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升金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6—2015年8期升金湖湿地遥感影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升金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5年,草地、水田、滩涂及其他用地的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林地、旱地、水域及芦苇沼泽的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略有波动,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地形地貌、气候、人口数量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因素等,并且每种土地类型面积变化都有其主导驱动因子.总体来看,自然因素提供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但人口数量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开采导致短时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典型区域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RS技术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相对生态价值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同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转移量占主导的是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从1987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4,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主导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1987-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并且改善程度小于恶化程度,导致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CCR和SBM-Undesirable模型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效率结构变化,设定效率非有效城市的变量改进目标。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受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影响,时间上具有"先降后升"、"稳定高效"、"回落渐升"3个变化阶段,空间上呈现出"中部聚集—边缘分散"的特征;效率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变动,全省呈微弱进步态势;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不当导致投入冗余、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增加,需按相应比例改进。  相似文献   

4.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对2004—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共35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低表现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大于京津冀和长三角。(2)2004—2013年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具体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期间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减交替式发展,技术变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程度较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各个城市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同步,由两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不协调。(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技术进步对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土地投资强度呈阻碍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与京津冀土地利用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呈现为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土地的有序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优势、自然基底、生态服务、特殊生境5个维度选取17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以ArcGIS为技术支撑平台,对2011—2016年湖北省各市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西部和南部上升明显,东部黄冈市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并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社会经济利用水平呈较快发展趋势,土地自然利用水平变化不明显;2011—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且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发展不协调。此外,为促进湖北省各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建立了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2年湖北省13个地市农业经济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市综合效率均值呈波动变化且有递减趋势,地区差异显著;全要素生产率(TFP)均值总体实现波动增长且增幅逐年加大;技术进步是湖北省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存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祁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14-10817,10836
根据1980、1995、200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动态度、斑块个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根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甘肃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响应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0年甘肃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建筑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减少趋势;同期各生态系统类型服务价值均呈增长趋势,从总体变化特征看,基本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巢湖富营养化的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起峰  李超  王守峰  赵西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4+19354-19324,19354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巢湖2000~2007年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并从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巢湖富营养化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2000~2007年巢湖富营养化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总体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流域治理中,应注意总磷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价一国农产品贸易安全并分析其驱动力是正确把握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6—2016年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分解其驱动力因子。研究表明,①中国农产品贸易综合效率变化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2006—2009年)和快速增长阶段(2010—2016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中国农产品贸易相对安全,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向好发展。②巴西农产品贸易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于2010年和2014年出现明显拐点,农产品贸易安全逐步改善。③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综合效率与外贸增加就业岗位、与贸易伙伴贸易关系、外贸依存度和外贸对GDP的贡献呈密切相关关系,以上4个要素是两国农产品贸易安全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