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林杨树木材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叶克林  王金林 《木材工业》2003,17(1):5-7,10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加入WTO与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对木材供求的影响。杨树是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杨树人工林的发展和人工林杨树木材的加工利用对我国未来木材供求关系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杨树木材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围绕细化的木材市场需求,发展优质杨村人工林、改进人工林杨树木材加工技术以及开发人工林杨树木材新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欧洲黑杨是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杨树种,也是营造大面积速生丰产林基地的重要树种。但是,杨树人工林虫害十分严重,经常使杨树丰产林达不到丰产目标。据1989年统计,万公顷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危害面积竟达40%,严重地影响林木的生长,主要的食叶害虫有杨尺蠖和舞毒蛾。为了确保杨树丰产林获得速生丰产,培育抗虫的杨树新材料,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具有很重要的长远意义。为此,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欧洲黑杨抗虫转基因研究,该项研究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林业部科技指南项目。几年来,经双方科技人员精心研究,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现已筛选出一批有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至染  相似文献   

3.
我国杨树人工林材性与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概述了杨树人工林发展概况,全面分析了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与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将杨树人工林材性与加工利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合理、高效利用杨树人工林木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杨树以其自身的优势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是工业原料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最大的天敌——虫害往往使其蒙受严重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抗虫转基因便是最理想的一种。综合杨树抗虫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杨树基因工程中各种抗虫基因的类型、杀虫机理、实验研究及抗虫性。指出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5.
杨树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树由于其速生和丰产的特性,受到农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杨树产业化发展迅速,杨树人工林的面积迅速扩大,杨树巳成为我国平原人工林发展的主要树种。由于杨树大面积种植以纯林为主,树种单一,造成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杨树害虫有216种,隶属于10目49科。作者就近年来对杨树害虫的基础研究、采取种植抗虫树种、在林间配置诱饵树或铲除补充营养植物、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和应用天然植物源化合物来防治杨树病虫害等杨树害虫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北方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杨树人工林栽培有了很大发展。这些采用集约方式经营的人工林,将在10—15年内为解决当地木材问题作出贡献。过去,在这些地区栽植杨树主要用作民用建筑材,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杨树工业利用的比重将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抗虫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综述了抗虫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杨树转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是重要的栽培树种,也是研究林木基因工程的重要模式植物。杨树转基因研究可以打破种属限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是对杨树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该方面的工作,本文介绍了杨树转基因涉及到的抗虫、抗除草剂、木材材性改良、抗逆、抗病、激素调控、开花调控和植物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了影响杨树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杨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后期从事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能否稳定高效表达对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转Bt基因杨树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的抗虫效应,以及抗虫选择性、稳定性及毒蛋白表达等方面分析转抗虫基因杨树外源基因的表达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转Bt基因杨树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成果,以便为转基因杨树和外源基因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舟蛾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猖獗成灾,危害严重.笔者对其防治指标、监测预报和化学、物理、生物、营林、转基因抗虫等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提出该虫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