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类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葡萄最佳采收期和酿造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比诺"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果实转色之前黄烷-3-醇单体以(+)-儿茶素的占比较高,而之后则以(-)-表儿茶素占据较高比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及其聚合体在不同时期达到峰值,其中单体在转色期附近达到峰值,而原花色素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黑比诺"葡萄籽中原花色素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均主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达到峰值的时期也不同,末端单元在转色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而延伸单元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原花色素的平均聚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黄烷-3-醇二聚体种类与颜色褐变的关系。【结果】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能够生成6种二聚体。pH=3.0时仅生成一种无色的B型二聚体,pH=4.0时会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pH=5.0时既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又产生2种黄色A型二聚体,而pH=6.0和7.0时,只产生2种呈黄色A型二聚体,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存在4种B型二聚体,其中2种B型二聚体和模拟体系中的产物相同。【结论】酪氨酸酶氧化产生的黄烷-3-醇二聚体作为中间产物参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颜色褐变。  相似文献   

4.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对植株进行UV-C 照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免疫组织定位等方法,对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LAR(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活性和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V-C 诱导果皮和果肉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总黄烷–3–醇的积累,LAR 酶活性增强,且这一诱导作用有明显的照射剂量、器官/组织和发育阶段依赖性。UV-C 照射并不改变LAR1、LAR2 酶蛋白在葡萄果实中的分布,但诱导酶蛋白积累,特别在果皮及果肉维管束中,UV-C 照射导致LAR1、LAR2 酶蛋白信号明显增强。所有结果表明,UV-C 照射诱导果皮和果肉维管束中LAR1、LAR2 酶蛋白增加,诱导LAR 酶活性增强,最终导致总黄烷–3–醇和黄烷醇类多酚特异性积累。  相似文献   

5.
以‘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为试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荧光定量分析,研究了‘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的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动态含量,以及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的动态相对表达量,以期明确‘威代尔’葡萄优良芽变果实特征香气2-苯乙醇合成变化,为生产提供优良酿造品种(系)原料。结果表明:‘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不同生育期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芽变果实中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高于同期‘威代尔’果实。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威代尔’及其果实中AADC的表达与2-苯乙醇含量均呈正相关。该研究发现的‘威代尔’葡萄芽变有望成为我国酿造优良葡萄酒重要的品种(系)原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红色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小味尔多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积累,为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品种选择的参考依据。在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测定2个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完全转色期之前,小味尔多果实中酚酸类、黄烷醇类物质总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PAL、Vv F3′H的相对表达量也均高于马瑟兰。在果实采收期,2个品种果实中酚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总量差异不显著,小味尔多果实中黄酮醇类物质、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F3′H、VvF3′5′H、VvUFGT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但是白藜芦醇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低于马瑟兰,此时马瑟兰果实中VvPAL、VvC4H表达量均较高。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熟期果实中17种单体酚进行分析,马瑟兰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咖啡酸、苯甲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白藜芦醇,小味尔多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因此,采收期2个酿酒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种的基因型不同,导致果实中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在时空上产生差...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不同剂量UV-B对葡萄果实中多酚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为人为调控葡萄果实乃至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葡萄果实进行UV-B照射0 min(对照)、15 min、30 min、45 min、60 min、120 min,并随机取样测定果实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及PAL活性,结果表明:采后UV-B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诱导采后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龙眼胚胎F3H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希娟  许鸿川  游向荣  李燕  陈清西  陈伟 《园艺学报》2008,35(11):1581-1586
采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立冬本'龙眼合子胚发育不同时期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TOF鉴定到其中一个上调差异表达的蛋白为黄烷酮-3-羟化酶 (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以‘立冬本’龙眼胚胎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F3H基因cDNA 1 404 bp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F3H基因共编码365个氨基酸,其cDNA序列与柑橘、苹果、棉花等F3H基因的同源性均高达80%以上,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EF468104。  相似文献   

9.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果实为试材,外源喷施(0.05、0.10、0.50mg·L~(-1))24-表油菜素内酯(EBR)于葡萄果穗,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0.05mg·L~(-1) 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花色苷、总酚的积累,0.50mg·L~(-1)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单宁的积累,降低了葡萄果实中总酸含量。0.10mg·L~(-1)EBR处理对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有较好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Amounts and types of flavan-3-ols in leaves and fruit skins of scab-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apple cultiva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HPLC and CRD (chemical reaction detection). The latter is necessary because the UV absorption spectra of flavanols are generally uninformative. Resistant cultivars had higher quantities of fla- van-3-ols in leaf tissue and fruit skin than susceptible ones: levels were 6.5 fold higher in leaves and 3 fold higher in fruit skins.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fla- van-3-ols were found in leaves and fruit skin of the resistant group than in the susceptible one.  相似文献   

13.
SO2对葡萄采后呼吸强度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葛毅强  陈颖 《园艺学报》1997,24(2):120-124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发现:‘无核白’葡萄果粒为非跃变型呼吸类型,其乙烯释放量很低,但释放潜力很高,切伤后乙烯释放速率迅速增高;果梗和穗梗为跃变型呼吸类型,有很高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适量的SO2保鲜处理对葡萄的呼吸强度、脱落酸(ABA)含量及乙烯释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生长素(IAA)、赤霉素(GA)有促进作用,既可抑制葡萄生理衰老,又可减轻葡萄的落粒,延长葡萄采后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4.
环剥和G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于2003、2004年分别在河南长垣、开封及新密进行了4个独立试验,主要研究了环剥和GA3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粒大小、果穗重量、种子数目、果梗耐拉力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15-16mm时主干环剥可增大果粒10%左右,应用GA340-60mg/L水溶液浸蘸果穗,可显著增大果粒,增加果穗重量,对果穗其他性状、成熟期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赤霞珠’葡萄果实为材料,利用制备好的葡萄查耳酮异构酶(CHI;EC 5.5.1.6)CHI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蛋白质印记杂交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CHI基因、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随着果实发育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果实发育早期和转色期表达量较高,同果实中总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变化一致;胶体金免疫定位显示在果实发育早期CHI主要分布于葡萄果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在液泡及质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在转色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质体和细胞核中,其数量明显增多。在成熟果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少量存在于质体和液泡中。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郑州葡萄圃内的94 份无核葡萄和40 份巨峰系葡萄的果粒颜色、形状、质量和大小进行了连续3 年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无核葡萄种质果粒质量和果粒大小遗传变异系数比巨峰系大得多, 无核葡萄种质的平均果粒质量主要在110~510 g 的范围内, 将近50 %无核葡萄种质的果粒为115~215 g , 为中等。因此目前国际及国内的现有描述评价标准都不适合评价无核葡萄种质的果粒质量及大小。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合无核葡萄种质新的附加分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脱落酸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品丽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Franc) 葡萄为试材, 对发育后期果实中脱落酸(ABA) 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叶片合成的ABA 可能是果实中ABA 的重要来源, 而根部ABA 的合成对果实中ABA 含量贡献不大。种子中ABA 的合成可能不是果肉中ABA 的重要来源。果实具有独立合成和降解ABA 的能力。对果实内ABA 含量变化的代谢调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从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引种的2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左优红"和"双红"进行了栽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a的观察研究,2个品种在宁夏生长良好,定植后第3年就进入结果期,其中"双红"葡萄浆果于当地的8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7.2%,3a生产量可达700kg/667m2。"左优红"葡萄浆果于当地8月下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8.1%,3a生产量可达73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