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比较春马铃薯露地种植和保温栽培马铃薯种植的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露地种植和保温栽培的马铃薯,成熟期相差14d,净收益相差1 065.4元/667m2,故武隆区低海拔地区可适当选择早春保温栽培种植马铃薯,改变生产规律,提早上市,补充市场的淡季,产生效益最大化。并对保温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种植农户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早春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德县气候冷凉,露地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收获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露地不覆膜常规种植在9月中旬收获,而5-7月份正是市场供应淡季。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隆德县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了早春利用拱棚栽培早熟马铃薯,可比露地地膜栽培早熟马铃薯提前30d上市,比露地常规种植晚熟马铃薯提前90d上市,每667m2产值200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马铃薯收获后还可复种早熟甘蓝、芹菜、菠菜等,增加单位面积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一、选用优质种薯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马铃薯品种新大坪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了覆膜栽培与露地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在干旱年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乐都区种植马铃薯,干旱年份采用覆膜种植方式,出苗率达高出5%,平均单株结薯数多0.61个,单株薯重高出0.14kg,折合667 m~2的产量高出610kg,覆膜栽培比露地常规种植增产幅度达32.43%。  相似文献   

5.
根据乐都区的具体情况,在高海拔地区采用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与露地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乐都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宜采用覆膜起垄的种植方式,它比露地常规种植方式播种的出苗早10d,折合667m2的产量高出1423kz,覆膜起垄种植比露地常规种植增产幅度达55.16%。  相似文献   

6.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露地蔬菜种植栽培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效益,邯郸县蔬菜地试验推广了3年马铃薯—白萝卜—菜花高效反季节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通过马铃薯覆膜与露地栽培对比研究,总结出马铃薯覆膜种植相对于露地种植提早10d成熟,增产17.7%,并总结出了当地马铃薯覆膜栽培关键要起垄30cm高,高温季节膜上覆土5cm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方冬季稻田资源利用率丰富,在稻田冬季空闲期间,充分利用土地,改变传统的露地种植方法,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种植马铃薯,可保温、保湿、控草,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在选地、选种、施肥、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总结,达到高产、稳产目的,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马铃薯的市场需求在稳步上升,市场需求量很大,国内对马铃薯栽培研究颇多,产量高达3000kg/667m~2以上。陇南市山药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种植技术较原始,质量不高,产量过低,同先进种植技术相比,效益相差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创伤了种植的积极性,因此,本文通过对陇南市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概括马铃薯高效种植方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陇南市马铃薯种植的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模式玉米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探讨不同覆盖模式种植对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定西旱作农业区玉米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温度和水分调控明显,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与传统露地种植相比较,秸秆覆盖栽培平均增产15.6%,马铃薯商品属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退化,播种过晚,后期遇到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的膨大,再加上措施不当,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面积下降。笔者针对这种情况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种子选择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薯块大,结薯集中,产量高,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在浙南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由于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进,其马铃薯产量高,耐贮藏,上市周期长。马铃薯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又可当粮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马铃薯在浙南山区作春季露地栽培是最普遍的栽培方式,几乎每个农家都要种,但要夺取露地春马铃薯的优质高产,并不是户户都能做到的事。为此,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抗旱保水剂在安定区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以海瑞达保水剂为试验材料,以青薯9号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土壤中基施保水剂后,其保水保温效果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但优于露地种植;产量以膜下滴灌种植处理最高,为53 715 kg/hm~2,较露地种植(CK)处理增产6 169 kg/hm~2,增产率11.5%,其次是基施保水剂种植处理,为49 734 kg/hm~2,较露地种植(CK)处理增产2 188 kg/hm~2,增产率4.6%。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安定区进行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露地种植三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示范,验证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的适应性、可行性。结果表明,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较露地种植有显著的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但与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比较,该模式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在多点、多次、多个气象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后,适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陇中旱地膜侧马铃薯与露地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马铃薯较露地种植马铃薯增产4 382.25 kg/hm2.增产率30.62%,水分利用效率膜侧种植较露地种植提高5.92 kg/(mm·hm2),增加6.51%.在降水量为46.70 mm的情况下,膜侧种植区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较露地种植区提高17.03mm,耗水量增加31.23 mm.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临夏县第三大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 159 hm2。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及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示范应用,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临夏县种子管理站于2011年在干旱山区进行了马铃薯全膜垄播栽培试验,并示范种植105 hm2,平均产量达40 500.0 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48.0%,增产效果明显。现将其栽  相似文献   

18.
一、选用良种。适合山东省夏津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鲁引一号、津引八号等。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是较好的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一、选用良种。适合山东省夏津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鲁引一号、津引八号等。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是较好的早熟品种。二、切块催芽。催芽播种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催芽在播种前  相似文献   

20.
丛德峰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162-164,204
大连市金州区露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400hm^2.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到7月下旬收获结束。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后茬种什么.种多少,怎样种是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前几年,马铃薯后茬多是种植秋萝卜、秋白菜。由于栽培面积过大,上市过于集中,造成产品过剩滞销,菜贱伤农。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