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应用朱有勇教授的生物多样性原理持续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理论以及不同农作物立体种植阻隔病原菌传播的原理,通过对15个富源县竹园镇主栽玉米品种与富源花魔芋间种的方式,探讨玉米间种魔芋对魔芋产量及魔芋软腐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炜  李政 《北京农业》2011,(3):74-75
生物多样性间种防控魔芋软腐病害试验在云南省富源县老厂镇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开展,试验探索不同行数的玉米间种不同行数的魔芋与魔芋软腐病害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海拔的2个地点试验得出,在富源县老厂镇海拔2020m以上的地区,采用2~4行玉米间种1~5行50~100g的魔芋,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与净种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和魔芋生态安全栽培提供参考,筛选魔芋软腐病防效较好的生物防治方式。【方法】选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汰腐净+魔芋灵、百沃硒、钙镁硼肥等进行魔芋软腐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调查统计魔芋生长情况和软腐病发病率。【结果】结果表明,EM菌200倍灌根处理和百沃硒500倍喷施防治软腐病最好,喷施钙镁硼肥1000倍次之。【结论】初步筛选出生物制剂EM菌、百沃硒和钙镁硼肥是防治魔芋软腐病较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药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效迅速,但其长期使用带来的抗性、再增猖獗和残留问题直接影响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无残留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对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复配菌剂和筛选拮抗内生菌防治魔芋软腐病、培育转基因魔芋抗病品种、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DS1-B1、CDS1-B2、CDS2-B1及CDS2-B2均与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ZS-B4与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8.8%,菌株CZS-B6与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的相似度达99.9%。【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致病细菌存在生物多样性,其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其中新发现的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致病性最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和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系,为利用土壤微生态控制魔芋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魔芋在4个海拔高度(610、913、1205和1518m)和4个生长时期(幼苗期、换头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软腐病发病率及其根际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应用DPS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海拔的不同时期,随着魔芋的生长,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块茎膨大期软腐病发病率最高;同一时期不同海拔高度,总体趋势为随着种植海拔的增加,软腐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魔芋的生长和发育,4个生育时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幼苗期>换头期>块茎成熟期>块茎膨大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魔芋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相应增加;海拔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适当增加种植区海拔能有效调节魔芋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控制魔芋软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软腐病是魔芋灾难性病害,其防治工作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对魔芋软腐病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通过对魔芋软腐病与其各种防治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生产中进行综合防治、降低发病率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溶杆菌对魔芋软腐病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入抗生素溶杆菌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作用,同时采用Biolog方法分析该生防细菌对魔芋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入生防细菌后,抗生素溶杆菌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还有增产作用,防效可达79.16%,增产14.30%,显著高于水合霉素和对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魔芋根际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并且魔芋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相比,施入生防菌剂的处理,对聚合物、胺类、酚类化合物的碳源利用率得以提高,而对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的碳源利用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施入生防细菌菌剂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36-1936,1943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健、病魔芋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中分离获得的BJ-1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带宽度达10 mm。复筛试验表明,内生拮抗菌BJ-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软腐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拮抗带宽度达12 mm。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发现BJ-1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对软腐病原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魔芋与玉米间栽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作用,同时采用Biolog方法间栽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与玉米间栽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其中玉米2魔芋4(T3)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可达61.27%。另外,魔芋与玉米间栽使魔芋根际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发生变化,魔芋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与净栽魔芋(CK)相比,T3对聚合物类和酚类化合物的利用率分别升高了25.7%和23.5%,而对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这4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降低了30.7%,39.9%,34.9%和38.6%。主成分分析表明,间栽处理的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净栽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过多施用氮肥易诱发魔芋软腐病,施用钾肥对控制软腐病有很好效果。[结论]在魔芋种植中应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可起到减少魔芋软腐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魔芋与玉米间栽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作用,同时采用Biolog方法间栽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与玉米间栽能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其中玉米2∶魔芋4(T3)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可达61.27%。另外,魔芋与玉米间栽使魔芋根际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发生变化,魔芋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与净栽魔芋(CK)相比,T3对聚合物类和酚类化合物的利用率分别升高了25.7%和23.5%,而对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这4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降低了30.7%,39.9%,34.9%和38.6%。主成分分析表明,间栽处理的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净栽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魔芋种植中魔芋软腐病危害极为严重的问题,以不施菌剂为对照,研究生防放线菌和生防细菌对岚皋花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及生长效应,探索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防放线菌,生防细菌和不施菌剂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异,放线菌对软腐病病原菌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施用生防细菌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且魔芋长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魔芋软腐病又叫黑腐病,其主要危害魔芋的叶片,叶柄及块茎。一般田块正常的发病率都在8.0%~12.0%,重病的田块则高达40.0%以上。魔芋的软腐病常常会造成魔芋的重大减产和损失,严重影响着魔芋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魔芋的生产和发展。魔芋极易发生软腐病,因此,对魔芋的软腐病的防治进行了几点概述。  相似文献   

15.
对魔芋软腐病在魔芋种植业中的为害及目前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魔芋软腐病防治技术虽然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的现状,提出利用生防菌来防治魔芋软腐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笔者基于Android手机终端,设计一套智能手机GPS的魔芋软腐病防治系统,该系统可获取农户所处地区的经纬度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对魔芋软腐病防治的实际问题给予专业性解答,再将该地区的魔芋软腐病防治方案智能推荐给农户,以便种植户对魔芋软腐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魔芋软腐病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物理、生物防治,以为防治魔芋软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魔芋软腐病会导致魔芋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严重制约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原因,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出了合理生产布局、做好种芋处理、改进耕作方法、做好田间管理等优化措施,以期有效控制魔芋软腐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在连作6年魔芋的重病地上,应用生物药肥防治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4.7%和16.3%,每公顷增产魔芋2602.5kg,增15.3%,纯增收入4 136元,投产比为1:4.87.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武陵山区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过程及效果。结果显示: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为40.2%,其中种芋在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为14.2%;软腐病烂种缺蔸率为10.5%,魔芋生长期发病率为15.5%;7月下旬~9月中旬是魔芋软腐病流行期,9月上中旬是魔芋软腐病发病高峰期。魔芋软腐病发生重是由品种抗性、田间菌源、气象因素、贮藏方式、种植模式等因素造成的。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示范,绿色防控区魔芋软腐病病株率为5.6%,比常规防控区减少9.9个百分点,防效达63.8%;产量比常规防控区增加15 922 kg/hm~2,产值增加62 095.5元/hm~2,产投比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减少成本投入1 500元/hm~2。从建立无病种芋繁育基地、引进选育抗病魔芋品种和推广魔芋生产的新技术3方面提出了魔芋软腐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