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的生态景观效果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4月对西樵山1997~2000年森林景观改造的林分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从改造后林木的生长状况、森林群落特征、森林小气候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后的林分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提高,森林小气候环境得到改善,初步显露了一定的森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初步成效与施工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取得初步成效,本文总结了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造林改造技术措施,促进了西樵山受害森林得以实现恢复其本来的自然森林景观面貌,林分群落、林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广东省南海城市历史地段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的构思 ,提出在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保护和继承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广东佛山市的西樵山是南粤两大名山之一,与惠州的罗浮山对峙于广州的东西两面。它是平地拔起的古火山锥体,方圆14平方公里,共有72峰、36洞、28瀑布、207泉,最高峰海拔300多米。西樵山群峰叠翠,景色清秀,古树名木众多,山峰和岩洞绮丽秀美,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从1989年开始,西樵山几千亩马尾松林逐步受到松突园蚧的危害,喷药杀虫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收效甚微,松林成片变黄褐色后枯萎死亡。逐渐开始长“痘痘”的西樵山,大煞风景,游人渐渐稀少。西樵山镇政府请来广东省林勘设计院专家,为西樵山“把脉会诊”,制订出《西樵山森林景观改造总体规划设计》。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用人工促进措施恢复起生态功能显著、生长稳定的具有地带性森林景观特点的沟谷季雨林和季风常绿林。共设计了七个景观造林类型:准热带沟谷季雨林、观赏性沟谷季雨林、季风常绿半落叶林、山地水土保持绿化林、观赏性山顶矮林、陡坡地水土保持绿化林、热带景观的山脚周界保护林带。这些混交林型,共选取了40多个树种,大部分是本地乡土树种。西樵山林相景观改造工程历时7年,投资1000万元,把原来的病残林分,改造成了以阔叶树为主的具有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气味的高质量森...  相似文献   

6.
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开展森林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成为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王岭林场为例,以满足森林生态环境旅游和提高林分景观效果为目的,根据区位特点与经营目标,参考“中国农谷”总体规划,提出采用新造林更新改造、人工促进改造两种途径,从树种选择、抚育管理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逐区改造的方法,为实施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瑞芳  黄明 《中国林业》2008,(15):50-50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森林植被遭到了巨大破坏,贵州省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龙里林场内)的植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森林景观遭到破坏,虽在春季及时作了部分清理和补 植补造,但仍有大面积的受灾林分需要清理、补植补造。本文就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灾后重建及景观改造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对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质量进行了科学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间建立了关系,对影响长春市城市森林群落秋季景观美学特征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平均冠幅、灌木高度等级、灌木盖度等级、林分密度等级与林分郁闭度等级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综合美景度的主导因素。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乔木生长状况、灌木分布、植物景观密度与群落结构确定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并将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分为3类,分别为:(1)以郁闭度较低,有阔叶树种,乔木较多,且灌木较少的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森林景观;(2)以针阔混交类型绿地为主,且灌木高度与盖度较大的城市森林景观;(3)多为乔灌草复层结构,并以落叶阔叶林分或针阔混交林分为主,且灌木较多的城市森林景观。由此可见,植物种的合理搭配、密度控制与树种选择,能够改善林分质量、林分层次与景观色彩,是提高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林场基础建立的森林公园普遍存在的森林景观不够丰富的问题,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提质改造进行探讨,通过对杉木纯林与杉木林下空地套种木荷两种林分生长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阔叶树生长良好、杉木阔叶树混交林的杉木各项生长因子增幅较大,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有所增加,混交林的总持水量增大,0cm^20cm土层土壤水分显著提高,森林景观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给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具体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得到林业景观和非林业景观的定性关系描述.在定性分析非林业景观对林业景观影响的基础上,量化选取能表征非林业景观的非林业影响因子.选取研究区10类乔木林优势树种林分,利用加入非林业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提取林分质量,并对加入前和加入后的林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林林分质量与林分调查因子、地形因子和水域景观呈正相关,与人工建筑景观和农业景观呈负相关.基于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及非林业景观影响因素,总结出研究区乔木林林分质量受非林业景观影响而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从林业景观和林分质量方面提出多种森林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美地区森林景观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对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太平洋西北研究站、华盛顿大学森林资源学院等对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评述了其标志性研究成果——将森林生长模型与林分可视化软件、景观可视化软件有机结合的景观管理系统软件工具。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景观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景观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防火树种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火险等级高,采用生物防火措施非常必要。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应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建设需要的抗大气污染能力较强、景观效果好的优良抗火、耐火树种12种,可推广应用于城市森林防火林带改造、林分树种结构调整、抗火或耐火性城市景观林营建等方面。推广应用这类树种可促进城市森林生物防火、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森林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东莞市森林景观改造规划区内森林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景观存在的问题,并对森林景观改造提出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 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 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 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动态分析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利用2005、2008和2011年度对全省森林优势树种、林分蓄积量、林分密度、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生态质量指标的监测成果,分析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并作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全省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未发生较大的改善;森林林分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优势树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但趋势减缓;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稳定,森林景观度较低,森林生态系统因受人为活动稳定性差,西北部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没有排除.  相似文献   

16.
森林的多目标利用是当前林业界努力探索的方向 ,而其中以维护大众健康为主的利用价值最受人们的关注。森林静养区就是其中一种较为新型的应用形式 ,它主要是针对大都市中日益加剧的生活压力而希望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缓解释放压力的森林环境空间。该文针对森林静养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归纳了森林环境对人们精神、身体等方面的主要有益的功能和作用 ,以及应该怎样对现有森林景观环境进行必要的景观建设、植物配置、林分的改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年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档案更新数据,对深圳市宝安区树种结构、龄组结构、公顷蓄积、公顷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级等森林生态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评价结果: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林分质量不高,树种结构有待优化改善,森林健康状况良好,森林景观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受人为活动严重制约和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武陵源区杉木林号观、松林景观、阔叶林蒂观、灌木林景观、未成林造林地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柏木景观、非林地景观等九种森林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从森林景观的斑块形状结构、多样性与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探讨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与森林旅游价值的关系。分析表明:武陵源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多样性和优势度都比较高,森林景观整体观赏价值较高,极具开发潜力,并对部分地段的景观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苍南县遭受超强台风袭击后森林与防火设施破坏情况,风灾后易引发火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灾后应及时采取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开设工程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提高林分郁闭度、改造易燃林分、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与相关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采伐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同时,在采伐作业过程中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倒木和枯枝落叶等,以满足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需要.文章指出,森林生态采伐是对近代森林经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森林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必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最后,提出了今后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