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综合选择指数为:I=2.272EBVNB-0.056EBVDAYs.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2个主选性状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2.17头/窝和165.18 d,每代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156和-2.198,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说明指数的制定是成功的,可以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2.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石岐杂*Anak-40后代选育基础群中组建12个零世代家系作为岭南黄鸡D系的核心育种群,1-3世代采用非近亲家系选育法、4-5世代采用随机交配闭锁选育法选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滇撒猪配套系选育过程中S1系和商品代达90 kg体重的日龄、肥育期日增重、料重比、90 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等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测定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其选育进展,并对滇撒猪配套系的选育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选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蓝思配套系猪的生产性能,研究测定了蓝思配套系猪[LS1♂×(LS2♂×LS3♀)♀]的3个专门化品系的生长育肥性能。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 LS1系猪F4代公、母猪的日增重分别为0.81和0.80 kg,比F0代均提高了0.02 kg;LS1系猪F4代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达到了73.31%和63.95%,分别比F0代提高了0.91和1.47个百分点;LS2系猪的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和瘦肉率均比F0代有所提高;LS3系F4代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5.01%和65.21%,均比F0代有所提高。因此,蓝思配套系猪具有日增重快、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这一新的育种方法能够快速提供来自供体亲本的稳定纯系,大大缩短自交系选育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就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在育种应用中的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揭示了提高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和建立高效的单倍体加倍方法,以及对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导机制研究等问题是目前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玉米单倍体技术加快了玉米育种进程,已渐渐成为玉米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进行了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代的自交和严格的选择,选育出了对唐四平头类玉米诱导率较高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改良后的诱导系部分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提高了株高、雄穗分枝数、雄穗主枝长。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为3系配套,其中,ZFY系和ZFD系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法系大约克和丹系杜洛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的2个专门化父系;ZML(母系)是莱芜市畜牧办公室以山东省地方品种莱芜猪和大约克猪为主要育种素材,经6个世代选育而成的专门化母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60085等13个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选育经过、鉴定结果及其利用价值。这些新品系于1981年经全国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联合鉴定,在3万多份品种资源材料中抗病性表现突出。尤其是60085、60006和50002三个品系, 已作为重要的抗源材料保存。作者认为,利用现有抗源进行杂交育种,转移和累加抗病性,是培育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为了选育抗病性强而稳定的新品种,育种过程必须强调抗病性鉴定和多代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12.
瘦肉型华特猪配套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继代选育甘肃瘦肉型猪新品系A、B、C和纯种繁育杜洛克、约克夏与长白猪的基础上,于1991年开展了“华特配套系”的选育工作。杜洛克是理想的父本品种,A系拟作父系的母系,B系拟作母系的父系,C系拟作母系的母系。经过3年5批次共48个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测定试验表明:DA、DB配套系是理想的二元杂交配套模式。BC组合的瘦肉率较低,仅为54.59%,但其繁殖性能突出,宜做三元或四元配套的母系。DLY为理想的三元配套杂优猪的生产模式,其日增质量、料肉比、瘦肉率分别为725g、3.47:1、59.86%。通过对肥育、胴体、肉质性状的综合分析表明:DABC是最佳杂交配套模式,DLY和DA次之,DABC的25~100kg,肥育天数为100d,日增质量为747g、料肉比为3.38:1、瘦肉率为60.50%,配合力测定结果与A、B、C的培育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优质肉鸡屠宰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个大恒优质肉鸡品系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质肉鸡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恒优质肉鸡A、B、C、A×B和C×B等5个品系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0周龄进行屠宰,测定屠宰体重与肉用性能。[结果]除腹脂重以外,各品系及杂交组合公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鸡。杂交组合A×B和C×B的屠宰率在85%以上,全净膛率在65%以上,产肉性能良好,A×B杂交组合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高于C×B组合。[结论]不同品种的优质肉鸡生长和屠宰性能存在差异。杂交组合A×B生长速度快,适于在对优质肉鸡生长速度要求高的市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对仔猪腹泻有显著影响的产肠毒索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NaPshot判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544头大白猪核心育种群进行基因判定及基因型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MUC13基因型分布大小为:腹泻易感杂合基因型GA〉腹泻抗性纯合基因型GG〉腹泻易感纯合基因型从,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669,腹泻易感不利基因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O.331.3种基因型个体达100kg日龄及其估计育种值(EBV)、达100kg背膘厚及其EBV的大小为:从〉GA〉GG;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估计瘦肉率的大小为:GG〉GA〉AA,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种猪选育上,逐代选择带有G等位基因的个体,建立抗性纯合GG基因型个体的种猪核心群,即可降低仔猪腹泻率,又不影响生长和肉质的性状.  相似文献   

15.
以莱芜黑猪、烟台黑猪为育种素材,采用继代选育法培育而成了ZML专门化母系和鲁烟白猪新品种。ZML专门化母系和鲁烟白猪新品种具有繁殖哺育率高、适应性抗逆性强和肉质优良等突出性状。ZML专门化母系窝均产仔14.82头,70日龄育成率90.90%,肌内脂肪9.78%。利用ZML筛选的“ZFD♂Х(ZFY系♂ХZML系♀)♀”配套系育肥猪日增重742g,料重比2.99:1,胴体瘦肉率(58.39±4.40)%,肌内脂肪4.01%。鲁烟白猪窝均产仔13.02头,70日龄育成率95.01%,育肥期日增重782g,料重比2.57:1,瘦肉率62.67%。推广应用结果表明ZML专门化母系和鲁烟白猪新品种适宜于黄淮海区域饲养,尤其适宜于该区域中小型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杜洛克专门化品系的选育方案及基础群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开放式育种方法对本所和引进杜洛克猪进行选育 ,组建了专门化品系基础群 ,基础群胴体瘦肉率 6 9 2 2 % ,眼肌面积超过 4 1cm2 ,腿臀比例达 32 2 % ,且肉质优良。活体背膘厚公猪 9 6 5mm ,母猪8 2 7mm。氟烷基因阳性率为 0。日增重 6 92g ,达 10 0kg体重日龄 178d。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1.0,胴体瘦肉率60.23%, 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1.0至2.9∶1.0,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8.
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著,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大巴沙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屠宰体质量阶段(85~95、95~105、105~115 kg)对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平均背膘厚最薄,腿臀比例最高,95~105 kg大巴沙猪的瘦肉率最高,105~115 kg大巴沙猪的屠宰率最高,胴体最长,眼肌面积最大;肉质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肌内脂肪含量最低,95~105 kg大巴沙猪的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105~115kg大巴沙猪的系水力、肌内脂肪、肌苷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滴水损失、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所有被测猪只的肌肉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很丰富;根据拟合优度建立了部分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105~115kg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佳、肌肉品质好,105~115 kg为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猪种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差异对肉品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为研究对象 ,选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长发育性状和对肉品加工过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胴体以及肉质性状为研究重点 ,结合种猪性能测定进行了 3品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约克夏猪的生长速度最快且背膘最薄 ,长白猪其次 ,杜洛克猪生长最慢 ,背膘最厚 ;3个品种的试验猪中都没有PSE肉产生 ,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杜洛克猪的肉质性状最好 ,其大理石纹评分 (3 6 2 5分 )和肌内脂肪含量 (3 5 6 % )均极显著地高于了长白猪 (1 786分和 1 16 4 % )和约克夏 (2 14 3分和 1 2 39% )。 3品种中杜洛克具有最高的屠宰率 (71 5 % )和脂肪率 (2 5 92 % ) ,约克夏具有最小的 3点平均背膘厚 (1 4 0 7cm)和最高的腿臀比 (34 33% ) ;长白猪的胴体瘦肉率 (6 5 96 % )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