根高峰期,发根量约占整个发根总量的3/5,此后新生根数量明显减少,此时地下20cm土壤温度为20.8℃.[结论]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呈交替现象,且与开花和果实生长存在一定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新川中岛桃新梢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新川中岛桃果实适期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考察了新川中岛桃新梢和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新梢3月下旬开始生长,7月下旬停上伸长生长,增粗生长仍在继续,9月上旬停止生长,生长期长达184 d,新川中岛桃新梢生长量和新梢叶片增加量均出现4次生长高峰,且后两次生长高峰出现时间一致,二者呈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出现3次生长高峰,除第2次生长高峰外,新川中岛桃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新梢生长高峰交替出现。应加强水肥管理,以果实膨大期前施肥为宜,并根据养分需求及时追肥;采收期以8月上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0.
苹果地上部与地下部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研究表明,苹果根系生长1年有3次高峰。新梢与根系生长是交互进行的。根系的第1次生长高峰在花前8~13d,春梢生长高峰在花后19~24d;根系的第2次生长高峰在春梢停长后7~8d.根的第3次生长于秋梢停止至落叶前。苹果根系的第1,2次生长之间,正值春梢的急速生长期,有一个养分转换期。苹果根剪具有控冠抑长作用,宜在花前10d进行。根据苹果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特点,应于花前8~13d、养分转换期以及秋梢停长后到根系第3次生长初进行追肥及施入基肥。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了解冬小麦根系形态的动态分布规律,为优化根系构型、提高小麦产量潜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借助于微根管技术,对冬小麦根系生长至消亡过程中的根长密度、根尖数、表面积、直径和以根长为基础的根系生长速率进了原位监测。【结果】冬小麦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尖数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根表面积和直径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收获1周后,其根长密度、表面积和根尖数开始大幅降低;10—40 cm土层根系的平均直径较大,根长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土层;冬小麦绝大多数根系的直径(RD)小于0.5 mm,0.1 mm<RD≤0.25 mm区间的根长密度是其它区间之和的1.3—2.1倍;返青至拔节前期,0—40 cm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中后期40—80 cm土层则显著增大。【结论】返青至抽穗期冬小麦的根系生长最旺盛,其生长重心也逐渐下移,收获后死亡节律滞后。深层根系的直径较小,0.1 mm<RD≤0.25 mm区间的细根是冬小麦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季蜜龙眼一年多次成花坐果的特性,经多年试验研究,采用修剪和配套管理技术,促其零星开花期间的营养生长、阻止成花,使其在5月和8月集中开花、9~10月和翌年1~2月果实批量成熟,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局部根区供水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过程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了阐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主根系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机制。【方法】以温室盆栽棉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全部根区均匀灌溉(BRI)、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3种灌水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诱发棉花叶片的水分保护机制,在不明显降低光合速率的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的奢侈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增强棉花的渗透调节能力,使叶片保持较高的膨压。【结论】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有效控制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比例和分配,棉花应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可优化根冠比,刺激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结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在整个生育期内比汕优63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根系活力,保证了其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和谐关系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水平下玉米苗期生长性状及成熟期产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玉米苗期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与成熟期产量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优良杂交种豫玉22两亲本Z3和87-1为基础构建的一套F8家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在高、低氮两种条件下,通过苗期水培试验和成熟期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苗期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总根长、根冠比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 软件,在LOD>2.5条件下共定位到22个QTL位点,其中高氮下定位到10个QTL,低氮下定位到12个QTL,两种氮水平下共位或紧密连锁的QTL位点很少,表明不同氮水平下的遗传机制不同。在第5和第7染色体上发现了苗期根系相关性状与成熟期产量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苗期根系性状对成熟期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氮高效遗传育种中可以把苗期根系性状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设施少土基质栽培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最为适宜阿图什市的设施少土基质配方和相关配套栽培技术,为设施少土栽培技术在全疆适宜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槽双行栽培方式,研究不同配比少土基质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在加入少量土壤的前提下,羊粪加菇渣不同配比基质的处理:V土∶V羊粪∶V菇渣=2∶4∶4的组配能明显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定植后的成活率较高,株高、茎粗的增大,提前开花坐果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提高,衰败期延迟;同时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结论]在阿图什市,V土∶V羊粪∶V菇渣=2∶4∶4是辣椒少土基质槽栽培的适宜基质配方,可在新疆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翻免耕条件下根系衰老状况以及籽粒灌浆特性。【方法】以重穗型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测量根系伤流量并用原状土柱法挖根考察根干重,用Richard方程拟合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翻耕稻相比,免耕稻根量较小,但灌浆前、中期根系活力要高于前者,灌浆后期根系活力急剧降低,维持根系功能的能力较差,产量较低。三角形强化栽培根系功能较其余栽培方式有显著优势,但其对免耕适应性较差,而宽窄行栽培和抛秧栽培与免耕互作可以促进二者在免耕条件下的根系活力。栽培方式与免耕对籽粒灌浆过程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改变灌浆类型。宽窄行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免耕条件下为同步灌浆型,而在翻耕条件下则为异步灌浆型,三角形强化栽培灌浆类型则相反。总体而言,籽粒中期灌浆速度远大于前期和后期,虽然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但仍然对籽粒灌浆做出主要贡献。【结论】栽培方式和免耕对杂交稻Ⅱ优498根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从根系角度看,宽窄行栽培和抛秧栽培更适合免耕条件,而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翻耕条件下更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由于四川盆地自然条件因素限制,Ⅱ优498弱势粒并未充分灌浆,尤其是免耕抛秧栽培以及翻耕三角形强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新疆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以分析不同冬灌条件下,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冬油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冬灌条件下冬油菜的鲜干重、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冬季灌溉对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一定影响.正常冬季灌溉量、1/2冬季灌溉量、1/3冬季灌溉量、1/4冬季灌溉量、不冬灌5个处理中,1/2冬季灌溉量处理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相对较高,正常冬灌处理越冬率、叶片数相对较高,而不冬灌处理(CK)各项指标都最低.[结论]适宜的冬季灌溉量能保证冬油菜越冬率提高,对后期冬油菜的一些生育特性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奠定基础.新疆地区冬油菜适宜冬季灌溉量在450~900 m3/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高产、优质四季蜜龙眼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测定反季节四季蜜龙眼发育期果实的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果皮重、果肉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别采用多项回归和求导方法建立四季蜜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和物质累积速度模型。【结果】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需108 d,成熟阶段历时21 d。果径生长曲线前期上升较慢,中期上升较快;果肉重、果皮重、种子重和单果重在花后52 d开始快速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66~94 d快速增长,最高峰达25.1%。根据果实各指标数据建立的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拟合出多项回归方程式,其中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及果肉重的拟合方程为二次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拟合方程为三次方程,动态模型回归方程经F检验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0,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物质累积速度模型显示,果实纵径、大横径和小横径及单果重和果肉重5个指标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一次直线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二次方程。【结论】四季蜜龙眼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数学模型可作为制定四季蜜龙眼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措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龙眼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DLCCoAOMT)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在低温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从龙眼叶片中克隆DLCCoAOMT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 研究DLCCoAOMT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DLCCoAOMT 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JN093023。该cDNA 全长993 bp,具有1 个744 bp 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7 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LCCoAOMT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 CCoAOMT 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龙眼 DLCCoAOMT 与桦木属的CCoAOMT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LCCoAOMT 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总体上表达量在根和茎中较多,叶中较少,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DLCCoAOMT 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量也发生变化。原核表达结果表明,DLCCoAOMT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从龙眼中克隆到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