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为试验对象,对其组织培养中的丛生芽增殖、壮苗培育、瓶外生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BA在红掌阿拉巴马丛生芽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6-BA浓度与增殖倍数成正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6-BA浓度的增加,红掌丛生芽的增殖率增高;在红掌壮苗培养过程中,6-BA浓度与组培苗高度增加量成负相关,但过高的6-BA浓度抑制红掌阿拉巴马苗高生长;NAA浓度是影响红掌组培苗叶片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NH_4NO_3浓度是影响小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当NH_4NO_3浓度为1 650 mg/L时,小苗重量增加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南茜文心兰切花品种组培苗的生根优化技术体系,以该品种继代培养的丛生芽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种类、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添加6-BA细胞分裂素和NAA生长素有利于南茜文心兰的生根诱导,其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0.3mg/L6-BA+1.2mg/L NAA+活性炭1g/L,丛生芽接种40d的生根率为98.30%,每株生根3~4条,根长0.5~2.5cm,芽苗生长整齐,平均株高约3.0cm,芽苗基部无侧芽和类原球茎产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组培快繁技术的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白及实生苗培育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种子组培快繁技术育苗,并对该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在1/2MS+1.0 mg/L NAA培养基中进行种子萌发及丛生芽诱导,7 d后种子膨大成为淡黄色球状体,21 d后种子突破种皮开始萌发,30 d后开始形成原球茎,40 d后原球茎进一步膨大、颜色逐渐转绿,部分诱导出愈伤组织,2个月后原球茎基部出现绒毛状,愈伤组织分化大量丛生芽。丛生芽在1/2MS+1.0 mg/L NAA+2.0 g/L活性炭+1.0 mg/L GA3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约40 d即可培养出3~5条幼根,此后白及幼苗快速生长,即可进行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4.
以自行研制的抗菌剂进行蝴蝶兰原球茎分化成苗开放组培试验。培养基1/2MS+3 g/L 6-BA+100 g/L香蕉泥+20 g/L蔗糖+1.0 g/L活性炭+6.3 g/L琼脂条,处理组附加适当浓度的抗菌剂。培养45 d观察发现抗菌剂能有效抑制培养基污染,类原球茎能全部分化成苗,平均苗高(2.6±0.4)cm,与对照(高压灭菌)差异不显著,叶片数1~2片、0.5 cm根1~3条,与对照一致。由此表明,蝴蝶兰类原球茎分化成苗的开放组培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灰岩金线莲种子无菌播种进行组培苗生产,为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岩金线莲种子为外植体,以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进行无菌播种、原球茎增殖、丛生芽分化及生根壮苗的影响。【结果】采用0.1%升汞处理灰岩金线莲蒴果20 min,灭菌率可达100%,且种子萌发不受影响。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泥有利于种子萌发,最适合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6-BA+0.2 mg/L NAA+60 g/L香蕉泥;在原球茎增殖培养中,低浓度的6-BA和NAA有利于灰岩金线莲原球茎增殖,最适合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 6-BA+0.2 mg/L NAA+60 g/L香蕉泥;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60 g/L香蕉泥+0.1%活性炭,原球茎分化丛生芽较多,生长势最佳;最适合灰岩金线莲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NAA+60 g/L香蕉泥+0.1%活性炭。【结论】利用灰岩金线莲种子进行无菌播种,通过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可获得大量优质组培苗,是实现工厂化育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山豆根组培苗适宜的移栽基质,研究了疏松黄土、腐殖土、珍珠岩、蛭石和松树皮5种基质对山豆根组培苗的成活率及幼苗素质(苗高、地径、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于腐殖土基质的山豆根组培苗成活率和幼苗素质显著优于其他基质,具体表现为山豆根组培苗成活率为100%,移栽3个月后腐殖土基质的山豆根组培苗平均苗高5.8cm,基部茎粗1.43mm,叶数5.53片。结论:腐殖土基质是山豆根组培苗的适宜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高山杜鹃扦插繁殖的生长和产量瓶颈,以组织培养为手段,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方对高山杜鹃丛生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组培快繁工艺。结果表明,高山杜鹃组培快繁的最佳工艺为摘取高山杜鹃顶芽或侧芽,0.1%升汞消毒后接入1/4 MS培养基预培养;30 d后将生长健壮的无菌苗嫩芽接至培养基1/4 MS+ZT 3.0 mg/L+NAA 0.10 mg/L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30~50 d后取生长到2~3 cm的芽小苗或侧芽切下,接入培养基1/4 MS+NAA 2.0 mg/L+IBA 2.0 mg/L中生根;60 d后即可将生根的组培苗移入基质中进行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组培生产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丛生芽和植株茎段为材料提取石斛,测定其多糖含量,计算多糖累积效率,以了解不同形态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多糖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多糖含量差异较大,植株茎段的多糖含量相对最高,可达26.20%,原球茎多糖含量次之,为25.26%,二者均可达到《中华药典》中对石斛中药材多糖含量要求的规定;原球茎和植株茎段的多糖含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原球茎多糖的积累效率相对最高,可以成为生产石斛多糖的原料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柴松不定芽为外植体,在保证基本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培养基种类、活性炭浓度、蔗糖浓度、转接周期等对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不定芽生长健壮,苗高均值达到最大,为1.86 cm;活性炭浓度为0.1%时,有利于丛生芽苗的伸长生长,苗高均值达到1.48 cm;当蔗糖浓度为2.0%时,苗高均值最大,为1.28 cm;当培养周期为20 d时,有效地改善了芽苗枯死现象,培养周期延长至40 d时,芽苗枯死率明显升高。柴松不定芽生长与伸长的适宜培养基1/2MS+0.1 mg·L~(-1)AC+2.0mg·L~(-1)蔗糖。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樱桃优良单株广州樱1年生组培苗开展生长节律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划分并探讨其生长阶段,为组培苗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州樱组培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均呈"慢—快—慢"生长趋势,Logistic方程拟合程度高.苗高和地径均出现2个不连续生长高峰,6月苗高生长量最大达33.0cm,9月地径生长量最大达2.4mm.苗高速生期(2016年5月30日至9月3日)历时97d(占总生长时间39.6%),苗高净生长量96.3cm(占总生长量64.5%);地径速生期(2016年5月16日至10月1日)历时139d(占总生长时间56.7%),地径净生长量8.3mm(占总生长量76.1%).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夏坡蒂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浓度梯度比久加入MS培养基中,接种10d、20d、30d后,测定组培苗的苗高、茎粗、根数、根长、叶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比久浓度的增加,在培养10d、20d、30d时,组培苗的苗高均有所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培苗的茎粗、根长和根条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30mg·L-1处理达最大值;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呈下降的趋势,且均在高于30mg·L-1处理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见,30mg·L-1的比久浓度对促进组培苗的生长最佳,可促进根部生长,降低株高,增加茎粗,进而培育壮苗,提升组培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福早红、鲁加3号和鲁加6号3个苹果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基因型、暗培养、AgNO3对苹果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福早红、鲁加3号和鲁加6号3个苹果品种的组培苗叶片分化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4 mg/L+NAA 0.20 mg/L,MS+6-BA 4 mg/L+NAA 0.10 mg/L,MS+6-BA 4 mg/L+NAA 0.05 mg/L;基因型是决定苹果组培苗叶片分化的重要因素,3个苹果品种叶片分化不定芽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福早红、鲁加6号、鲁加3号;暗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苹果叶片进行脱分化,提高叶片的分化率,苹果叶片暗培养处理的最佳时间为15 d;AgNO3抑制苹果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不能促进其叶片不定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翅萼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翅萼石斛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其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的研究,建立翅萼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翅萼石斛种子萌发和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原球茎增殖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g/L+活性碳1.0g/L,接种45 d后增殖系数约5.8个、生长情况良好;生根壮苗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KT 0.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香蕉泥100 g/L+活性碳1.0 g/L,生根率达100%,根系及幼苗长势良好。桂林地区移栽驯化宜在3~4月进行,选择水苔做基质,60 d后成活率为76.7%。  相似文献   

14.
‘阿里山’蝴蝶兰组织培养及其驯化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新品种‘阿里山’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包括花梗腋芽不定芽的诱导、丛生芽增殖、生根培养以及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1/4MS+4 mg·L-1BA+0.3 mg·L-1NAA最适合不定芽诱导,诱导率可达82.5%;利用1/2MS+7 mg·L-1BA+0.8 mg·L-1NAA培养基进行培养时,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3;利用改良1/2KC+1 mg·L-1NAA+100 g·L-1香蕉泥培养基培养时,生根率高达100%;组培苗驯化28 d,移栽成活率达93.3%。  相似文献   

15.
唐菖蒲种球微小茎尖在MS+6-BA1.0~1.5mg·L-1+NAA0.1—0.15mg·L-1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丛生芽,每25d继代扩繁1次,增殖系数为3~4倍;将无根苗接种到1/2MS+NAA0.3mg·L-1的培养基上,15~20d便可形成良好的根系;继续培养3—4个月,可形成试管小球茎。经检测,供试的5个品种的组培苗均未发现感染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蚕豆萎焉病毒,获得无病毒植株。将无毒试管小球茎作为原原种,在隔离网内进行栽培繁殖,可为大田生产提供无毒种球。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温度对香蕉不定芽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以巴西香蕉(Musa paradisiaca)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香蕉不定芽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波动变化,POD活性先上升,培养15~20d达到最高后下降,培养45d后又缓慢上升,CAT活性整体先下降,培养45d后上升;在30℃以内,随温度升高,根系活力逐渐增加,培养20d后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培养50d开始下降,MDA含量先逐渐下降后上升,培养20d和45d较低;30℃最适宜香蕉不定芽生长,此条件下培养25d根系活力达最高(11.92mg/g·h),游离脯氨酸(58.76μg/g)和MDA含量(7.15nmol/g)都较低,根茎叶生长旺盛(苗高5.02cm、叶数3.64片、根数4.63条、根长4.91cm),是最适宜移栽的时间;培养45d根系活力为2.33mg/g·h,游离脯氨酸(94.83μg/g)和MDA含量(9.83nmol/g)都较低,根茎叶生长旺盛(苗高6.15cm、叶数4.97片、根数6.01条、根长6.06cm),是次适宜移栽的时间。30℃最适宜香蕉不定芽的生长,培养25d是最适宜移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云南省元谋县的花椰菜丛枝病植原体感病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将带菌组培苗分别置于冰箱(4~8℃)低温保藏和光照培养箱中常温保藏,经定期观察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以感病植株的茎段作为组培材料,经丛生芽诱导培养可得到长势较好的花椰菜潜带植原体组培苗;同时,采用低温保藏可延长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每2~3月进行1次),期间每月在培养箱中补光3~7 d,在12个月后经PCR检测表明组培苗中仍含有植原体,达到植原体株系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厚叶岩白菜一年生组培苗探索了分株苗生根和根茎扦插。结果表明:一年生组培苗的分株倍数可达5;用0.2 mg/L IBA浸泡分株苗基部20 s,生根率可达100%;带顶芽或腋芽的根茎进行扦插,修切长为4 cm时成活率可达90%;在珍珠岩:草炭土:腐殖质=2:1:1的混合基质中,培育6个月即可成为商品苗。  相似文献   

19.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对文心兰丛生芽和原球茎进行诱变试验,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诱变后代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混合培养法是文心兰丛生芽诱变的最佳途径,以添加500mg·L^-1的秋水仙素诱导10d效果最佳,植株变异率高达26.7%,变异植株类型包括植株粗壮、多叶、叶片变宽、变厚、矮化、叶片线艺等;经5~6次继代培养,部分变异株系仍保持稳定遗传性状,其中筛选出的稳定绿叶金边、金叶绿边变异株系RAPD 标记表明其在DNA 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为文心兰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叶连翘组织培养与无性快繁技术。[方法]以细叶连翘的茎及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对细叶连翘试管苗进行分化与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试验,并对试管苗进行炼苗与移栽。[结果]经分化与诱导培养后的无毒茎尖分化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10d后分化出丛生芽,20d后苗高3~4cm,将3~4cm的丛生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7d后有不定根形成,20d后丛生苗生根率达100%,根长2~3cm的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8%。[结论]获得了细叶连翘茎尖培养的启动培养基(MS+6-BA0.5mg/L+IBA0.2mg/L)、增殖培养基(MS+6-BA1.5mg/L+IBA0.2mg/L)和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s/L),建立了细叶连翘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