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番茄病毒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光才 《蔬菜》2003,(3):20-21
一、试验目的夏季高温干旱常导致夏番茄病毒病的普遍发生,一般发病株率高达30 %左右,常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本试验旨在检验不同病毒的弱毒疫苗对夏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1)N14(TMV)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S52(CMV)黄瓜花叶病毒弱毒疫苗,该2种疫苗均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用前在5 ℃条件下贮存。使用时S52可以和N14混合在一起使用。使用方法和浓度同N14。(2)品种 佳粉1号番茄。2.试验方法(1)选地势平坦、肥力一致、排水良好、接近水源的地块作试验地。…  相似文献   

2.
番茄病毒病发生越来越严重,中国农科院微生物所研制出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弱毒疫苗7MV-N14(简称N14),N14的防病作用原理是:没受病毒侵染的番茄苗接种弱毒株系N14,不表现症状,能对侵害的强株系产生抗性,使之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减轻,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弱毒疫苗防治番茄花叶病是近二十年来国外研究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研制出几株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的弱毒疫苗,有的已在生产上试用,并收到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番茄因受病毒病的危害,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可达20~30%,严重年份部分田块颗粒无收,而至今防治该病尚无特效药。1979年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我县提供了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弱毒疫苗进行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979年提供的材料有TMV弱毒疫苗N_8N_(11)和N_(14),1983年又提供了CMV弱毒疫苗卫星R  相似文献   

5.
防治番茄花叶病新开辟的有效技术是利用弱毒病毒L11A。该法利用植物一度感染某种病毒时,就不会再受近缘的病毒感染的现象,就是像接种疫苗那样的预防方法。作者继培养出弱毒病毒LI1A以后,又成功地培养出能用于防治由TMV引致的甜椒花叶病的弱毒病毒Pal8。 1.在番茄和甜椒中发生的TMV株系 引致番茄发病的TMV大部分是番茄系统( TMV—T),一部分是普通系统( TMV—O)。对于引致甜椒发病的TM V则主要是TMV-T和TMV—O,但是最近,对该两系统具较强抗性的甜椒品种,也变得容易被感染了。调查结果:确认新发生了辣椒系统( TMV—P),并在全国…  相似文献   

6.
番茄、青椒病毒病,近些年来在山河镇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在80年代末期采用弱毒疫苗法,防效不高.农民只好压缩种植番茄、青椒面积,使我镇的番茄、青椒生产受阻,产量低.今年我镇接受了黑龙江省植保站宁南霉素防治蔬菜病毒病的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市农科院植保所在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中,曾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制的弱毒疫苗N~(14)进行应用条件试验,三年来取得一些进展。在某些品种上,采用一定的接种技术和配合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可收到早熟、抗病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番茄花叶病毒(ToMV)的弱毒疫苗,在京郊春保护地番茄试用四年来,由于能够抗病,增产和提高产值,因此深受农民欢迎。不过,使用方法不够简便,又常常造成死苗现象,以致于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迄今为止,我们试用过三种接种方法,即磨擦法,浸根法和喷射法。磨擦法,是植物病毒学试验的常规接种方法,具有感染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工作效率低,生产上难以  相似文献   

9.
黄仲生  杨玉茹 《蔬菜》1992,(4):13-14
一、番茄病毒病症状主要有;叶子呈花叶型或蕨叶型,还有为害果实的条斑型或混合型。所谓条斑,果实产生褐色下陷油渍状不规则坏死斑,后期变为枯斑,而混合型的果实病斑块较小而且不凹陷,这就是两者区别的主要点。常用的农药有: 1.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番茄种子20~30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是消毒TMV带菌的种子。 2.弱疫苗接种:用N_(14)弱疫苗防治春保护地番茄的烟草花叶病毒(TMV);S_(52)弱疫苗防治秋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这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 3.抗毒剂一号水剂:喷200~300倍液,从苗期开始,隔7~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效果良好。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新农药。 4.植病灵乳剂:每亩用83~125毫升,加水100公  相似文献   

10.
应用N肥施用量单因素设计,研究银川平原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番茄对N肥的反应。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供肥特点变现为低N、高P、高K,且因施肥量大而排水不畅,土壤表现为轻度盐渍化特征;N素是决定番茄产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供试土壤具有极高的速效P、K供应水平,达到高产时对P、K的需要量较少。667m2范围内,施N肥0~80kg,番茄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番茄达到较高产量时的N肥适宜用量为40~60kg。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为试材,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N、K肥水平对番茄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肥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加了肥水利用率。当N肥减施20%时的施用量可以使番茄N肥使用率达到最佳,产量最高;在减施K肥情况下明显降低了番茄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化感物质对番茄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3种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二苯胺均能影响番茄幼苗根系对N、P、K的吸收。随着邻苯二甲酸浓度的增加,其对番茄幼苗根系吸收N、P、K的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的吸收,抑制对P、K的吸收,高浓度时对N、P、K的吸收均起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二苯胺可以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对N、K的吸收,抑制对P的吸收。从整体来看,这3种化感物质对P的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营养液中不同氮素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荷兰温室园艺研究所的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为对照,改变营养液中的氮素(N)浓度及营养液的电导率(EC)值,第1阶段设置3个N浓度处理,分别是184.8(HN)、123.2(LN),154.0(CK)mg/L,确立N浓度后,第2阶段分别设EC 1.5(T1)、2.5(CK)、3.5(T2)、4.5(T3)mS/cm 4个处理,研究了其对基质盆栽番茄的生长发育、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不同N浓度对番茄的株高、茎粗等与生长有关的要素没有显著影响,而单株番茄产量和平均单果重以LN处理的最高。LN营养液的不同EC值对番茄株高、茎粗没有显著影响;EC值1.5mS/cm时番茄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而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值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总酸度均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春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等量氮(N素)供应下不同硝铵态氮比例对番茄生长过程中N素代谢、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素供应的条件下,与CK(全硝态N)相比,处理T1(5%铵态N)、T2(10%铵态N)、T3(15%铵态N)、T4(25%铵态N)的番茄叶片中N素代谢关键酶及地上部硝态N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营养液中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叶片中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随着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处理T4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酸盐含量相对于CK分别下降了45.5%与17.8%,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相对于CK提高了50.2%。不同硝铵比通过调节氮素关键酶活性,进而对番茄氮素的吸收、分配等产生影响。适量增加铵态N比例能有效促进番茄对N素的吸收,提高番茄产量,但当铵态N比例增加至T4处理水平时,番茄产量及N素利用率均有显著的下降。T3处理番茄产量相对于T4处理提高了21.2%、N素偏生产力高于T4处理47.09g·g~(-1),N素收获指数达到0.48g·g~(-1),同时高于其它处理,是该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5.
京郊保护地秋季番茄的氮素供应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素供应水平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量(N)为225kg·hm~(-2)时番茄的产量最高,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施氮肥对番茄地上部N、P、K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京郊传统生产条件下,保护地番茄生产相对合适的氮素供应水平(播前根层起始土壤无机氮含量+化学氮素用量)为510 kg·hm~(-2),但如果考虑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番茄生产的氮素供应水平应为584kg·hm~(-2)。  相似文献   

16.
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病原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20多种,常见的症状有花叶病、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等4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年来,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其中条纹病、双毒条纹病的发病植株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番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病原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20多种,常见的症状有花叶病、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等4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年来,条纹病、蕨叶病、双毒条纹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其中条纹病、双毒条纹病的发病植株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生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蔬菜》2002,1(1):57-57
国家“8 6 3”计划生物领域项目“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型肝炎口服疫苗”科研课题小组 ,继研制出转基因“抗乙肝马铃薯”之后 ,又成功地培育出抗乙肝番茄。这种转基因番茄在外观、口味、产量、营养含量和栽培技术上与普通番茄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惟一不同的是导入了转基因疫苗 ,人吃了能产生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起到预防作用。也可用于药物生产。抗乙肝番茄进入市场前还需经过中间试验 ,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转基因抗乙肝番茄培育成功  相似文献   

19.
应用6种生物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净土丹、枯草芽孢杆菌、爱益康植物疫苗、细菌疫苗、寡雄腐霉菌、嗜酸红假单胞菌6种生物杀菌剂分别对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均对番茄晚疫病有一定防治效果。综合来看,净土丹的防效最好,建议生产上前期优先选用防效较高的净土丹、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疫苗、嗜酸红假单胞菌中的一种防治,后期则将6种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春番茄育苗中应用“多效唑”浓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嘉宝 《长江蔬菜》1991,(6):20-20,18
目前长江中下游春番茄多用大棚套小棚育苗,致使番茄苗受光弱,一旦定植前春暖,气温升高后,极易失控徒长形成高脚苗,影响抗逆性及早期产量。这是当前番茄生产上普遍遇到的难题。喷射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可有效地暂缓生长,提高壮苗指数,且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本试验目的是探讨多效唑(江苏省建湖县农药厂生产)在春番茄育苗中在必要时进行应急调控的适当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